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09-01-12张爱民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3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

张爱民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2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予早期康复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后各行1次Fugl-Meyer、ADL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和ADL评定均有一定改善,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ADL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48-02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致残的重要疾病。我们在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2006年9月20日~2008年6月31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组进行研究。治疗组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8~75岁,平均(55.1±10.1)岁,脑出血患者28例,脑梗死患者72例,其中左侧肢体瘫痪55例,右侧肢体瘫痪4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0例,糖尿病病史31例,冠心病病史17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49~75岁,平均(55.2±9.8)岁,脑出血患者31例,脑梗死患者69例,其中左侧肢体瘫痪53例,右侧肢体瘫痪4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2例,糖尿病病史29例,冠心病病史15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均为首次发病,临床诊断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 影像学资料确定,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②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1];③发病在1周以内;④年龄≤75岁,GCS 评分>8分;⑤有肢体瘫痪,肌力在3级以下。

1.3淘汰标准

①有严重的心、肝、肾、肺疾病或功能不全者;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者;③有感觉性失语及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脑保护、对症支持治疗;脑梗死患者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符合条件者予溶栓治疗。

1.4.2康复治疗 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以康复治疗。开始训练时间:脑梗死患者在病情不再进展48 h后,脑出血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72 h后。康复治疗师行康复治疗,采用Bobath、运动再学习、PNF、Rodd 等技术相结合,按照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特点,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主要内容包括:①早期定时改变体位,每2小时翻身1次;②保持床上良肢位;③关节被动活动(包括健肢体)。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最后到全关节活动度;④向健、患侧翻身坐起及坐立平衡训练;⑤由坐到站和站立位平衡训练;⑥患肢负重训练,包括患侧上肢和下肢负重;⑦步行与上下楼梯训练;⑧上肢同时用磨砂板、滚桶、木钉、套筒等训练;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此训练穿插整个训练之中,包括排便、排尿、休息、入厕、吃饭、转移、活动(在病房周围,不走远路)、穿衣、上下楼梯、洗澡十项内容。以上训练每周5次,每次50 min,实行一对一训练。整个训练期间教会家属正确的辅助训练及护理方法,以免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肢再次损伤。

1.5 评定

由神经内科医师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第4周进行评测。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法。

1.6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和两组内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情况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指数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治疗组积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积分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治疗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说明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自然恢复能力,主要通过局部侧枝循环的建立、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血肿吸收、血管再通及功能重建等方面[1]。但通过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在第4周时治疗组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早期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包括病理学方面的恢复和功能性恢复两方面。病理学方面恢复一般不超过3个月。因此,本课题中我们强调急性期给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以改善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减少神经元损伤。功能性恢复主要依靠大脑的可塑性机制,即大脑功能重组[2]。而早期康复可促进脑功能重组,其机制可能是:①早期康复可促进脑组织(尤其缺血半暗带)血流量的恢复,从而挽救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3];②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部分休眠状态的突触被代偿使用,通过不断给予主被动等训练,使这些突触接近正常功能的新型神经环路网络,实现中枢神经功能的重组[4];③一个部位的结构受损后,通过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周围组织及对侧半对功能代偿,实现脑功能重组[5]。因此,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迟缓期,以促进肌张力恢复为主,主要是采用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快速进行患肢的被动活动,刷擦和拍打患侧肢体的肌肉,使肌肉和关节运动不断向中枢神经输入本位运动和皮肤感觉的冲动,起易化作用;在痉挛期,以抑制痉挛为主,采用PNF等技术促进分离运动恢复[6-7]。一般认为Fugl-Meyer评定及ADL 与肢体功能有很强的相关性,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运动功能学习的原理和方法,正确地学习和掌握训练技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偏瘫后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了急性脑血管病的整体治疗疗效,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3.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35-39.

[3]丁小君,熊海,赵清华.早期康复对急性偏瘫患者118例临床预后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5,20:78.

[4]孙少萍,张淑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164.

[5]张福金,张华,郝淑凤.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73-174.

[6]朱学忠,高月亮.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康复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117.

[7]申林娜.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7):106.

(收稿日期:2009-04-24)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干预作用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观察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意义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COPD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针对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中肢体功能复健的思考与探讨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脑出血患者早期中医康复介入治疗61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神经节苷脂和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