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科馆员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

2009-01-11许洪军

现代情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文献计量

许洪军

〔摘 要〕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重庆维普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从学科馆员研究文献的年度、来源期刊、作者、作者机构和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已有相关结果比较,以期较为客观地反映我国学科馆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1-0004-04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Research Literatures of Subject Librarian in ChinaXu Hongjun

(Library,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 20009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d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to mak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ses on subject librarian,including publishing years,source journals,authors and theme,and compared the domestic correlations findings,hoping to provid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is field and some inspira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s on subject librarian.

〔Keywords〕subject librarian;subject librarian system;bibliometrics summary

学科馆员又称联络馆员、学科联络员、专业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为对口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个性化专业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跟踪服务”,随后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也推出了“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深受读者欢迎。学科馆员制度作为当前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在国外高校图书馆中普遍使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首先成立“学科馆员小组”,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2000年)、北京大学(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2002年)等相继推出学科馆员服务。相应地,国内关于学科馆员的研究文献也大量涌现,开创了图书情报界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以重庆维普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重庆维普检索字段为题名或关键词,检索词为学科馆员+学科联络员+联络馆员+专业馆员,时间设为1989-2009,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字段设为关键词,检索词设为学科馆员+学科联络员+联络馆员+专业馆员,时间设为1979-2009,经过去重,除错处理,获得相关文献1 130篇。

了解现状是进行其他研究的基础,目前国内对学科馆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的,共有6篇论文[1-6]。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利用重庆维普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既利用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时间跨度大,更新速度快的优势,又利用了重庆维普收录期刊全的优点,通过优势互补,使检索结果更全面。(2)本文的检索条件考虑较为周到,检出的相关论文数量较多。(3)自动化。文献统计分析可以全部由手工进行,也可以对各项数据手工输入excel,再进行统计。本文利用excel排序功能,又设计了几个小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4)新颖性。本文的数据截止时间为2009年5月10日,而国内其他文献最新时间为2008年1月。本文采用最新更新的数据,以期反映最新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代分布

某领域期刊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发展速度。从图1可以看出,2001年以前,我国学科馆员研究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在1987-2001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仅有22篇关于学科馆员的文献(见表1),内容也多是关于国外学科馆员的介绍和国内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及队伍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国学科馆员研究文献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每年以40篇左右的速度递增,尤其是2002-2004年,文献数量成倍增长。笔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广泛建立。截止2006年3月,我国已有近60所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7]。第二,图书馆业内对学科馆员的重视。比如举办有关学科馆员的研讨班、培训班,进行有关的学术报告等等。从图1可以看出,学科馆员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基本符合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 curve),同时我们可以推断出,学科馆员研究在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距离稳定成长期及饱和期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滞后性,2009年数据统计不够完整,暂不做参考范围。2.2 期刊来源分布

通过对某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为文献的收集管理者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反映刊物的办刊特点,指导刊物发展。学科馆员文献来源期刊比较分散,1 130篇文献共分布于302种期刊中,其中,刊登10篇以上的期刊有25种,相关论文628篇,占到总数的55.58%,这些期刊除科技信息外,全部为图书情报专业期刊。其中核心期刊11种(见表2),相关论文250篇,占总数的22.12%,这些论文总体学术水平较高,值得同行关注和借鉴。

按照期刊的载文量大体相当原则,把期刊分成3个区:(1)核心区n1:载文20篇以上的共9种期刊,载文383篇,占总数的33.89%。(2)相关区n2:载文5篇以上且小于20篇的共35种期刊,载文391篇,占总数的34.60%。(3)离散区n3:载文5篇以下的258种期刊,载文355种,占总数的31.42%。按照布拉德福定律n1∶n2∶n3=1∶a∶a2(a为大于1的常数),对3个区域比较得知,期刊数量并不符合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学科馆员研究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仍属于不太成熟领域,故期刊分布不规范,如仅发表1篇文章的期刊就有188种,发表3篇以下的期刊有331种,占到期刊总数的29.29%。

2.3 著者分布

通过著者分析,可以了解某领域的主要作者和核心作者群,有利于读者了解某作者的研究情况,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去除一稿多投、数据库标引错误等造成的重复收录,本文对1 130篇文献中余下的1 120篇文献按第一作者进行了著者分析。如表3所示,共有947位作者发表了关于学科馆员方面的文献,平均每人攥文1.18篇,远远低于其他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有823人,发表2篇以下的作者占总人数的96.41%,可见作者分布非常分散,绝大多数作者对学科馆员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的连续性还有待加强,还没有形成一支相对稳定、学术水平较高、发文量较大的核心作者队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领域已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很多同行都参与到这一研究中来。虽然统计的著者数并不严格符合洛特卡定律(Lotkas law)和普赖斯定理(Prices law),但已经形成了一批多产作者,见表4。比如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的李莉,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图书馆的陈永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李春旺,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彭艳等,他们都发文在4篇以上,且有多篇文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这些核心作者在学科馆员领域研究比较深入,有比较独到的见解,值得同行追踪和关注。

