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棉本色纱线标准GB/T 398—2008

2009-01-13田金家王学利

中国纤检 2009年1期
关键词:毛羽用途纱线

田金家 王学利

我国的纱线标准GB/T 398—1993在使用了15年后,终于迎来了GB/T 398—2008(以下称新标准)。新标准在纺织形势发展及对纱线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对多个项目考核加严控制,对于指导纺织企业严格控制纱线质量,应对艰难的纺织形势,具有积极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新标准正式实施后,我们在新标准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诸如章节的编排、测试方法、考试项目、抽样方法、标准的类型等,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敬请同行指正。

1.百米重量问题

(1)百米重量的计算值没有必要列入标准。标准的基本要求是规范、简明扼要,新标准把简单的百米重量变异计算列为标准内容,占用了新标准几页的篇幅,这不符合GB/T 1.1—2000的基本要求。百米重量的线密度系列不完整。随着纺织形势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棉本色纱线的线密度也出现了很大的更新,新标准的百米重量列表中有很多的线密度品种没有被列入,如一些已生产多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线密度品种7.3 tex、9.7 tex 、11.7tex 、14.6 tex 、14.8tex、18、2 tex 、19.4tex 19.6tex 24.3tex、29.2tex、36.4tex等等,标准中并没有提供这些线密度的百米重量,生产这些品种仍然需要技术人员自行计算。

(2)在有温湿度控制条件的实验室,百米重量偏差的测试考核,可采用GB/T 4743—1995方法1,不再用烘箱,节省时间、能源,同时提高检验效率。

我国制定的各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是依据我国的标准大气条件,结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时间的温湿度,能够基本共享而设置的。GB 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设置的温带标准大气:20℃,RH为65%(不同级别实验室的允许误差不同),就是结合我国春天、秋天的温湿度而制定的,标准大气与公定回潮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测试样品按照规定的程序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测试的回潮率,即相当于或等于公定回潮率。由此也可以推出,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按照规定程序所测量的纱线质量,即可得出纱线公定回潮率时的线密度,而无需再用GB/T 4743—1995方法3,应用方法1经过充分的调湿与规范的测试,即可得出准确的纱线线密度。

随着科学技术及我国纺织标准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检验机构多数已有了正规的温湿度控制装置,有些大型纺织企业也配备了恒温恒湿实验室。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准确地测试出纱线线密度,如果再用烘箱测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了能源,还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是不符合发展的要求的。在有条件的实验室,应用方法1可准确快速地测试线密度是完全可行的。

2.新标准中的“重量”应为“质量”

新纱线标准中,100 m的“标准重量”,“百米重量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偏差”、“试样设计干燥重量”等的“重量”所用术语都是不规范的,而应该以“质量”来表示。

从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与百米重量偏差所用的测量仪器——天平测量原理可知,其测量结果消除了万有引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标准测量的要求来讲,去除测量精度的影响,其测量结果要求是恒定不变的,不可随着地球所在地不同的纬度与高度变化而变化;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与百米重量偏差所用的单位是千克的换算单位,而不是牛顿。因此,依据GB/T 4743—1995所得出的测量结果,应该是百米质量变异系数与百米质量偏差。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与百米重量偏差采用了GB/T 4743—1995《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绞纱法》,其中规定的测定仪器之——“天平:灵敏度为待称绞纱重量的千分之一”,那么其测量结果应该是“百米质量变异系数”与“百米质量偏差”,而不是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与百米重量偏差。

3.新标准没有考虑现今纺织形势的需要考核毛羽

纱线毛羽直接影响布面质量及织物风格,较少毛羽能使织物表面细、洁、滑、爽,在手感柔软、弹性丰满的同时,织物具有滑爽挺脆、离身不黏的特征,外观花纹清晰,织纹细腻;近几年来,无梭织机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无梭织机对纱线毛羽提出了特殊要求,织物表面过长毛羽、过多毛羽在织造中会引起开口不清,直接影响织机的生产效率、布面质量及布面风格,严重的毛羽不匀还可能在布面形成云斑、横档等疵点,影响印染质量与外观质量。目前,虽然我国的相关纱线标准还没有考核纱线毛羽,但我国的很多纺纱企业为满足客户要求、后加工企业为控制最后成品质量,均已对纱线毛羽进行检测与控制。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织物手感、档次,应用准确可靠的检验仪器与检验方法,有效地指导纺织生产,已成为纺织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作为新标准,应该根据纺织形势的需要,纺织贸易中对纱线质量的新要求,考核毛羽是当务之急。

4.新标准应根据产品质量的离散性,确定不同批次的取样数量与试验次数

新标准对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与百米重量偏差的取样数量作出规定,其方法仍同GB/T 398—1993,基本原则是不考虑批产品质量离散性的大小,每一生产机台至少抽取一个样品,属于按比例取样。众多的检验实践证明,这种取样方法可能造成有时取样数量偏多,形成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有时可能因取样数量偏少,检验信息不全面,或不充分,造成检验数据的较大偏差,或合格评定的评估错误。科学的取样方法应该是根据批产品质量的离散性,确定取样数量与试验次数, 产品质量的离散性大的产品,取样数量与试验次数相应要多;反之,取样数量与试验次数则少。

