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利店第二季

2009-01-06

商界 2009年1期
关键词:罗森全家便利店

樊 力

不久的将来,当你身边突然雨后春笋般冒出诸多便利店品牌,你千万不要觉得突兀。那支在一线城市深耕了数年之久的零售轻骑兵,已经开始悄然刺探内地市场,来自一线的消息是:2008年年末各大品牌的市场调研小组,纷纷低调潜入二线城市进行开店评估,战火迅速向内陆省份蔓延……

事实上今天的零售业大戏,已不单局限于大型卖场间的剑拔弩张,相比便利店的对抗程度,发生在大卖场间的竞争更像是情人间的打情骂俏。无论是罗森、全家、7-11等有着外来血统的强势品牌,还是可的、好德等本土诸侯,每个便利店品牌背后都站着一个强大的资本方,棋面上的和和气气掩盖不了棋盘后的刀光剑影。

2008年年末,记者踏访了所有一线便利店品牌,从“明亮的店面”、“24小时营业”这些表象动作之外,切入到一场场来自后台管理、物流配送、扩张方式上的隐性争斗。

正是这些发生在产业链各大环节的大小战役,将一个薄利甚至无利的便利店时代,拉升至一个超出传统业务范围的“超限战”时代——

正是因为顾客需求的逐步升级,各大品牌在生死存亡的竞争推动下,将自己能够承载的服务越做越宽广:订购度假产品、远程订餐、金融服务甚至可以照顾老人、提供家政服务……

那么,当整个行业进入超限战时代,这个偏居零售业一隅的细分市场,究竟会呈现怎样令人兴奋的裂变……

罗森兵法

面对上海街角越来越近似于白刃战的便利店竞争,军人出身的徐锋显得颇为淡定。这位50多岁的罗森当家人有着30多年的零售业从业经验。徐锋所掌舵的罗森是日本第二大便利店品牌,自1996年在上海古北小区开出第一家店,目前已有300家门店遍布上海大街小巷,2007年的销售额达6.5亿元。

目前,整个上海共有5000家左右的便利店,罗森在门店数量上并未拥有绝对优势,但单店绩效却一度领先其他品牌。罗森目前处于不进则退的阶段,一方面全家、7-11等老对手已经兵临城下,另一方面诸如可的、快客等也羽翼渐丰。那么,如何与对手有效区隔、更加鲜明地突出罗森特色,差异化战略由此被奉为经典。

事实上,自从第一家门店开业,罗森便一直立足于构建自己的品牌防火墙。其将消费人群定位在18~40岁,以学生、白领为主要目标客户。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罗森把盒饭、饭团、寿司等生鲜即食食品作为拳头产品。既恰当地挑选了高毛利商品,又实现了和卖场、超市的差异化。

对于日本7-11创始人铃木敏文的著名论断:新兴零售业需要的不是经济学,而是心理学。徐锋认为“肤觉”和“个店主义”是对这一论断的本土化诠释——

罗森的“肤觉理论”落地在商品铺货上。其往往会关注3天以内的天气预报,然后根据天气提前上架雨伞、暖手宝以及适应不同天气的冷热饮料等。为了给顾客营造视觉上的新鲜感,罗森每个星期都会对商品摆放位置进行内部调整;总部则会根据各门店的销售情况发出《周际情报》,本周哪些商品走量好,下周哪些商品会到货,货品图片以及建议摆放位置都被一一列出……

罗森的“个店主义”则体现了其对单店销售额的看重。罗森给每家门店配备了督导员,一名督导通常负责8~9家门店的日常运营指导。

针对铺货,罗森会针对门店所在具体区域进行货品取舍,比如高级写字楼多铺进口食品,学校附近则侧重时尚、流行品牌等。参照日本罗森的后台流程,其物流部门对新开门店拥有一票否决权。部门的参照标准是物流运送方不方便,停留时间会不会过长,会不会影响接下来几家的上货准点率。

“在一些通道不方便的商务楼或者地铁站,车开不进去就全靠肩挑手扛,4分钟的事需要做半个小时,我们通常都不会同意开店。”

相比后台流程这些消费者看不到的内功修炼,那些发生在消费者视线范围内的战役,却足以让罗森感受到竞争的激烈程度。以便民服务为例,当年罗森推出了熬点(一种日式小吃),不到一周即被其他品牌效仿;交通卡充值、ATM机都已经不是新鲜玩意,2008年连信用卡都能在便利店里还款了,这边好德、可的刚刚谈妥,那边快客也把ATM机搬回了店中……

