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短篇小说《公爵夫人与珠宝商》的象征手法

2009-01-07谭丽丽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象征自卑

谭丽丽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公爵夫人与珠宝商》是一篇集现实主义小说精华和现代主义小说活力于一身的优秀作品,该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关键词:象征;贪婪;虚伪;自卑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摒弃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法,发展了一种意识流小说技巧。《公爵夫人与珠宝商》(The Duchess and the Jeweller,1938)是她的一部非常成功的短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公爵夫人和珠宝商之间的极其平常的珠宝交易。伍尔夫的故事采用抽象的概括而非具体的分析,她喜欢在小说中使用曲折变形的象征意象。本文试图分析在该小说中,伍尔夫如何利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增强小说的感染力,从而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一、 公猪,松露——凶猛贪婪

伍尔夫主张写作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忠于现实,这就决定了她的意识流小说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公爵夫人与珠宝商》描写的是资产阶级上层生活,不可避免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作出生动的艺术概括和辛辣的讽刺批判。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培根”(Bacon意为熏猪肉) 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暗示奥利弗是动物,可见作者把这个丧失了人性的珠宝商归入了行尸走肉的动物之列,其独具匠心的讽刺挖苦便自不待言了。作者在描述培根贪婪凶猛野心勃勃时写到:

“……他是英国最富有的珠宝商,但他那鼻子,如象鼻一般硕大而灵活,鼻翼翕动时,仿佛整个鼻子都在颤抖,似乎在说他并不满足,他仍能嗅到不远的地方还有什么东西。想象有只大公猪在松露丰富的牧场,拱食了四周的松露之后,又嗅到远处还埋着更大更黑的一块。同样,奥利弗总是在梅菲尔这块沃土上东闻西嗅,企图得到另一块更大更黑的松露。”

“松露”(Truffle)的本意是指生长在泥土下面的黑褐色菌块植物,被人们视为美味食品。作者用它象征培根梦寐以求的贵族地位。奥立弗是穷小子出身,在社会上几经摸爬滚打终于成为英国最富裕的珠宝商人。他应该为能获得今天这样的物质生活而感到满足,应该善良地借助自己的财富乐善好施帮助穷人。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自私贪婪的他只顾及个人的利益,他像一头凶猛的公猪一样,在不择手段获得众多松露之后,还想寻找到新的更多更大的松露。这一更大的松露就是更高的社会地位,发家后的培根不满足的是自己在众人眼中的形象,金钱上再富再贵,他也只是个商人,并没有令人仰慕的社会地位,因此他想利用金钱来结交达官贵族,以便挤进社会的最上层。文中提到他与公爵夫人的买卖就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

培根这一贪得无厌的形象是典型的资本家暴发户的代表,他们出身卑微,雄心勃勃,投机取巧,聚敛巨额财富,对劳动人民的疾苦视而不见。作者用公猪拱食松露来象征奥利佛追求金钱之余对社会地位的渴求,把他这一奸商凶猛贪婪的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 骆驼,马——虚伪傲慢

小说开头描述培根住在伦敦闹市区的一间豪华的住所,展现了他奢华的“再也没有比这更中心的位置”的房间以及他养尊处优的生活,极力渲染这位大珠宝商的富有和奢侈。作者在描写他穿戴整齐地离开住所去珠宝店时写到:“……戴着手套,提着文明杖,衣冠楚楚,一摇一摆,沿着皮卡迪利大街走去”。他的这身装束就是要把自己塑造成上层贵族的模样,虽然他心里清楚自己还没有拥有贵族的地位,他却偏要在现实生活中把自己装扮成贵族的模样,妄图自欺欺人,他的这种虚伪在下面的描写中也同样能看得出来:“他像动物园里左右摇摆的骆驼一样一步一摇地走在柏油路大街上。……这匹骆驼蔑视街道两旁的杂货商;它不满意现在的命运……” 他衣冠楚楚慢悠悠地走过伦敦最繁华的大街,是要向众人炫耀他取得的成就,是想去沐浴众人羡慕的眼光,虚荣之心可见一斑,他那种对大街上一切都漠然的神气更加彰显出他虚伪高傲的个性,他蔑视街道两旁的杂货商,也就是蔑视自己的过去,这实在是对他傲慢本性的鲜明写照。他“走到那家又黑又小的店铺,那是一家在法国、在德国、在奥地利、在意大利以及全美洲都赫赫有名的店子”,“同往常一样,他一声不吭,昂首阔步,从四个伙计中穿过”“只伸出一只戴着琉角手套的手指,朝他们晃了晃,算是打了招呼”,他与伙计们打招呼的方式只是晃晃一根手指,根本不把这些为他打理店铺付出心血的伙计放在眼里,傲慢至极无以复加。他钻进密室,打开保险箱,一边欣赏珠宝首饰,一边喃喃自语“…‘这火药足以把梅弗尔炸上天,上天,上天!他说这话时,头往后仰,如烈马嘶鸣。” 他把自己的财富看成是“火药”,看成他用以向达官贵人进攻的武器。现在他拥有足够的财富“袭击”上流社会梅菲尔。一旦他娶狄安娜为妻的阴谋得逞,他最终必能挤进贵族圈,成为其中高傲的一员。他想到自己阴谋得逞之时,忍不住发出马嘶般的鸣叫,这种形象的描写在揭示培根处心积虑,想跻身名流的同时,也揭示了他虚伪傲慢的真面目。