纱线检验属于计量抽样检验,是用抽样的信息,以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去评估与推断产品总体的质量信息。那么作为抽样检验,抽取多少样品,检验多少次,对于提高抽样检验估计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提高检验质量,有效指导生产与加强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首先要求样本具有代表性,代表性是抽样检验估计推断准确性的前提。从提高抽样检验结果代表性而言,检验次数的设置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样本,在检验次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已抽样品利用率,尽可能地兼顾每个样品,而不是用有限的样品,通过增加每一样品重复检验次数,满足总检验次数的要求,则使检验结果对产品总体的统计推断将更为有效。因而对于一个检验次数不大的检验项目,在样品具备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单次检验完成检验设置。抽样数量大,一是会影响正常生产,二是会提高检验成本。考虑检验成本及对抽样数量大对生产的影响,针对检验次数较大的品种,在检验结果不发生明显差异,抽样检验估计有效的情况下安排重复检验。

确定了一产品总体各项目的检验次数后,作为一产品总体,根据各项目间最大的抽样数量作为一产品总体的抽样数量;也为与现行标准抽样数量相接,在现行标准一般抽取管纱30只的基础上,与产品质量的离散性相联系增加或减少抽样数量:与我国纱线相应线密度的平均变异系数作为基础,与用上述办法确定的试验次数相配套,离散性较大的品种,取大于30只的管纱,离散性较小的品种,取小于30只的管纱。本产品抽样数量不以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作为依据,而注重离散性大、关系织物后加工与使用的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作为确定抽样数量的变异系数。

5.新标准应根据国际纺织贸易惯例,向贸易用途型标准转化

贸易用途型标准是根据产品不同用途,制定不同技术要求,反映最终产品质量要求,用于在纺织品贸易中交接验收的标准。新标准没有结合当今国际纺织品贸易的通行做法采用贸易用途型标准,采用的还是以面向生产加工为主,用以指导生产,测试项目多以管纱为主,而不是测试最终产品——筒纱,仍是生产指导型标准;

(1)生产指导型标准难以满足纺织生产中的多种需求。棉本色纱线,可能用于多种用途,可能用于有梭织机,也可能用于无梭织机,同一种织机还有多种多样的组织结构;织造完成后的印染加工,还有多种用途,可能做印花坯,可能做染色坯,也可能做漂白坯,其中还有多种花色可供选择;印染完成后也面临多种用途,服装用织物、床上用品织物、装饰性织物、工业用织物、军需特种用织物等。纱线用途不同,加工工艺也不同,其纱线的质量特性也不尽相同,新标准用于指导生产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尚不能全面地、有效地满足纺织生产要求,没有达到纱线标准的简化、协调、最优化管理。

面对不同的织造方式、印染加工以及不同的最终用途,不同用途纱线有不同的技术要求,那么作为不同用途的纱线应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同时也应有不同的合格评定内容;而应用生产指导型标准,不考虑具体的用途,只是笼统地测试常规的检验项目,其技术要求也是大而统的方式,不可能满足多种用途的纱线质量控制需要,这势必造成依据新标准考核合格的棉本色纱线,因用途各异,应用棉本色纱线生产的某些用途的织物不能满足要求。从而影响到我国纺织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产品质量的提高,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市场竞争力。

(2)生产指导型标准检验以管纱为主,导致纱线质量评估的偏离。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百米重量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偏差、条干均匀度或黑板条干均匀度、棉结杂质、实际捻系数,十万米纱疵是我国纱线标准常规的检测项目,而其所考核的这些项目中,只有十万米纱疵与黑板条干均匀度、棉结杂质规定用筒纱检验,而其他项目均规定用管纱试验。按照国际惯例及贸易规则,生产方交接所提供的质量证明,为使检验结果准确反映最后产品的真实质量水平,那就应该对成品——筒纱进行抽样检验,而不是依照管纱出具检验结果。作为一批用于整经、针织、并纱用的筒纱,生产方供给后加工方使用的纱线是络筒后的筒纱,不是管纱,络筒后的纱线与络筒前的纱线,因存在纱线质量变异,其质量特性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产品的质量证明或检验证书,其试验的大部分项目用管纱试验,这就形成依照现行标准所做的检验结果与后加工方所实际使用的纱线产品质量不一致的现象。

从检验角度讲,作为抽样计量检验,一是要求所取样品的代表性,二是要求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那么我们出具一批筒子纱线的检验证书,检验的对象应是络筒工序后的筒纱,而不是络筒前的管纱。如果一批筒子纱线采用管纱检验,用管纱的检验结果去代表络纱的质量,因样品选择不当,则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都无从谈起。

(3)应用贸易用途型标准,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竞争能力。因为筒纱质量与管纱质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其检验数据经适当处理仍可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作为不同用途的纱线标准,根据其用途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或不同的考核项目,这样既准确地以用途为目的,引导纺织企业有针对性依据产品用途控制纱线质量,又准确有效地实施了棉本色纱线的质量控制,为充分、全面地满足不同客户要求提供可能。

标准是以科学、技术、经济的统一成果为基础,为工业、贸易、商业、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交流手段。我国的生产指导型标准,重点倾向于生产控制,而忽略了贸易、商业、消费,以及以人为本,保护消费者权益,没有真正体现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权益的完整的贸易用途型标准。在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时代,生产指导型标准向贸易用途型标准转变是适应市场竞争、顺应国际纺织贸易基本规则的需要,制定规范、严谨的贸易用途型标准,对于我国加强不同用途纱线生产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管理的多样化,以满足客户的多种要求,提高纺织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推进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滨州市纺织纤维检验所;滨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猜你喜欢

毛羽用途纱线
纱线毛羽路径匹配追踪检测
影响纱线毛羽试验结果主要因素探讨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针织与纱线
DNA的奇妙用途
纱线毛羽骨架及长度的跟踪测量
首届“金猫杯”2016/2017论文征评活动专家答疑(二)
用途
纱线与针织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