全家攻略

面对记者,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薛东都显得豪情而热烈。这位来自台湾的“全家”品牌运营人,将自己的扩张企图比作了一盘围棋。在他看来,全家的第一步——落棋上海,目前已经产生了“定局”的效果,而接下来的重点便会是具体的全国攻略。

从全家的上海之路,可以观照其参与全国竞争的优势。首先是其拥有一个强大的资本方:2002年,觊觎高手如云的上海市场,全家上海筹备处成立。由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台湾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全家株式会社(以下称日本全家)、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以及内地中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投资。

五家公司各具所长,给全家的后台系统注入了全新革命:日本全家提供品牌授权;伊藤忠负责对鲜食工厂提供支持;台湾全家则将在台湾的经营经验完整移植;而顶新不但派遣高层经营主管,还负责物流体系建设。

4年的励精图治,目前全家的门店数已达140余家,主要集中于上海。相比本土便利店,全家一登台便着力打造自己的豪门风范:门面一律采用钢化玻璃,尽量透出整个店堂;店内几十支外置灯管,以规整姿态纵横在天花板上;一旦地板上出现污渍,店员会迅速拿出拖把擦干净。

全家除了一般便利店都能提供的服务外,还将服务外延拓展至传真、打印、复印,一些店面还提供自动售药机、ATM机和冲印服务。——“全家把服务当作一个商品,有些算下来只是零毛利,但我们却赚了一个顾客。”全家商品行销本部负责人黄国龙告诉记者。

鲜食是全家企图在其他便利店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另一大利器。论鲜食在店内所占比例,全家是上海8大品牌便利店中最高的。黄国龙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这一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全家兴建了自己的鲜食工厂,从源头上进行价格和质量控制。

在鲜食的走量上,全家采用的原则是“适当的报废是对销售的一种投入”。薛东都认为,鲜食的合理报废率通常在10%~15%,低于这个比例,说明损失了销售机会;高于这个比例,说明店长们没有控制好采购量。

全家为保证快餐食品的新鲜,一天中会分几次进货。总公司在接到各门店订单后,从原料进货、生产、配送到贩卖,时间被压缩得相当紧凑。对后台流程的精准量化,正是外资便利店可怕的地方。

相比快客等本土品牌采用的特许加盟,全家在门店扩张上选择了合作经营。

本土品牌采用的加盟形式,是收取一大笔加盟费,店铺租金、装修等费用也由加盟者承担,加盟者拥有门店,并从总部采购商品销售。这种形式的弊端在于:加盟者在付出了高昂加盟费后,为了追求回报往往会努力降低各种成本,比如少开几盏灯、关闭空调、少请几个店员等,总部对加盟者的制约力相对较弱。

全家的合作经营则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合作经营者只要支付6万元咨询管理费,以及20万元保证金,合同期满后20万元算利息如数归还。另外,全家负责店铺的房租、装修和购买设备,每月结算销售毛利,全家总部得62%,合作者得38%。

“7-11”:可怕的变量

对于罗森、全家等已经在上海安营扎寨数年的便利店品牌,7-11是一个足以让他们心烦的对手。这个全球最大的便利连锁店近年来在北京、广州等地取得了骄人战绩,唯独上海成了其“失落之城”。2008年10月,原定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的7-11宣布延期开业,直到12月初仍无大的动静。

采访中,业界对7-11延期开业的解释众说纷纭,一个相对合理的推断是,上海便利店有限的地段资源已经在哄抢中越来越稀缺。然而地段并不能成为7-11踌躇徘徊的永恒理由,毕竟它拥有修炼了几十年之久的“内功”优势——

在日本,在台湾,在广州,在北京,无处不在的7-11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尤其是对于7-11的目标顾客——单身的上班族而言,有时候忙起来,连午、晚餐都干脆去7-11买便当或各类小吃解决。

那么,这家营业面积较小,商品陈列有限,而且价格并不便宜的便利店,可怕之处究竟在哪里?

