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2009-01-08王峰
王 峰
2009年6月20日至21日,中文学科重要学术刊物《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副书记罗国振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谭帆教授主持,《文艺理论研究》主编徐中玉先生、钱谷融先生出席会议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上,各个编辑部的代表就学术期刊的生存状况、发展方向、与学术体制的关系以及编辑选稿的原则和标准做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非常必要的,以前从来没有这类会议召开过,这次会议为中文学术期刊的编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胡明研究员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可以更好更多地交流,相互学习,彼此砥砺,互为畏友,使讨论不断推进,不断深化。同时他也指出,由于目前学术体制上的一些弊端,导致了过分追求学术GDP的风气,制造了不少学术泡沫,这是要警惕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另一面,优秀的学者层出不穷,年轻的学者推陈出新,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学术的勇气,大胆地探索和献身学术的精神,为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希望。办刊的意义就在于为他们提供一个发表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
《文学评论》副主编王保生研究员指出,由于学术体制的某些弊端,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过分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加之一些学者的不自重不自律,以致论文剽窃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杜绝这一类事件的发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研究员介绍了《文学遗产》的编辑方针和选稿标准,为了更好地筛选稿件,《文学遗产》严格实行编辑部三审及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这样,既拒绝了关系稿、人情稿,又能吸取专家的意见,提高文章的学术质量。为弥补刊物文字版面的限制,高效、大容量地发表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文学遗产》目前正在建设网络版。
《文艺研究》副主编陈剑澜研究员认为,学术体制对学者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时候作者是被学术体制构造出来的。许多作者有不错的训练,文章写得越来越豪华,引经据典,很符合学术规范,但要解决的问题却不清晰。
《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方克强教授提出一个学术期刊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如何看待刊物论文被转载率和被引用率的量化指标问题。如果学术刊物的办刊方针追求被转载率和被引用率的话,它就将极大地影响到选题与选文的方向与标准,并间接地影响到学术研究的风气和趋向。
这些问题引起《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在座编辑的浓厚的兴趣,大家都认为这是目前学术期刊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的学术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把学术期刊推到了一个引人注意的位置,同时学术研究者数量的增加,使学术期刊面临来稿数量多,而好稿件却相对下降的窘境,这对学术编辑的眼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王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