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的“地下长城”

2009-01-05

军事文摘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亳州曹操专家

方 向

1937年,安徽省亳州市的上空不时传来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日本战斗机的轰炸迫使亳州市人民纷纷挖掘防空洞以躲避空袭。当一户居民在自家挖掘防空洞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深不可测的地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点燃了火把,向地道深处走去。他惊奇地发现这条地道竟通向另外一户邻居的家……

但是,这还只是序幕。

神秘的古地道

时间到了1969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政府决定在全国修建战略防御工程。为了响应防空备战的需要,亳州市人民开始大面积挖掘防空洞。在一处工地上,当人们挖到深达2米的土层时,神秘的古地道再次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令人惊奇的是,地道不只一处,而是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样浩大的工程到底是明挖还是暗挖修建的呢?如果是暗挖,要知道在深达2米的地下修建如此工整的地道,别说是古人,就是对现代工程技术水平而言也是不小的难题。而如果是明挖,虽然可以多段施工,加快进度,但修建在城内的地道又是如何增加其隐蔽性的呢?

专家带领工作人员进入地道。地道上方为马蹄形圆拱,在拱形上方又修建了约40厘米的青砖墙,用于加强地道的坚固性。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专家还发现这条地道大部分是平行双道,两条地道呈平行状,地道墙壁的下部,出现了一些高50~70厘米的闸孔,它们大多对称分布在地道的两侧,闸孔的分布没有规律,有的地方在14米的范围内竟多达7对。

亳州古时叫谯城,建于3700多年前的商朝。这座城市出过一位家喻户晓的伟人——曹操。古地道的出现,很容易让人们把它和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枭雄连在一起。为了弄清楚地道是否与曹操有关,专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三国志》这部书上,书中描写有关亳州的战争多达5次,并且每次战争的结果都以曹氏集团的胜利告终,由此推断这条地道一定与曹操有关,但还是没有找到古地道建造年代的答案。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们决定组织人进行探坑挖掘。

当挖掘深入到160厘米时,大量精美的瓷片出土了,经过鉴定,这些瓷片烧制于北宋。当挖到280厘米时,在土层里发现一枚钱币,“熙宁”二字清楚地出现在专家面前,这是北宋的年号。钱币的出土使专家们断定地道建于北宋且是明挖修建。但从地道四通八达的布局上看,结构过于简单,显然不利于地道内作战。宋人又是如何使用这条地道的呢?

古时的亳州两面环水,北面的涡河,水面宽500米,这对远道而来的不习水战的金军来说,无疑是条天然的屏障。而亳州城南门外1里处的曹操宗族墓高过亳州城城墙,所以金军的指挥官登上高大的坟头,便可以对亳州城里的景象一览无余。这样,城内宋兵的调动便处于被动状态,这对于防守严密的亳州城来说是很不利的。

地道的建造可以增强宋兵在地面调动的隐蔽性。地道设计有供人休息的猫耳洞,宽0.4米,高0.7米,可供1~2人休息。这样的猫耳洞每隔30米就设有一处。通过计算,专家们得出结论:每千米地道就可容纳300名士兵。这条经过特殊加工的地道,显然在古代还有特殊的用途。

城高水深的防御模式,对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来说,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但攻城受挫后的金军随后也改变了自己的战术,由单一性的攻城战改为围点打援。这就常常使被围的城市成为一座孤城。宽广的涡河使得亳州在被金军围困时仍可以从水路得到粮食和援军,但隐蔽成为了运输的前提。平行双道的结构,可以使宋军穿梭于地道之间,方便快捷地运送城内所需的物资。而猫耳洞则可以在危难时刻让宋兵和百姓躲在洞中躲避战乱。

又一条深道的出现

这天,人们在清洗大隅首地道的一段地面时,由于水的浸泡,使一部分砖层突然塌陷,在清理过碎砖后,一条砖梯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宋道的下面还有一条地道。人们用绳子吊着砖放了下去,下面竟深达1.6米。顺石阶走下去,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地道又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与浅道的做工相比较,深道修建得比较粗糙。深道的拱顶由砖土混合建成,拱顶和砖墙由于土层的压力,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变形。随后,一个特殊的转弯出现了,在这个转弯口的两侧砌了阶梯形的砖墙,由于这两堵砖墙的修砌,使这个路口仅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与上道的通畅相比,下道显然不利于军事物资的运输。考虑到这个建筑的军事用途,专家给这种墙起了名字叫“障碍墙”。深道的灯龛建造也十分奇特,每隔5步修建一个灯龛,但在转弯的地方却有3个,难道这其中真蕴藏着古人建造技术的玄机?

