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职校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2009-01-12李克军
李克军
摘要:我国正在走创新型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面对当前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产品推陈出新竞争白热化,如何把职校生培养成现代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现代职教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校 创新能力培养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在职校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首先是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以及“学会合作”入手,真正做到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1.正确认识创新思维。思想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有创新活动才会有创新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做到“五新”,即学习新思想、掌握新知识、认清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更好、更新的课型,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真正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型教师。
2.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创建民主、平等、友好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才能使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温室,是使学生智慧闪光、想象翱翔的基石,是学生开展交流、集思广益的保障。在拥有真诚充满温馨的课堂里,学生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并随时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突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新的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也一改往日繁、难、偏、旧的现状,加强了与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鉴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身体验,更多地借助计划、测量、操作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猜想,自己发现结论揭示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主探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学生的“再创造”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我国历来比较重视演绎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思路是从一般到特殊,它有益于求同思维或聚合思维的培养,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新时代里,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应该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自立实践,善于发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和老师给的,而是他们自身探索得到的。如果我们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一些学习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规律,那就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突破传统讲授法的局限,充分留给学生自主的机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质疑,共求效应。学生的思维处于临界状态时,通过设置问题,展开讨论的方法点拨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师生共同讨论中达到“重温已知,认识未知的目的”。如“已知方程(a-1)x2-2ax+a=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教学时,可首先故设陷阱,激起学生的思维冲动,方程有一正根和负根,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a)2-4a(a-1)>0,解得a>0。学生对此结果应生疑虑,马上有学生提出,解答过程中丢了a-1≠0这个条件,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那么还有问题吗?同学生继续讨论,又有学生提出:题目中一正根一负根的条件怎么没有用呢?教师可反击一句,不是在第一步就用了吗?用的只是它们不相等的条件,但不相等的两根未必都是一正一负,两正或两负也都行呀!通过讨论,他们发现所给的解法把原题中一正根和一负根的条件放宽了,紧接着讨论,怎样纠正这一错误。全班同学在讨论质疑中,逐渐明白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引中指律,摆脱定式。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思维定式会严重地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变换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打破学生平时训练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如: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3/7、21/57、7/38、42/43。多数同学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先通分,当分母相同时,再比较分子的大小,题目的分母是7、57、38、43,通分不容易。部分同学用了很长的时间仍未得出正确结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数大小的比较除通分比较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如果分子相同,怎样用分母来比较呢?这时,有学生观察出分子最小公倍数是42,只要把分子都化成42,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也可以的,这样的思维就摆脱了常规的思维定式,使问题变得简捷多了。
4.奇思异想,大胆挖掘。创新的源头是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教师在认识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框架束缚,难免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冲出课本局限,如在讲解角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角是否只有正的而没有负的呢?正的是如何规定的?反过来是否跟我们正常思维考虑的结果一样?”学生讨论后,我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样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对学习三角函数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5.归纳总结,一题多思。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的特点,对解题进行认识总结,及时归纳,适当延伸,既能梳理所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又能培养探索创新能力。“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一法多题”深化学生思维。“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对数学问题进行再加工,再创新,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便于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方便师生共同整理知识,整顿解题习惯,整合思维。“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设置问题使教师的预设促进学生的生成,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生活化,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1.激趣引思,优化导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具备充沛的情感,以情感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并给予充分的鼓励,营造一个“趣”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函数的应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自动电加热饮水机升温为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当一名临时会计给某个单位职工做一份工资表等,这样创设了情景,诱导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就在日常生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践操作,概括明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数学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中,它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等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动机。如机电实训课中利用三角函数帮学生计算工件等,使学生在自己的创造中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理解。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既主动获取了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练活习题,反馈调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靠保证。对于每个数学问题,所求的答案虽然相同,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往往不尽相同。想法很独特,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中,除基本练习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提供创新的自由天地。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每个学生都在学有用数学”。在职教数学课堂上,我一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巩固练习:
1.基本训练:做相应的“练一练”,必做题,同学们都得做。
2.灵活应用:提高部分内容,供准备参加单招考试的同学做。
3.一题多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生活精彩的描述。为了让农村的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学好数学,并将其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坚持依托生活使用生活,在生活化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目前我们仍处在尝试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今后我们将继续汲取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构建充满生命和成功体验的新课堂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