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交叉文化的花园

2009-01-06王小山

视野 2009年23期
关键词:哈尔滨人祖父母犹太人

王小山

典型的哈尔滨人最爱的是郊游——他们叫野游——而且这种郊游和其他地方不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想想吧,春暖花开之日,风和日丽之时,全家人跨过松花江,来到太阳岛,铺开一块垫布,摆开啤酒,佐以红肠等下酒之物,开始轻松享受生活。如果气温允许,还会有人不时跳入江里洗澡——东北人最早都管游泳叫洗澡,听着就朴实无华。歌曲《太阳岛上》对此有过描述:“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杆,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据说这个习惯是“老毛子”(东北人对俄罗斯人的俗称)带来的。哈尔滨至少曾经是俄罗斯人最多的中国城市,还拥有远东最大的东正教教堂,现在已经成为哈尔滨地标之一的索菲亚教堂。索菲亚教堂具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设于1907年,是原来沙俄修建的随军教堂,不过现在它已经不具有教堂功能,成了建筑艺术馆,由市政府管辖了。哈尔滨曾经拥有100多座教堂,东正教教堂、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犹太教教堂……应有尽有,最大的尼古拉教堂早已经被拆光了,那里现在是一个环岛。但如果想寻找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哈尔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随便走一走,就满眼都是俄式建筑。

哈尔滨大概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100多年前,由于兴建中东铁路,人们开始在这一地区聚集,铁路修竣,城市也就有了相当规模。没有中东铁路就没有哈尔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尔滨应该算是俄罗斯人建设的城市。据说,1898年,沙俄中东铁路局工程师施特洛夫斯基花了8000两银子买下了一个叫“田家烧锅”的地方的产权,作为中东铁路局的临时驻地,那就是现代哈尔滨的雏形。1917年后,俄罗斯局势动荡不安,贵族们纷纷逃亡,一部分逃到巴黎,一部分就逃到了东方小巴黎——对,这就是外界对哈尔滨的称呼。她还有另外一个称呼:东方莫斯科,显然,这个称呼也是来自俄罗斯。

1894年,第一个到哈尔滨的犹太人也是来自俄罗斯,从此,开始了犹太人迁居哈尔滨的历史。犹太人对哈尔滨的影响除了音乐外,就是经济了。现在哈尔滨人引以为傲的秋林商场、马迭尔旅馆,都曾经是犹太人的产业。二战结束后,犹太人纷纷移居中东,但他们对哈尔滨的影响至今不绝。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曾经说过:“我是半个哈尔滨人。”此言不虚,他的祖父母,甚至父母都曾经在哈尔滨居住,他的父亲莫德卡毕业于哈工大,1929年参加了犹太复国组织贝塔,1938年回到中东,为以色列建国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6月,奥尔默特以私人身份来到哈尔滨,还出钱修葺了祖父母的墓地。他的祖父母就安葬在哈尔滨郊外的皇山公墓,墓碑上刻着奥尔默特的话:感谢你们保护我们家族的过去,并且让过去曾是这个犹太社区一部分的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尊严,感受到他们受到的尊敬。这一切将永远使我们铭记曾有很多的犹太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哈尔滨。

奥尔默特祖父母生活在哈尔滨的那个年代,这座城市的侨民来自33个国家,总数近20万。于是,各种文化开始在哈尔滨交叉、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哈尔滨气质。

江苏籍作家王梦马曾在哈尔滨生活过十年,他说:“哈尔滨是一个拥有诸多禁忌的城市,比如:在街上行走不能直视其他女人的身体(因为这种没有得到允许的直视而导致的街头流血事件屡见不鲜)……”王梦马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哈尔滨人性格中剽悍的一面,这种性格成就了哈尔滨人的胸怀,往好了说是豪爽,好打抱不平,往坏了说呢,就是野蛮、暴力了。好在近年来人们更关心如何在经济和事业上发展自己,这样的事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常见了。哈尔滨盛产美女,满街的美女俨然一道风景,但美女们的豪爽劲也经常体现在大爆粗口上……

(朱丽丽摘自《城市的背面》)

猜你喜欢

哈尔滨人祖父母犹太人
艺术作品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作品赏析(1)
Making Use of Facilitative Teaching and CLT in SeniorMiddle School English Courses in China
自尊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英国社会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1066-1656年)
犹太人的生意经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