通过一张绘于清咸丰时期的亳州城区分布图,在图上标注地道的位置,可以看出宋人修建的浅道总体结构是以亳州市老街大隅首为中心呈十字状向四门延伸,地道内部以平行双道为主,没有任何机关。而深道则遍布城区的各个角落,有时与浅道平行,分布没有规律。深道的建造结构复杂,与浅道便于运输物资的功能相比,深道的建造似乎更倾向于地道战。深道无论怎样转,都是T字型,而亳州城的街道竟也都是T字型,难道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吗?这时专家的耳边又响起了人们说亳州地道是曹操修建的传说。

曹操修建的地道

一口水井呈现在专家的面前。

虽然专家无法通过水井来推测地道的年代,但大家断定在水多的季节,深道把水排向了一个地方——水井。这口水井既是地道的排水口,又是隐蔽的出口,真可谓独具匠心,一举两得。看到深道排水的合理性,让人不禁想起了浅道的闸孔。闸孔应该是用来插立宋代的防水工具——隔水板。当水流入地道时,宋人根据水的走势插立隔水板,从而把水引向深道的通气孔,水通过通气孔排向了深道,而士兵则大多靠坐在浅道中高起的部分,等待水退却。当积水流人深道后,由于有的水渗入墙体,因此当进入深道时就发现了深道中有的墙壁出现了“鼓肚子”。而涡河水位的提高,使前人修建的深道已经无法被宋人使用,所以宋人不得不在深道之上重新修建这条浅道。

随着对深道的发掘,人们又从地道中找到了几枚弹丸,这些弹丸用陶土烧制而成,质地坚硬。大大小小的弹丸使人们联想到深道中曾经发生过多次激战。专家们还在深道中找到了一枚五铢钱。这枚五铢钱的边很薄,铜钱上的“五铢”二字铸造得十分模糊,这正是东汉时期钱币铸造的特点。

专家们更加坚信,从东汉开始一直到宋朝,地道一贯被统治者所利用,它们成了每个亳州官员的秘密。出于对亳州城的安全考虑,历朝的统治者都对地道进行了修葺,并根据自己战术的需要对地道进行了改进。

亳州城在东汉时叫谯城,这一地区十分富有,曹氏一族在这里经营多年。在亳州以西1里的观稼台,是曹操当年屯田的地方。而在一望无际的田地不远处,至今尚有曹操挖掘的由浍河至临涣地区的运粮河道。亳州涡阳高炉镇据百姓传说是三国时曹军的兵工厂。离亳州4里之遥的北曹寺据考证是曹操练兵的地方。由此推断,亳州城必然为三国时兵家必争之地。

据《三国志》记载,随着势力的壮大,许昌已经成为曹操逐鹿中原的跳板。但刚刚平定河南山东战乱的曹操,军队不过8万,而袁绍拥有兵力近72万。可以想象,面对强敌,为了保住河南老巢,曹操必须在许昌留有重兵。但由于亳州城是中州的门户,是曹操军事辎重的集散地,就需要曹操在这里既要少布兵,又要守住城池,保护好他的军用物资。

地道的修建,使亳州在敌人包围城市时,守军可以藏于地道之中,并在夜晚进行袭击,使敌人疲惫不堪。复杂的地道环境,又使敌人即便在找到地道人口的情况下,也不敢擅自进入,城中的曹军则可以依托地道,以少量兵力牵制敌人,等待援军的到来。这对于善于使用地道的曹操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项两全其美的计策。

进攻的士兵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心中的恐惧油然而生,阴森悠长的地道使他们对光明充满了渴望。这种渴望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T形一侧的光亮,就在这一刹那,一支利箭向他射来……经过实际的模拟,地下谜城的面目逐渐清晰了。

如今,经过修葺后的古地道已成为亳州的旅游景点。整个地道纵横交错,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被誉为“地下长城”。

猜你喜欢

亳州曹操专家
心动杀人
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山鸡舞镜
三国演义
药都亳州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曹操梦中杀人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