潘琦,一部厚重的大书
2009-01-13布仁巴雅尔
布仁巴雅尔
置身八桂大地,极目放眼,满目葱笼,恰似一幅画卷,询丽多彩,令人赞叹不已。多民族作家走进广西采风的短短六天里,在我脑海中深深烙刻了这样的印象——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孕育了广西人的聪明俊秀、文采飞扬、阳光明媚,赋予了广西人的朴实善良、好客大方,天泽博大、奇峰峥嵘成就了广西人的胸怀宽广,海纳百川、瀑布遒劲、山水桂林造就了广西人的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是啊,广西人与八桂大地肝胆相系,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便是常理。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和煦的清风、碧波荡漾的江水,宜人的风景、翠绿的大自然……如若广西文联、广西作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民族文学》杂志社未给我们这次采风机会,实难相信广西这方史话中的优美仙境。 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中国重点文物——花山壁画;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中国美丽的滨海城市——北海;呈现山川秀丽景色的桂林……
在一路畅行的六天内,我心旷神怡,视野开阔,深受启发。我再次目睹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欣然感到已经脱离了日益威慑人类的环境污染、土地荒废、沙化等厄运。说实话,我收到邀请函之际想到,少数民族地区定然是经济落后、平民生活贫困、观念保守,发展缓慢。但在连续几天的采风活动中,我在惊叹、敬慕、激动,震撼,几十年前的陈旧观念早已荡然无存。
蒙古族有句谚语:“观其貌,莫问其名。”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取得的开创性成就足以证明其观念并非步时代之后尘,其前进的步伐并未落伍于其他兄弟民族。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接见多民族作家采风团时所说:“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血脉。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文化。通过语言文字记录和文化传承,世世代代的文化精英和文化功勋者们载入史册,流芳千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崛起了一支新军,即文化桂军。广西文化——是以那些艰苦创业、博学多才、优秀作品辈出的诸多文化功勋者们的才智所铺就的具有独到特色的文化之路。《八桂书法》便是广西的文化品牌。广西正以有别于其他地区、民族的文化被世人所认可和敬慕。一唱起《刘三姐》,人们立即晓得这是广西的艺术作品。文化如此微妙!让《八桂书法》、《刘三姐》等作品驰誉世界的艺术家们让人艳羡!
如果把文学桂军比作一支雄师,那么曾经身为宣传部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的潘琦便是这支队伍幕后的指挥员。广西的作家亲切地称他“作家部长”、“文化书记”。
我敬慕潘琦并非他位居要职,而是他在政务繁忙,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依然创作出不亚于专业作家艺术家的文学艺术作品。这是否能诠释才华具有奇特魅力,不被任何事物所埋没和阻碍的这一定理!
6月30日,有幸在广西南宁观看《潘琦书法展》,我不由倾心崇拜起他。潘琦书法笔触苍劲,古拙入巧,一气呵成,疏密有致,古朴中见灵动,尊重传统而不拘泥成法,有独特的儒雅之风。观赏这两百余幅书法,大气磅礴,雄浑豪放,潇洒飘逸,绝对是一次高层次的艺术享受。
潘琦说,八桂大地山水秀丽、民风淳朴,这一地域特色在书法艺术上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打造“八桂书风”,就是要探讨广西地域性的书法艺术,探索不同于其他地域的书法风范、风格和风度。让“八桂书风”与“漓江画派”、“文学桂军”、“壮族‘尼的呀”,一起成为广西文化艺术的品牌,推向全国。
潘琦是当代著名学者,长期负责广西的宣传文化工作,现任自治区文联主席,历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尽管政务繁忙,但他仍挤时间致力于文学创作。
“三月三,九月九/歌儿挽着彩云走/三月唱播种,/九月唱丰收/牧歌满山飘/渔歌浪中游/为什么家乡这样美/只因那各族兄弟手挽手……”
1999年,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琅琅上口的《三月三九月九》获得评委全票通过。随后又一举夺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这首歌的词作者便是潘琦。
从198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山泉淙淙》,潘琦先后出版《润物集》、《微言集》、《撷英集》等14部散文集;《不凋谢的一品红》等2部小说集;诗集《山乡晨曲》;《大潮中的思考》等4部评论集;《墨海探笔》等3部书法作品选;歌词精选《潘琦歌词歌曲精选》;民间故事集《仫佬族民间故事》;另外还有《潘琦文集9卷》,《潘琦笔耕录4卷》,《广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丛书潘琦卷3卷》。其中,散文集《琴心集》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一些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其创作之勤奋,作品之高产,成果之丰硕,着实让人感到惊讶。其他作家艺术家按篇数作品,可埋头忙碌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职位的潘琦却以卷统计其文学艺术作品。
