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多参与国际调停
2009-01-08
戴 旭
大规模的巴以冲突发生以来,已有数千人伤亡。作为解决国际问题的权威机构联合国安理会,屡次开会屡次无果而终,几乎无所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明确支持以色列;俄罗斯忙于和乌克兰斗“气”,无暇他顾;爱出风头的萨科齐倒是不停地在中东穿梭,无奈限于法国在当今世界的分量“偏轻”,也无人买账。别的地区大国出于各种考虑,袖手旁观者居多。一直在默默协调美国和冲突双方的中国,因此反而受到世界瞩目。
中国出于公平心,不动声色、低调积极地斡旋中东冲突的做法,反映出中国政治心态的成熟。据外交部发言人介绍,自冲突发生以来,中国一直同有关国家、有关各方保持着沟通,向它们阐明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呼吁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和武装冲突,立即停止造成更多的无辜平民伤亡。中国还向巴方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这几天,中国的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也接连约见了有关各方的驻华使节,阐述了中方的立场,进行劝和促谈。
显然,中国正逐步开始扮演一个重要的国际冲突调停者的角色。可以说,中国的这一角色恰如其分。一是自身分量足够。由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特别是今年中国抗击特大自然灾害和举办奥运会中,显示出的民族凝聚力和强大国力,得到世界的认可;而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能力和积极负责的态度,更进一步获得各国敬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不是靠哗众取宠能够达到的。加之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出面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其二是世界上的许多问题或者冲突都缺乏不偏不倚的调停人。就以阿以冲突为例,现在从冲突双方的背后支持者看,可谓阵线分明:以色列的背后是美国;而哈马斯的背后则是不少阿拉伯国家。显然,他们目前都不适宜对紧张局势的缓和发挥作用,至少不能对双方同时起作用。
再有,中国奉行和谐世界政策,有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是世界维和的积极参与者,前不久,遵照联合国决议,中国破天荒派出了500年来第一支远征舰队,奔赴索马里,执行打击海盗为各国商船护航的任务。当今世界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冲突,虽然并不直接威胁中国的利益,但鉴于对世界和平肩负的责任,出于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尊重和对人道主义危机的担忧,彰显自己一贯反对暴力的主张,中国必须有所作为,这也是中国一直没有停止和美国、和阿拉伯世界,以及直接冲突的各方进行协调、劝解的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外交领域最大的进步,是少了很多浮躁和务虚的成分,摈弃了意识形态的激进和历史受害者的狭隘,多了沉稳与务实。但外交政策在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外交也应该设定比捍卫自己国家利益更高、更远的目标。朝核六方会谈的促成和促进,就是中国外交进步和成熟的例子,这说明,中国是有一定能力为世界解决一些问题的。中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复杂的外交格局中扮演关键,而又十分特殊的角色。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愈加成熟。一个成熟的中国不想领导世界,但绝不希望世界秩序被破坏。我们爱好和平,与人为善;但我们也不能对很多国际问题袖手旁观。有人说,手伸得太长和我们一贯的“韬光养晦”原则不符。有的国人可能会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何必要把自己卷进去呢?其实,这样看问题是目光短浅。因为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机遇期,为推动世界和平尽力,实际上也就是在为我们自己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从终极上说也是在维护中国的利益。当然,中国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解决一些世界性的难题,并且培养出一大批善于解决国际问题的专家。这就是中国默默但努力地调解中东阿以冲突等世界热点问题的原因,也是中国巡航索马里海域的初衷。
从这次巴以冲突后国际舆论的反映看,很多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在调解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在今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对于中国的期望会更高,很多国际问题的解决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这也是2008年以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对此,政府不仅应当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国际冲突事件做好必要的准备,民众也应在心理上有所调整,学会更多地用国际意识来看问题。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必然是一个能够并善于解决国际问题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对世界和平有所贡献的国家。要说国家战略,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国家战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以跬步,千里自达;而精诚所至,相信世界会为中国喝彩的。▲
(作者是资深战略评论员,空军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