将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进行排序,除去9篇作者机构未列出的文献,共有613家作者机构,发文7篇以上的有21家,如表5所示。发文最多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均为12篇,其次为河南大学图书馆、南通大学图书馆及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但仔细研究发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80%~90%的文献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而其他几家单位发文期刊则比较繁杂。这说明学科馆员这一研究领域受到了普通高校的广泛关注,但学术水平还要首推国内几家图书情报界权威机构。在作者机构统计中,还有1篇来自美国北卡大学绿堡分校的文章,从作者简介中我们了解到作者是堪萨斯州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绿堡校区图书馆负责馆藏建设和技术服务的副馆长,从事图书馆行业20余年[8]。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北卡大学绿堡分校学科馆员的建设情况。这一现象说明,中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已经受到了国外同行的关注,中外学科馆员研究交流会逐渐展开。

x

2.4 主题分布

对文献主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特点及重点内容,掌握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规律。去掉一稿多投10篇文献,学科馆员研究文献按研究内容及热点,大致分为学科馆员理论研究、实践调查与介绍、队伍建设、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服务评价、国外介绍及文献研究七个方面,如表6所示。学科馆员论文涉及的内容很广,主题交叉重复,比较难以界定,且有的文献覆盖多项主题,本文只取其中一种来划定。

学科馆员理论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学科馆员工作模式,学科馆员制度实施措施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等。相关文献数量也非常多,共766篇,占发文总数的68.39%。关于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用户的信息环境及其需求与行为发生了变化,信息需求表现出综合性、深层次和复杂性等特点。(2)构建图书馆核心服务能力的需要。(3)图书馆与各院系信息沟通的需要。(4)构建合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需要[9]。但我们也发现,相关文献中,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论文较多,而可行性研究论文较少,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大多浅尝辙止。今后,学者应加强理论深度的挖掘。关于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国内学者也做了充分论述,高淑琴提出建立一种多方位在线服务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李春旺讨论了基于电子邮件、基于网络、代理式、伙伴式、团队式等工作模式,于春丽提出学科馆员——图情教授联合负责制和学科馆员对口负责制模式,赵炜霞提出知识智能管理、知识智能导航、学科馆员合作咨询、用户个性化web定制4种服务模式,李青枝提出Blog为平台的网络工作新模式,金岩提出专职集中式、挂靠集中式、专职分散式、兼职分散式、混合式等5种服务模式等等。

实践调查与介绍主要是对各图书馆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的介绍或是对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对比分析,并给出建议。据笔者统计,共有42篇论文涉及此领域,占发文总数的3.75%。这些文章中,大多是对本馆学科馆员建设情况的介绍,同一地区或同一类型图书馆之间的比较分析较少,学者今后可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是学者讨论的热点之一,从各个角度,如期刊、电子阅览室等方面谈论学科馆员的作用、工作内容、服务创新等等,相关文献占发文总数的12.23%。学科馆员工作职责的内容可通过各图书馆网站获取。由于各单位科研水平、学术水平不一,学科馆员工作内容也不太一致。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络沟通。(2)本馆资源与服务的宣传推广。(3)本馆文献保障。(4)用户教育与培训(5)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学科馆员角色定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图书馆与院系的联络员。(2)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推销员。(3)用户获取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导航员。(4)读者与用户的信息环境顾问。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包括素质要求、继续教育、图书馆员、咨询馆员与资料员向学科馆员的转变、比较分析等等。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也是学者比较关注的内容,占发文总数的10.18%,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5个方面:(1)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敏锐的信息洞察力。(2)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3)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3)具有较强的参考咨询能力和交际能力。(5)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关于继续教育和参考咨询馆员向学科馆员转化,许多作者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国外研究、服务评价及文献研究主要包括国外学科馆员制度介绍、对比分析、学科馆员能力的考核、绩效评价、文献研究综述、文献计量分析,引文分析等等。国外研究中,朱天慧、范爱红、叶鹰、张沙丽等对美国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另有学者谈及了英国、新加坡和日本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此外,冯东、刘琼等对中美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对比分析。服务评价中,廉立军提出了模糊综合评判法,李易宁提出了360度反馈评价法,徐恺英介绍了平衡计分卡,吴琦提出了4C理论等等评价方法。美国自1981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来,迄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学科馆员制度发展比较成熟,而国内自1998年清华设立学科馆员,至今才11年的时间,国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应加强国外研究的力度。总体说来,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服务评价,文献研究,国内这一方面的文献数量都偏少,我国学者应多做这一方面的尝试。

3 结 论

学科馆员制度作为现代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和新热点,近年来日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通过以上计量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学科馆员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每年以几十篇的数量递增,期刊分布、主题覆盖较为广泛,研究视点比较新颖等等,特别是国外的同行也参与到国内的学术讨论之中,从侧面说明了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的活跃。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学科馆员研究到达稳定的成熟阶段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较长的发展时间。论文研究还不够深入,总体水平不高。核心作者发文量与其他领域相比差距较大,研究缺乏连续性,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队伍。实践介绍、国外研究、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文献偏少,这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张小曼.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J].情报杂志,2008,(6):146-148.

[2]孔繁秀.我国学科馆员研究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08,(4):98-101.

[3]张叔娘.我国学科馆员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基于学科馆员论文统计分析[J].情报探索,2009,(1):18-20.

[4]王岩.我国学科馆员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2007,(5):182-184.

[5]潘龙妹.基于文献计量的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7,(8):6-9.

[6]王平南.国内学科馆员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34-36.

[7]吕秀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7,(5):20-22.

[8]张沙丽.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J].图书情报工作,2008,(2):15-19.

[9]李辉华.北京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7,(6):96-101.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文献计量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