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2009-01-12毕名铭容锦屏
毕名铭 容锦屏
摘要:公共管理者在不同决策情况下,应该以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范围,不同深度的公民参与形式这一核心问题,正是当今公共管理者在公民参与迅速反战背景下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困境,探讨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经。
关键词: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民主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174-01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参与在国内的学术界和公民的心中逐步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必然使公民主体范围扩大,公民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公共管理主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公民公共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已有的成果仍需补充,许多问题仍需再加斟酌,特别是在学者们较少措意的方面,我们还需再做探索。
1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与时代环境相适应的公共管理模式,国家的公共管理制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事实上我国公民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国家治理和政治生活中,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公民参与的制度逐渐完善,我国除了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逐步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②公民参与的法律保障日益健全,我国政府将公民参与式民主的基本模式写进宪法,从此我国人民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参与。
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现实困境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公民参与的扩大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公民参与的扩大和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①传统行政理念制约了公民参与政策的制定。我国是一个官本位和特权思想发展悠久,影响严重的国家。 ②公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公民参与政策的制定。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该体制决定了我国的政治参与机制是一种动员型的机制,公民大多是被动员起来执行各种制定好了的政策。③公共政策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④政府和发行风险制约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⑤政府信息资源封闭制约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
3促进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
①转变观念,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首先,要转变一般公众的观念,加强其社会主人翁地位,使其意识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不仅是社会公众的权利,也是社会公众的义务。其次,要转变公共管理者的观念,营造积极地参与型政治文化。尤其是要转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把政策制定看作是政府和公众共同的事,而不仅仅是政府自己的事情。政府不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还要扮演服务者的角色。②提升政策制定着和公民的素质。对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加强其沟通协调的技能,公民参与使政策影响力成为既能自上而下,也能自下而上的双向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政策影响力也应该从公民流向行政官员,从行政官员流向选任的政策制定着。要实现这种双向的互动,就必须依赖于占主动地位的公共管理者积极地与参与政策制定的公民去沟通协调。其次,公共管理者要有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如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同时还要有对外界环境敏锐的感知能力。③加强民间团体的作用,培养充分知情的公众。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间团体尤其是非营利型组织的作用在我国越来越大,尤其是其作为政府和公民之间和纽带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参与决策,不仅是政府政策的补充,也是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需要,不仅可以对政府权力有制约力,满足社会的多元需要。④完善公民参与的立法制度。加强监督,完善立法,逐渐将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角色制度化,法制化。只有将公民参与上升到制度层面使其更具有权威性,才能使公民参与日趋成熟化,日趋法制化。在公民参与中,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源于一个利益问题,不容侵犯的自身利益的危机感会使很多原本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片面化,只有全面的权衡各个方面的利益,使各方利益达到平衡,才能真正将公民参与融入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之中,才能最终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 罗一平.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飞宇,王丛虎.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明杰.开放的政府一政府信息公开法律研究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 吴利平.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5] 娄成武.社区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