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敲响令学生震颤的第一锤
2009-01-08刘建英
刘建英
语文教师每教一篇新课文时,都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激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精彩的导入,才会在学生心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激起其强烈的心灵震颤,收到开局扣人心弦之奇效,为编织立体教学活动空间、获取省时高效的优化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2009年四川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期间,全省共有22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优质课比赛。赛程结束后,我们发现,每位参赛教师都非常注意导入语的设计。他们一上台就凭着精心设计的新颖别致的艺术教案,使学生的无关心理活动立即停止,赏析心理活动迅速展开。参赛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机智和才干,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佳切入点,来重重地敲响这激起学生强烈心灵震颤的第一锤。
简单归纳起来,四川省高中语文优质课的导入语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以旧联新类比导入
运用旧知识衔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开讲导入新课的重要技法。新旧知识的联系往往有许多相同点或相似处,教师在导入语的设计中,若能通过类比启发导入新课,实现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联系,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优质课比赛,参赛者用得最多的就是“以旧联新,类比导入”的开讲方法。
请看资阳市安岳中学唐文春老师为《胡同文化》一课设计的导入语:“走进一中,就被一中的“公勇诚朴”的校园文化所感动。其实,我们的生活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于是就有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居文化……”听课的宜宾一中的学生对自己的校园文化非常熟悉,对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居文化等也有一定了解,由此类比导入,学生对“胡同文化”也就不会感到陌生,从而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
遂宁市射洪中学的邱华全老师设计的《故都的秋》一课的导入语文采斐然,“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对秋天会有不同的感受:既有‘轻寒正是可人天的惬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畅快;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忧伤,‘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苦。面对故都的秋,现代作家郁达夫又会生发怎样的感慨呢?”原来,同样对于秋天,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竟会有如此千差万别的感受!顺着邱老师的思路,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故都的秋》。
同样是教授《故都的秋》,达州一中的刘颖老师却是由组织学生仿造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郁达夫读到的是。”由此导入新课,别具一格,匠心独运。而眉山市车城中学的马才廷老师讲《山居秋暝》,则是由学过的几篇课文导入新课,这是最常见然而也是最实用的开讲方法。
二、谈话启发拨动心弦
教师在开讲时,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情况,往往以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动听而富有魅力的谈话艺术,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迅速产生心灵拥抱的情感交流,进入一种和谐融洽而富有节奏的艺术化教学情景之中。这也是运用极广的开讲艺术。
如西昌二中的尹德华老师在讲荀子的《劝学》篇时的导入,就是与学生在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谈话中进行的。她由罗杰依·黑曼提出的21世纪最受社会欢迎的人应该具备的七种能力谈到学习《劝学》的具体要求。她那旁征博引却又紧扣教材的谈话艺术,启人深思,诱人品味,使学生迅速沉浸在心灵拥抱的情感交流之中。
攀枝花市十二中的覃秋梅老师在讲《雨霖铃》一课时,以讲评书的方式介绍柳永:“话说北宋年间,有这样一位读书人……”从柳永进京赴考落第讲到发牢骚填《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一直讲到柳词的风格。这种评书式的开讲,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样是赏析《雨霖铃》一词,巴中市教科所的苟志弘老师的导入语则显得格外干净利落:“离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雨霖铃》,一起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很快把学生带入了词的意境之中。
此外,泸州高中的甘露老师通过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把学生引入到对《山居秋暝》的学习中;绵竹中学的朱才会老师通过谈话组织教学,很自然地导入新课《胡同文化》;康定中学的杨汉宏老师则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一些要素,编织成空间三维实体,导入《<呐喊>自序》的学习之中。
三、释题入课提纲挈领
课题,往往是讲授内容的窗口或眼睛,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从解释课题入手导入新课,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向纵深思考,就可以起到开门见山、提纲挈领、抓住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的作用。