在多年的从政岁月中,潘琦不仅没有放弃写作,还每年坚持创作、发表上百万字的作品。人们不禁好奇,他为什么总是能够挤出时间来。后来人们才知道,他一般早上五点钟就起来写东西了。早上、晚上、枕上、车上、厕上,一切有空余的时间,都是他创作的时间。正如鲁迅所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
读潘琦作品,你会被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情所打动。在《母亲的生命》一文中,贯穿始终的是儿子对母亲的血肉亲情。当母亲因病痛在床上呻吟时,作者“心痛着”;当想到母亲因迷路回不了家的遭遇时,作者“眼泪夺眶而出”;当母亲病情缓解,作者“泪水模糊了双眼”。同样,在《怀念父亲》中,作者想到父亲辛苦的一生,不禁“眼泪滚滚而流”;父亲去世时,面对父亲的棺材,“我双膝跪上前,深深地拜了三拜,我们兄弟姐妹放声痛哭。”
潘琦作品很多都以故乡为源头,如诗歌《故乡的小溪流》、《我赞美故乡的土地》,如散文《家乡的歌》、《山村的小路》等。“小路弯弯细又长,无钱无米上学堂;男人跟着牛屁股,妹仔早早做人娘。”在作者笔下,养育自己的仫佬族小山村自有许多迷人的地方,悠扬的山歌、清澈的山溪、蜿蜒的山路、茂密的山林。
潘琦说:仫佬山乡,那是我发芽长叶的地方,是我情感的源头。对故乡的情恋,无论走到哪里,都像淙淙的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灵,对故乡的思恋,无论何时都像一把快乐的钥匙,常常打开我的心房,放出我的童音,勾起我的思念。
朋友情、师生情、事业情……与其说潘琦是一个作者,不如说是一个智者,“以美好的情打动人,以智慧的道启示人,以巧妙的艺术予人美感”。
与潘琦谈天,没有年龄的隔阂,与他交流,也嗅不到“官气”与造作。
他用山歌“鸟无翼不能飞,人无志气难作为,无力怎显打虎志,无勇怎称壮志威。”鞭策自己,勉励友人;谈文学,从民族文学说到西方文学,他指点文坛,洞悉大势。谈哲学,他从《论位子》中谈到“位子定律”,“人世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子,人与人都是平等的”。
古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范仲淹,今天,潘琦依然选择了文学这个载道的方式,用甘于寂寞的心潜心文学,用笔下的精神奏出时代的弦音。
我们时常听到一些同行高谈阔论:想写的东西甚多,就是没有时间。但我浏览潘琦的诸多作品之后,深深感悟到“没有时间”不应成为真正的作家艺术家之借口。
潘琦平时言语少,不摆官架子,不说大话。但他一见到志同道合之人或者是知心好友总是谈笑风生。有一次他调侃着说起笑话:“一个人见到了大海,他就说道:‘啊,我才晓得大海都是水,螃蟹都是腿。”
深知潘琦的人评价:潘公具有政治家的大气,文学家的豪气,艺术家的才气,理论家的锐气。我认为此评价诠释至真。他的所思所想,所策划和追求正吻合了时代、民族地区的发展需求。
他为扶持少数民族作家,为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氛围而运筹帷幄。早在1995年春,潘琦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213”工程,即:广西要培养20名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100名在区内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3000名在地市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
在他的倡议下,广西率先实行了签约作家制,通过报名评审方式从全区业余作家中筛选一批有潜质的作家,进行脱产创作。脱产创作的时间为一至二年,其间政府发给创作补贴。
他主持召开广西首届百名青年作者会议,鼓励基层青年作者潜心写作,努力攀登文学高峰。于是8名作家被招聘进行脱产创作两年。除每月发给1300元创作补贴之外,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当他得知两位作家的妻子还在基层难以调来时,立刻出面帮助解决,使两位作家的妻子顺利进入南宁。
他提出对作家实施中短期培训制度。从1999年开始,政府与广西师范大学共同开办研究生班,近四十名作家、艺术家参加了这个研究生班的学习。
他提出“戏剧强省”工程,使广西的戏剧连续两年摘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
“我们要做年轻人的阳光、水分、空气、土壤,为别人的成功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潘琦如是说。
几年间,文坛桂军势不可挡,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给予高度评价:“桂军迟早要拿下中国文坛半壁江山!”
当很多人把广西文艺的发展归功于潘琦时,他却淡淡地说:“一说起广西文坛近年的崛起,大家都说要感谢我。其实这大可不必,我们应当感谢太阳,感谢生命,感谢火热的生活,感谢升腾的时代。”六天的采风活动临近结束时,东道主在桂林举办了盛宴。酒会上潘琦主席站起身,极其郑重而十分认真地倡议:“下面由我提议,我们少数民族作协的领导必须珍惜好自己的文化;认可自己的拔尖作家;奖励自己的优秀作品!因此,我们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作协联合起来评选出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予以奖励!首届奖金由我承担!”
是夜,我浮想联翩,心情激动不已。为我们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能有潘琦这位精益求精地耕耘于政坛和文坛的领军人物,感到自豪之极。
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鬓发染霜的潘琦都在为民族文化发展甘为孺子牛,只争朝夕!
潘琦——的确是一部厚重的大书!
〔责任编辑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