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习练6忌

2009-01-12

武当 2009年1期
关键词:武当习练太极拳

1

习练太极拳,尤其是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最忌讳粗心浮气,精神不专,眼不顾手,手不顾脚及手脚不能同步,此谓之盲练。常言说得好,手到脚亦到,发人如薅草,手到脚不到,打人不得妙。

2

忌讳处处妄动夺力而显力者,或是以刚求柔,伤气损力,外家拳之为。内家拳要求以柔得刚,劲蓄于内,用意不用力,养气蓄神,又能达于动如抽丝,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之境界。其目的就是消除人身后天拙力,如果还是处处夺力显力,那不是与太极拳之要求背道而驰了吗?故此种练法愚认为是痴练。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锻炼方法是: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镇头领气以卫其力。

3

太极拳习练时,每个姿势动作,与外家拳区别甚远,外家拳要求力显于外,直力狠发,而太极拳每个姿势动作都要求应体现出一个圆的运动轨迹。

4

防止丢、扁、顶、抗四病发生。外家拳在行拳作式时,一个亮相和停顿,是司空见惯之举,而在太极拳来说是病,当年毛泽东主席曾总结一套游击战术“敌进我退(不顶),敌退我进(不丢),敌驻我扰(不抗)。敌疲我打(不扁)”。为打败蒋家王朝发挥过作用,而太极拳为防其四病,也要随势入势而顺从之。愚不才写了一首顺口溜:顶抗与扁丢,预防它时要记熟,轻举轻放不撒手——去掉丢病。莫让劲势强出头——去掉顶病。轻灵转换力莫有——去掉抗病。圆转运动无缺口——去掉扁病。方显沾、粘、连随劲,春风吹来摆杨柳,动如抽丝潺潺势,藕断丝连在里头。

5

松膝而不曲膝。有许多人糊涂地认为习练太极拳时,动作越低,下势越大,甚至可把膝弓与地相接,才能练出功夫,才是高手。愚以为此言差矣,而且十分荒唐。《内功经》有云:“足坚而稳,膝曲而伸”。意思是脚即动,膝用力。练此“桩步功”必须注意“三挺”即“颈挺”“腰挺”“膝挺”。三挺具备则能达到三花聚顶,也就是修炼精、气、神三宝和还归虚静之境界。如果是曲膝,膝何以能挺并用力?习练太极拳者皆知,如果曲着膝发人,其力和劲是发不到对方身上的,而它只是校正了自身腿部的弯曲,这种力和劲大部分都在自己本身消耗掉了,还有人说立木可顶千斤,如果膝腿弯曲着,就不成立木之状,何言能顶千斤呢?那么太极拳所言四两拨千斤之句,首先就失去其重要的理论根据,再看所有的技击者,无论打斗、击剑、或拳击,哪个是弯曲着膝腿比高低的,所以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习练时坚决松膝而不曲膝,直立着习拳。

6

别出心裁的花架子导致太极拳走向悲哀。太极拳是我们先贤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献给全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可有些人不去深入地了解它、挖掘它和研究掌握它,却凭着自己一知半解的想像,别出心裁地改变它。春节晚会上,看到一位太极拳表演者,竟然把一支腿别放在另一支腿脚后边蹲下来。然后奋起打了一个旋风脚,这个编造者真的是异想天开,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如此下去,若干年以后,可能就会出现日本人所讲:以后学习太极拳的人,不要去发源地中国,而是到日本来学习太极拳,这不是太极拳的悲哀是什么?

责任编辑乔汉

猜你喜欢

武当习练太极拳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免费读武当 送您纪念奖
免费读武当 送您纪念奖
免费读《武当》送您纪念奖
免费读《武当》且发纪念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