日本7-11的创始人铃木敏文曾有一个经典论断,新兴零售业需要的不是经济学,而是心理学。7-11最大的特点在于,非常擅长研究消费心理并最终操控了消费者的思维。这也是7-11足以让对手畏惧的地方。

要想操控消费者思维,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企业系统布局,合理运用能够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的信息,然后整理组织成信息链,并通过整合行销形成思维轨迹的控制,一步步将消费者引入“局”中。

7-11对这条信息链上每个关键点,可谓控制自如。首先,在店面选择上为了“俘获”消费者的大脑和双脚,7-11在找点时非常重视周围环境,因为好邻居可以相互借势,而书店、服饰店、办公大楼、展览会场、机场以及大学正是好邻居的典型——台湾7-11的定位,正是“你的好邻居”。

到过7-11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店内地方虽小,却不显拥挤、杂乱,在里面购物感觉非常轻松和舒适。这一切,都归功于7-11对有限空间的深度雕琢——

7-11便利店出入口的设计一般在店铺门面的左侧,宽度为3~6米,根据行人一般靠右走的潜意识,入店和出店的人不会在出入口处产生堵塞。同时出入口的设计要保证店外行人的视线不受任何阻碍,能够直接看到店内。为了让有限的店面显得更宽敞,7-11使用最多的是反光性、衬托性强的纯白色,纯白色会给人造成较大空间的视觉偏差。

一个细节是:7-11的收银台与最近的货架距离,至少在4米以上;店内通道直而长,并且利用商品陈列,使顾客不易产生疲倦感,不知不觉地延长在店内的逗留时间。

便利店的全国格局

放眼全国,各大品牌正在上演一场从传统到超越,从店面到后台,从扩张速度到单店绩效上的豪情比拼。

自2007年,可的与好德合并后,这对结拜兄弟手执“双品牌战略”,以2400家的规模优势主要扎根上海滩;

同样,作为本土系的代表品牌,联华超市旗下的快客在全国也拥有2000家以上门店,其中上海达到1300家。值得一提的是,快客也是本土品牌拓展全国市场的代表,其总经理翁宇杰告诉记者,快客目前以每年200家的速度跑马圈地,即便是在经济增长有可能放缓的2009年,其扩张步伐依旧不会放缓。

目前,快客的门店数量在杭州、宁波、大连等城市占有绝对优势。

事实上,本土系之所以对规模优势如此看重,除开起步较早等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规模效应一旦达成,会使便利店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更有底气。比如在中秋的月饼采购、春节的酒品和营养品采购上,依靠现有的2400多家门店,可的、好德已经能够在一些单品上实现“惊爆价”。

市场的高度竞争,也让各便利店的目标市场各有不同。罗森、全家、喜士多的主要客户是学生和白领,它们的门店在商务楼做得不错;好德、可的的档次居中,门店多、服务全;快客、良友的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重头放在了社区店。

——然而,同样的小巧玲珑、同样的彻夜不休、同样是在你未想跨入时就打开了自动门,在一线城市拥挤的街头,各大品牌便利店间的明争暗斗,同样促使中国便利店走入了一个“尘埃伴随曙光升腾,本土山丘与外来巨头共舞”的超限战时代。

棋面上的客客气气,掩盖不了棋盘后的刀光剑影。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全家、罗森等品牌都已派出了市场调研人员深入内地城市,战火从沿海一线城市向内陆省份蔓延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事实上,在广阔无垠的内地市场,大量零散、杂乱的零售店盘踞多年,他们习惯了与街角同业捉对厮杀,却很少意识到会有一场由外来品牌领衔的血腥洗牌,正姗姗而来。

目前中国的便利店基本包含三种业态:一、杂货铺式的第一代便利店,即一些脱胎于杂货店、小卖部、小食品店的普通零售店;二、以连锁杂货铺为特征的第二代便利店;三、采取西方经营管理模式,以外资或合资为主的第三代便利店,其中以罗森、全家、7-11等为典型代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便利店企图向二线城市扩张呢?按照行业惯例,只有那些人均GDP达3000美元的城市,才是第三代便利店生根抽芽的优良土壤,目前能达到这种标准的内地城市毕竟较少。

但是从上海等一线城市饱和的竞争局面,以及抢占先机的战略考虑,不排除第三代便利店以降低货品层次的方式先行抢滩,与市场一起成长。目前全家、罗森等正在进行的市场摸底,便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毋庸置疑的论断是:中国便利店业态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洗牌时代,那些正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行业超限战,注定将战火燃烧至广袤的内地市场,来自攻守双方的豪情一搏注定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编 辑叶江南

E-mail:fl@caistv.com

猜你喜欢

罗森全家便利店
斯坦利·罗森:分析中的形而上学
便利店
全家一起变变变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每周一次的欢乐全家游
做一个人生意的超市发罗森便利店亮相北京
全家来称重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丢了两元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