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培养中医药外向型人才中的英语翻译教学
2009-01-07赵欢
赵 欢
摘要: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拥有两千年之久的发展历史,也是现今国际上保存最完好、研究最彻底、发展最全面的传统医学之一。本文就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中英语翻译教学策略做一探讨。
关键词:医学;国际;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92-01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拥有两千年之久的发展历史。是现今国际上保存最完好、研究最彻底、发展最全面的传统医学之一。其丰富的典籍资料,向世界展现其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知识积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一、中医翻译的教学现状分析
中医从起源于先秦以来,经历了无数的哲学思想,文化学派,宗教流派,朝代变更和社会改制等种种影响。中医的开放式发展过程使得中医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濡染,相比较而言,中医显得不是纯粹的现代科学体系,而融合了大量的文化因素。这是翻译的一大难点,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功底普遍薄弱。另外由于中西方存在语言、文化、价值观和思维逻辑上的差异,绝大多数中医概念在英语中是词汇的空缺,中医特有的逻辑导致其字面上的意思并不能完全表达其含义,因为其中还渗透着中国的文化,这就形成了交流的障碍。在翻译中体现出译名混乱,标准不统一,译文质量不高的问题,造成西方读者对中医的误解。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只是停留在基础英语的教学阶段,即使上升至专业英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中医翻译教学存在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师资培训需要在中医和语言两门学科较大的投入才能有所建树,融会贯通。
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能用英语表达中医药理论知识,另外还应增强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通过加强中医翻译教学,提高交际能力,应成为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课题。
二、注重突出中医英语的教学特色
中医专业的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扎实的中医专业知识的课程。经过与学生的讨论,深深感觉学生尽管学习英语长达十年之久,仍然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特别是在本专业的领域内,不能有效的沟通,这极大地挫伤了语言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值得认真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应注重突出中医药英语的专业教学特色。具体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首先介绍中医常见的专业名词、词组及短语的英语表达方式作为重点,进一步可以设计安排中医门诊医患之间的英语情景对话及其所用中医诊疗用语的英语表达为主,第三步则将中医学术论文、中医病历、中药说明书、临床经验等的书写格式及其常用词语的英语表达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这种教学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了中医特色的教学,即激发了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英语教学同专业教学交叉渗透,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效果。
三、注重加强文化差异意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目前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到成功的语言交际不仅靠单纯运用语言知识和技巧,必须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即那些隐含在语言和非语言系统中的文化信息差异直接决定了人们是否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结构顺利地进行语言交际。中医专业外向型人才除了要精通中医知识,还必须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
按照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的观点“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各民族的语言必然反映出该民族所处社会的特定文化,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就构成了翻译的障碍。中医英译对外交流的实质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输出。汉语和英语属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民族可以有同样的认识,但采用各自带有鲜明民族文化色彩的表达形式。英语民族习惯于个体或分析思维模式,即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离出来,把复杂的问题划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和部分,然后进行各个部分的研究。因此,英语民族在思维形式上具有一种重分析、重形式、讲求精确的显著特征。与西方哲学的分析思维方式不同,汉语民族的思维方式深受儒家、道家与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语言重意合、重从事物之间总的联系上去认识和把握事物,东方思维模式上有重整体、重综合的特点,因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重叠性和跳跃性。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译者在翻译时必然会介绍与传播源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但是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意蕴的传达必然会成为翻译中的难点和障碍。
从这个意义来说,翻译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建立文化对等。在构成翻译对等的诸多方面,文化对等的原则要求译者积极介绍源语言的文化意蕴,努力传达原作的文化特色,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整体文化氛围。由于中医英语译文的读者是西方人,他们大多数对中医及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很难理解和欣赏中医语言中的文学、哲学和宗教意义。“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医翻译要达到西方读者的可接收程度。比如如果把中医术语“白虎历节”(关节肿痛)译成“白色的老虎在奔跑”。中医药名“青龙白虎汤”译成“Blue Dragon and White Tiger Decoction”,西方读者一定感到不知所云,甚至震惊。这样就达不到成功的交际效果。因此,加强跨文化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论
在培养中医药外向型人才的过程中,应重视英语翻译教学,一方面要注重突出中医英语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在中医英语翻译的教学中加强文化差异意识,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中医文化传播使者,成功地在真实的语言社会环境中进行交际,开阔视野,以此推动我国的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