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盟物流联盟建设分析
2009-01-12马腾
马 腾
摘要:文章从上海及东盟物流现状入手,对上海及东盟发展物流联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加快上海—东盟物流联盟的建设的结论。
关键词:东盟;物流联盟;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088-01
1上海及东盟物流现状
1.1上海物流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物流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目前,上海已经形成国有、民营、中外合资、外资物流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条件服务于不同的物流领域或行业,共同推进上海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增长。
1.2东盟各国物流现状
东盟由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发起,于1967年在曼谷成立,最初的成员有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国家,现共10个成员国。在东盟扩大内部经贸合作领域的同时,各国也纷纷出台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物流发展政策。
2上海与东盟结成物流联盟分析
2.1建立上海——东盟物流联盟的必要性
2.1.1促进贸易增长的需要
上海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是相当频繁的,而且是重要的,因此在上海与东盟各国之间建立起一个物流联盟,是有利于保证双边贸易正常地交易和发展的。
2.1.2自营物流不足取
上海与东盟各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尚不发达,想要单凭自身力量从事自营物流,实现难度比较大。
2.1.3物流联盟前途远大
物流联盟这样的组织的经营模式汲取了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长处,同时又克服了两者的缺陷,因此,它是有效地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
2.2上海——东盟物流联盟的优势
企业之间有共享的利益是跨地域物流联盟形成的基础。物流市场及其利润空间是巨大的。据统计,我国物流市场每年有400亿-500亿元运营额,在市场的中间代理层中流动的利润有20亿-30亿元。生产运输企业通过物流或供应链的方式形成联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实现物流效益的最大化。物流联盟因具有众多优势而适合在上海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大力发展,并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
2.3上海——东盟物流联盟的劣势
第一,物流企业竞争力弱。第二,物流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单一。第三,物流信息平台效率不高。第四,东盟成员国陆路运输与水陆运输发展不均衡。
3上海——东盟物流联盟对策
3.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只有在打破对国外物流行业进入上海设置的障碍,国外物流企业进入市场、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时,才能为物流联盟的形成创造基础条件。物流联盟的经营特征在于其具有广阔的地域特征,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必然制约物流联盟的经营与发展,因此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势在必行。
3.2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导物流资源整合
应当充分发挥上海与东盟各国在地理上的优势,对现有的物流企业加以引导整合,一方面促成同业间物流资源的联合,以规模优势实现规模化顾客服务另一方面,促成行业间的物流资源的优势互补,以综合物流功能服务满足全方位的顾客需求。
3.3加强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加强上海——东盟物流联盟中各物流部门的联系,使得物流联盟组织内部各作业部门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紧密配合而实现一体化信息化可以使物流组织内部在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互动,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与潜力。
4结束语
物流联盟形式的出现是物流组织在企业制度上的一次创新,它是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拉动下的再融合,是体现单个物流企业核心能力和整个物流联合体效率的一种制度安排,使物流活动成为紧密连接的一体化管道,代表了今后流通组织发展的一个方向。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提下,借助上海及东盟各国地理上的优势,上海和东盟国家流通领域中的物流范围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一个社会化、区域化、现代化的物流环境正在形成。在这样的社会化物流环境中,物流联盟无疑将是上海最有效率的物流模式。因此,应加快上海——东盟物流联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