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形式的教学举隅

2009-01-07史曙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次序极光言语

史曙明

言语,它指的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语言这门工具的具体运用,虽然遵守共同的语言规范,但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却因人而异。课文是作者成熟的、典范的言语成品,其言语形式体现了作者成功的言语经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言语形式,感受作者丰富而又独特的言语经验,那么既可更新教学内容,又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言语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一、变换重组,品味好处

语言形式的优劣高下,要看它是否与言语目的相符。一篇文章的言语形式,如只让学生直接看,可能难以看出其是否完全与主旨相适应,如用其他形式与之比较,恐怕就能分出伯仲来。有位教师是这样教《种树郭橐驼传》的:

师:课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郭橐驼的植树之性,并以此类比养人之术,从而揭示主旨的?

生:采用对话的形式。

师:如果不用对话的形式写,而直接去写,应怎样改写?(学生思考了四五分钟)

生1:去掉“有人问之,对曰”、“驼曰”和“问者曰”,还有引号。

师:好,这是从上下文的衔接上看。还有其他方面的理由吗?比如叙述者的背景和语气等等方面。

生2:第一句好像看不起郭橐驼;第二句似乎刻意类比,既无说服力,又不自然。再则,作者因自己的处境也不便直说;这样借人之口,更有警示作用。

师:同学们辨别得真仔细。读书就得这样,多变换形式,联系上下文、当时当地的情况和作者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状况等语境来比较体会,从而体悟出形式中的蕴意,这叫“还原语境”。“顺天致性”是郭橐驼的植木之性,也是他对养人之术的观点,体现了柳宗元的人文精神。后人移之教理,作为柳宗元的教育精髓。

二、颠倒改变,体悟妙处

言语的顺序不同,表达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作者往往根据需要,会精心调整语序,以增强语言的张力和节奏感。同样是《种树郭橐驼传》这篇课文,另一位教师却是这样教的:

师:你读了第二段第二句:“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

师:对,原因在哪里?

生1:第三、四句。

师:那么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倒了。请同学们复位,把原因放在前面,结果放在后面。读一读,比较一下,看哪一种效果好。(读)

生2 :没有吸引力了。

师:对,作者把结果放前面,就设置了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样的句子,同样的意思,但次序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我们应该在读书写作文时注重这点。

三、瞻前顾后,体会作用

文句前后相互照应,顾盼有情,虽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虚实互补,思想时隐时现。比如《谏太宗十思疏》的开头两句是:“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先问学生这两句都写了什么事物,两句的顺序各是什么。教师边听学生回答边板书(第一句:木——流——国;第二句:流——木——国)。学生都说,颠倒了。教师趁机发问:是作者有意颠倒还是无意为之,或者是后人搞错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前后照应。教师说:对,即使顺序不颠倒也是照应,只不过这种照应却交叉了。这样的交叉照应是否有好处?如有,那是什么?学生都答不上来。教师说,这种交叉照应,我们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见过吗?学生都摇头,你看我,我看你。教师接着说:《岳阳楼记》的最后一段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话分别照应了前面哪两段?学生很快答道:“不以物喜”照应第三段,“不以己悲”照应第二段。教师又问:下文哪两句话照应了这两句话?学生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时,学生说,也颠倒了。教师要求学生谈谈作用。有个学生说是顶真,后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否定了。有个学生说,这样写使上下文连得更紧。还有个学生说,这样写是为了顺势引出中心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两种看法得到了师生们的赞同。接下来教师小结:这种交叉照应,不仅可以一一对应,还有连接上下文的过渡作用,使文章形成渔网式的有机结构,把思想内容紧紧地兜住了,疏而不漏,细而不破。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本文这样交叉照应的用意。一会儿,一个学生说作用与《岳阳楼记》的一样。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反对,说:“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虽靠近了一点,但仍然被“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间隔了。不管它们之间的次序颠倒不颠倒,后面的这两句话的位置都未变,所以,不能说颠倒次序是为了引出观点。大家都认同了这位同学的反驳。又有个学生说:这是作者用类比的方法从正反两面来论证的。“木固”喻指国家稳固,“流远”喻指国运长远。第一句是从正面类比,其次序表明国家先要安定,才能确保国运长久;而第二句是从反面类比,其次序正好影射了唐太宗在国家政权尚未完全稳固的情况下,就以为国运会长远,于是不知居安思危而贪图享乐的浮躁心态。这个学生博得了师生热烈的掌声。还有位学生补充说:这也是为了冲破“疏”这种骈文呆板的对称格式。教师说她是锦上添花。最后教师小结了一下:毛主席告诉我们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读书也一样。思想内容决定着语言形式, 我们分析语言形式必须联系思想内容,形式相同并不见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包含的人文意蕴相同。

四、揣长度短,体验效果

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来表达,可用一个长句也可用一组短句,但表达效果却不一样。比如《神奇的极光》的第一部分第三段第一个句群对极光作了说明:“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这个句群,找出极光的所属事物、显现性质、产生原理和出现方位,接着让学生给极光下个定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这样一个句子:极光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高纬地区能用肉眼看得见的一种特殊的美丽发光现象。然后这位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个句子与书上的句群的表达效果。经过讨论,学生体会到文中这个由短句组成的句群虽然字数多,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而且与上下文连接自然,节奏较慢,有欣赏赞美的意味;而改写的这个长句虽然字数少,逻辑严密,但语意不太浅显明了,而且与上下文衔接不自然,读起来有急促之感。

言语形式丰富多样,活泼生动,还有整散的运用和搭配,句式的选用和变化,修辞的调用和标点的活用等。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言语形式,找出其言语规律,再联系主旨和语境,就能体悟作者的动态思考和表达经验,从而指导学生的言语行为,发展个性,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次序极光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唯美极光
神奇的极光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比高矮
生日谜题
极光是怎么产生的?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神奇的极光
放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