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的面子与里子
2009-01-06周云成
周云成
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投入,一次激情澎湃的拯救之旅,4万亿元的投资盛宴,真的能承载如此使命吗?要知道,方向上的任何偏差都可能让结果大相径庭。
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在未来两年内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还公布了十个主要的投资方向和领域,俗称“国十条”,安居工程、农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产业调整等热点领域赫然在列。
此时,距离美国公布总额高达85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只有1个月的时间。
4万亿元,虽然不是“定海神针”,但在市场最需要人气和信心的时候,中国政府的投资计划,无疑起到提振全球经济信心的作用:11月10日,亚太股市全面飘红,欧洲股市也开盘走高。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在2008年底前向各地新增1000亿元投资。
这场千亿元盛宴,迅速牵动各路人马在京城集结,国家发改委周边住满了人,连周围胡同的地下室也住满各地来客,全是各省市来跑项目的。不仅酒店、餐饮生意火爆,发改委附近的各个复印店的机器也在疯转,将各省官员带来的准备上报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报告书复印或装订成册。
而1000亿元还只是开胃菜,未来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将使得发改委门前的“盛况”成为一种常态。
一个千亿大单的力量
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九座核电站——位于海峡西岸的福清核电站,在福建福清市三山镇前薛村岐尾山前沿开工建设。这一核电站规划6台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总投资近千亿元。
这是中国保增长背景下, 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出台后实施的首个特大型重点工程。
作为第一份落地的千亿大单,福清核电站引来海内外瞩目。
在福清核电站这条生产链上,首先获益的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在位于四川地震灾区德阳市的东方汽轮机德阳生产基地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正式签订了方家山、福清核电项目汽轮发电机组和蒸汽发生器合同,总价值约50亿元,占到项目设备总投资的1/4。这次合作不仅将全力支持东方电气灾后重建,也会促进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则摘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及蒸发器锻件的供货协议;中国核工业集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安全壳关键设备——电气贯穿件通过国家鉴定,将为设备国产化提供新的硬件支撑……
福建当地更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目前,福清核电项目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可为当地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该项目将对地方经济产生巨大的投资拉动效应——6台机组投资近千亿,预计可拉动当地GDP增长近4000亿元。
核电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当地第二、三产业发展,预期核电、风电等能源产业将成为福州市的又一大工业产业,福清市也将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环保清洁、多电型的新兴能源基地。
10万亿元的投资热情
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还刺激起了地方政府新一轮的投资热情:上海5000亿元,吉林4000亿元,海南2070亿元,安徽3890亿元,浙江3500亿元,河北5889亿元,河南1.2万亿元,辽宁1.3万亿元,重庆1.3万亿元,广东2.3万亿元,江苏9500亿元……
初步统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逾10万亿元。1998年启动积极财政政策时,也不过是5年内共计投入3万亿元拉动内需。而如今,这一数字仅仅是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一省的投资计划。
根据各地政府目前公布的投资规模和项目情况来看,这10万亿元投资是今后3~5年的投资总蓝图,其中一部分原本已经在“十一五”甚至“十二五”计划中,而且很多项目最后能否获批还得中央说了算。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将被注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活力。
由于刺激经济的任务紧急,时间匆忙,在各地新出炉的投资计划中,多数为已经在建的工程,或者是论证多时、前两年因压缩投资规模尚未获得批准的项目,新增的项目并不多,投资结构也大多延续原来的格局。
浙江省宣布将启动规模达3000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项目。这其中,2008年内新增部分为省级财政100亿元,将全部用于以铁路为主的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宁杭客运专线浙江段、杭甬客运专线、杭州铁路东站扩建工程位列首要位置,年内即将审批、开工,而实际上这些项目大多早已列入“十一五”规划。
以杭甬客运专线为例,根据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的规划,2008年1月已将其列为“争取立项”。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工程则是浙江“十一五”重大现代化铁路建设项目,因防止投资过热,曾一度被暂缓。
4万亿元的里子
尽管“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高居“国十条”第一条,但是,在各地方政府已公布的投资蓝图中,其重点仍然是铁路、公路、电厂、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工程,不少地方的投资规模高达数千亿。而民生工程所占比例并不大,很少能超过15%。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政府当前的经济政策如4万亿元投资主要考虑的是GDP增长,但这并非是最重要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时间紧、任务重,这虽然是客观事实,但不足以成为我们推卸责任的借口。其实,长期以来,漂亮的GDP成绩单掩盖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单纯追求GDP增长,把企业与民众收入最小化,国家利润最大化,导致中国成为典型的国富民穷。股市泡沫的升腾与坠落,更是一次性地把近亿民众的财产性收入裹挟而去,这才是导致内需不畅的根本原因。
相关资料显示,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81年的16.76%降到2007年的11.32%。而财政收入增长过快,自1995年到2007年,财政收入占GDP比例提高了1倍。2006年,中国税收收入就超过了GDP两倍于中国的日本。税负高,国有垄断企业及外资企业挤压了吸纳70%就业人口的民营中小企业,直接压制了工资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房价、学费、医疗费用大幅上涨,严重挤压了居民消费支出。2007年中国商品房销售收入2.96万亿元,而中国2007年职工工资收入总额才2.82万亿元。
与此同时,农村人均耕地非常少,因此生产效率非常低。中国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导致中国粮价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虽然大大限制了CPI的上涨,但牺牲了农民利益,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消费能力长期不足。不光是农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其增长幅度也长期不如城镇居民,而农村CPI涨幅却又长期高于城市。
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GDP增长不得不依赖投资与出口的主要原因。
因此,只要有效提高城镇居民及农民收入,降低生活成本,内需不用刺激就自然产生,并推动GDP的可持续增长。如果只追求短期GDP数据的漂亮,没有居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实质性增长,内需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2008年11月2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4万亿元的投资,大体上可以每年拉动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其思维逻辑仍然停留在对GDP的拉动上。对个税起征点等能够迅速提升居民收入的手段,其态度相当谨慎。
沉疴须用猛药,乱世必用重典。4万亿元投资凝聚的是人心,提振的是信心,而切实提升居民收入,才是救中国经济于苦海的那剂“猛药”。
2008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召开。此次会议上,中央决定将加大对中低收入居民生活的扶助力度,部分措施一经推出,不排除连续实施3年的可能性,力度之大,历年罕见。
值得留意的是,在酝酿2009年提高居民收入的系列措施中,决策层强调把提高收入刺激消费的重心放在中低收入阶层。
专家认为,应赶快把民生的欠账补上,解除制约消费的瓶颈,提高居民购买力。只有负担减轻,消费者才可能放心消费。
组合拳的后手已经使出,中国经济能否渡过难关,在此一举。
编 辑 白 勇
E-mail:by@caistv.com
保障性安居工程
★廉租房建设
★棚户区改造
★游牧民定居
★农村危房改造等
重大基础设施
★铁路
★公路
★机场
★城市电网等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沼气
★农村水利
★农村公路
★农村电网等
生态环境
★污水垃圾处理
★重点流域治理
★生态林业建设
★节能减排等
其他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
★灾后重建
★提高居民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