如内江六中的刘京周老师讲《我与地坛》,紧紧抓住“地坛就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这一点释题入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李白的精神家园在山水,陶渊明的精神家园在田园,我的精神家园在三尺讲台,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在地坛。”把握了“我”与“地坛”的关系,就等于拥有了一把理清全文思路的钥匙,这样导入新课,充分显示出教师厚积薄发的知识底蕴。
郫县三中的邝文娟老师教授《漫话清高》一文,要求学生回答“清高”一词的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学生回答后,她并没作正面评点,而是要求学生结合读课文以理解“清高”的确切含义。学生为了搞清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便如饥似渴地读起课文来,这种引而不发的开讲,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之目的,其效果自不待言。
四、图片演示创设情景
这次优质课比赛,参赛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但是,如何把形象、画面、声音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引发思考,使语文导入既丰富多彩,又切中肯綮,则要看参赛教师的本事了。
绵阳南山中学的蒋忠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豹——在巴黎动物园》一诗时,首先打开视频,屏幕上出现在原野里迅猛奔跑的豹,然后问学生:“这些豹具有什么特点?”(生答:凶猛、矫健、霸气)老师又问:“如果把这些自然的精灵囚禁在笼子里时,它又会怎样?”(生无语)老师:“好,我们翻开课文,阅读里尔克的诗歌《豹》。”这样开讲,屏幕上迅猛奔跑的豹那种凶猛、矫健、霸气,与诗歌中囚禁在笼中的豹的绝望、麻木、无力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学生很快就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无奈与悲哀。值得一提的是:雅安中学的王瑜老师在讲《豹——在巴黎动物园》一诗时,也是先投影豹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开讲,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广安武胜中学的田继谋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山居秋暝》一诗时,首先在屏幕上投射出四幅山水美景图,然后问:“同学们,这样美丽的地方,你愿意居住吗?”学生有回答山清水美,愿意居住的;有回答远离现代化,生活不方便,不愿意居住的。田老师顺势说道:“唐朝有个诗人叫王维,他就愿意居住。为什么他愿意居住呢?请大家认真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这样由图片演示自然而巧妙地进入了新课,真是天衣无缝,不留半点痕迹。
五、引用材料激发兴趣
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显著特点之一,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开讲中引入材料,导入新课,激活思维,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如广元外国语学校的陈子卫老师讲《漫话清高》一课时,是用这样一则材料导入新课的:“传说上古帝王尧年老时,打算让天下于许由。尧说:‘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尧从此再未访到许由的踪迹。人们纷纷称赞许由的清高。今天,我们有时仍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词评价他人。‘清高为何意?哪些人可称为‘清高?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清高?”由此导入新课,学生不仅迅速把握了“清高”的含义,而且产生了寻根究底的浓厚兴趣。教师设置的三个问题,层层深入,紧扣课文,巧妙地把学生带进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而宜宾一中的周瑶老师在讲《雨霖铃》一词时,则由当代流行音乐引入北宋的流行音乐——宋词,再简要介绍柳永的潦倒失意与本词中的悲怆离别,选择这样的切入点导入新课,亦可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导入语的设计远不止以上五种,还有质疑问难、层层深入,对比辨识、启发点拨,巧设悬念、唤起期待,借助歌曲、入情入境,援引实例、典型引路,用语机智、妙趣横生等多种手法。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或介绍课文背景,或概括故事情节,或介绍写作动机,或描述精彩场面、传神细节、优美景物、人物形象、艺术风格等等。所以,作为开讲艺术的导入语的设计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灵活多样,不断创新。
总而言之,2009年四川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导入语的设计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正是由于有了一篇篇精彩漂亮的“凤头”般的开讲,才会有丰富扎实的“猪肚”般的续讲和干净利落的“豹尾”般的结讲,才会构成一堂堂浑然一体的高效优质课,才会呈现出一幕幕和谐奇异的教学艺术情景,才会使得听课的师生神游于其中又乐而忘返!
勿庸讳言,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也有老师不顾讲授内容和学生实际,一味追求新奇而故弄玄虚,搞形式主义,还有一些老师把导入语设计得过分繁杂冗长。我们必须明白:只有贴近讲授内容,学生才能深入理解教材;只有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会感到亲切,学习的积极性才容易调动起来;只有杜绝生拉硬扯和形式主义,学生才会感到导入语与课文结合得自然贴切、天衣无缝,赏析注意才会迅速形成,赏析心理活动才会迅速展开。我们必须明白:发动开讲的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因为开讲与整个课内创造活动相比,只不过是序幕与全剧的关系,只能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精彩的开讲艺术之后就是复杂微妙而又出神入化的续讲艺术了。那才是一堂高效优质课课内创造最为精彩迷人的地方!那才是奏出教学艺术最强音的时候!
[作者通联:四川资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