三、 支票,母亲画像——自卑孤僻

奥利佛凶猛贪婪,虚伪傲慢,过着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然而在考究的衣着和华丽的外表之下却是另一番情景的心理活动。他无法忘记自己在肮脏的小巷中长大,偷人家的狗,偷人家的钱包,然后靠三颗钻石起了家,逐渐成为无人不晓的伦敦乃至世界的大珠宝商。他没有在母亲的哀求下过循规蹈矩的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他成功了——用他的话说:“打赌打赢了”,“虽然他赌赢了,但他还是感到不满和悲伤”,悲惨的童年记忆经常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是孤独的,生活中没有朋友,心里的事情只能跟已逝母亲的画像诉说,在他回忆完自己的发迹经历有所感慨时,“他站在壁炉上方一位老妇人的画像前,举起双手…”,他在跟母亲交流,他宁愿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去世的人听,也不愿在现实生活中找个朋友诉说,可见他孤僻的性格是导致他孤独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他无法克服童年经历带来的自卑感,他的自卑感在面对公爵夫人时尤为强烈,两人会面时,为给自己增添气势,他摆出了最昂贵的奢侈品。然而公爵夫人那无可比拟的高贵一下子压倒了大珠宝商。在犹豫是否要签两万元支票时,他感到“画像中的老妇人正盯着他——那是他母亲的眼睛” 那眼神在提醒他“清醒点,别做傻瓜”。然而最终他还是被公爵夫人牵着鼻子走,签了支票,这是他对自卑的妥协投降,他渴望摆脱自己贫苦出身的折磨,而公爵夫人手里攥着他想要的诱惑——社会地位。当他发现这些珍珠是“烂透了心”时,他“举起一只手,好像在乞求画中老妇人的原谅”,受骗后的他只是落寞地向母亲做个交待——“那将是一个长长的周末啊!”签了支票换来的是与狄安娜共度周末,他觉得这笔交易是值得的。可见,大珠宝商虽然已经很富有,但贫苦的出身总是折磨着他,他只有牺牲金钱来权贵们靠拢,最终达到又富又贵的至高境地。因此,这位精明的商人屡次受骗,却无法中断与公爵夫人的交易。如果不是这种强烈的自卑感,他是不会那么容易签支票的,毕竟他是一个精明狡猾的商人,不是一个不明是非真假的傻瓜,他签署支票,屡次被公爵夫人欺骗再一次证明他是一个有强烈自卑感的人。

作为一种文学技巧,象征主义在《公爵夫人和珠宝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过这篇小说,想到奥立弗其人,一个穿戴华贵,长着一只又长又尖到处乱嗅的鼻子,手提一根文明棍,走起路来像动物园里一摇一摆的骆驼,踌躇满志而又自叹命运不济的老年珠宝商的形象,便活生生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小说的主题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翔林(编注):《英美文学选读》,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第265页。下面关于《公爵夫人与珠宝商》引文均译自此版本,不再一一注出。

[2] 吴翔林. 英美文学选读[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3] 瞿世镜. 伍尔夫研究[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猜你喜欢

象征自卑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安托瓦内特的悲壮宿命:《茫茫藻海》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