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与象的同盟
2009-01-05司安金
司安金
在地缘政治中,海洋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度洋因濒临世界的“心脏地区”,战略地位尤其重要。海权论学者马汉认为,“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七个大洋的关键,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印度是印度洋沿岸最大的国家,独立以来一直渴望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并致力于“成为海权国,执牛耳于印度洋地区”。美国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也是海上霸主,拥有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因此在新时期,美国与印度如何协调两国的利益对两国关系以及世界局势都有着重要影响。
从2009年10月12日起,美国和印度开始在新德里以南的巴比纳举行代号为“战争准备”的联合军事演习。此次演习,美方投入了200名士兵,并首次动用了-17辆“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近几年来,美印历次演习往往以司令部演习为主,而此次演习不仅有实兵,还在lO月26日进行实弹射击,这无疑是军演规模的升级。此外,从10月19日开始,美印空军还在阿格拉基地举行代号为“对抗印度-09”的演习。美印这些频繁的演习一改以往主要以反叛乱、反恐为主题。据路透社评论,美印两国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中国崛起问题上有共同的安全利益。美印军事交流的不断加强鼓舞了印度舆论,它们纷纷强调此次美印军演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印度时报》则将这些军演比喻为“美印军事探戈舞”。
美印军事合作沿革
美国的南亚政策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因此,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美印关系就像晴雨表一样,也几度波动变化:从冷战时期的不冷不热到冷战后双方关系开始升温,再到近年来两国关系迅速提升;从若即若离的“间接对手”到试图接近的“新型伙伴”,再到今天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对话、合作与矛盾、摩擦中努力寻找战略利益的结合点。
冷战时期,美国出于其战略的需要支持巴基斯坦,印度则与前苏联结成准军事同盟。印度强烈反对美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反对美英在中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设立军事设施。印度历届政府均把美军第五舰队视为自己实施有效控制印度洋和南亚地区的最大障碍和威胁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最大隐患。因此在制定军事战略时,印度也一直将美国在印度洋和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视为“慑止”的主要对象。同样,美国也视印度为前苏联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臂膀。在这一时期,美印处于隐性的军事对峙状态。
冷战后,美国和印度在这些问题上由隐性对峙转变为明显的合作。一方面,两国海军进行频繁海上演习。另一方面,印度海军舰艇为美国舰船提供护航和基地。“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进一步增强了与印度的军事与安全互动。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若干美国战舰曾使用印度港口设施停泊、休整。印度海军还根据美方建议,沿从北阿拉伯海到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海道为往来商船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护航巡逻,美国军舰也获准在印度的钦奈和孟买例行加油。
美印军事合作特点
两军高层互动频繁,军事磋商与合作逐步走向机制化。仅2007年以来,美海军作战部部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司令、国防部长相继访问印度,美印在军事领域已建立起多层次对话机制。2005年6月,美印签署了《美印防务关系新框架》,对未来10年的两国军事合作进行了规划,内容涉及联合军演、合作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人员培训与交流等方方面面。2007年,美国防部与印度内阁国防安全委员会商讨签订了双边后勤支援协定的谈判。根据该协定,两国将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为对方军队提供各种后勤保障。例如,以无现金交易模式为对方战舰和战机提供加油等支援,然后等到年底统一结算。两国未来将可在全球任何需要的地点互“借”对方的军事装备,而不必从本土进行远程运送。
联合军事演习规模逐步扩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印开始在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西太平洋等地区多次举行联合军演。参演兵力涉及两国的诸多军兵种,演习科目逐步增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美海军首次为印度舰艇安装了“联合战区信息交换系统”,美印军队自此实现了战术情报共享,提高了部队的态势感知和信息互通能力;2008年8月,印度空军第一次与北约及其它美国盟国的空军参加在美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举行的“红旗”系列空战军演,它是印度参加美国主办的军演的最高等级,表明美印军事关系已发展到新的层次;在美印的诸多演习中,始于1994年的“马拉巴尔”系列演习最具代表性。该演习每年进行一次,且已从双边发展到多边。在“马拉巴尔2007”演习期间,印度首次采用了北约的作战程序,美国甚至允许印度海军进入其中心卫星系统,使双方舰艇能相互交换音频、视频数据。在2009年4月底举行的“马拉巴尔-2009”联合军事演习中,印度海军的4艘舰艇在参加完我国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庆典”后,直接开赴日本海域与美国、日本的多艘舰艇和航母会合,进行了重点针对中国潜艇的联合演习。
美国对印军售质量升级。2007年,美国向印度移交了排水量为1.7万吨的“特伦顿”号两栖运输舰。该舰具备很强的远洋运输能力,可搭载近千名士兵及物资连续航行7700海里,也能搭载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斗机执行垂直登陆或攻击任务。“特伦顿”号的服役使印度海军远洋两柄作战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印度政府将“特伦顿”号加入印度海军视为美印战略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象征。2008年初,印度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购买了6架新型C-130J运输机,共10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美印之间最大的一笔军火交易。目前,印度正与美国协商购买更具反潜能力的P-8I新一代远程海上侦查反潜巡逻机,美国的F-16IN和F/A-18E/F也参加了今年8月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的先进战斗机采购竞标活动。
美国正逐步解除对印度出口高技术及民用核能技术的限制。为向印度示好,美国改变对印度高技术f{}口的既定政策,简化出口管制程序,放宽或解决出口管制限制,使美国与印度高技术合作步伐明显加快。根据2006年3月美印两国签署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美国将在印度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情况下,为印度发展民用核能提供核燃料和技术支持,这标志着美国正式承认印度的核武器国家地位。美国放松对印度的高技术和民用核能的出口限制,将为印度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大幅提高弹道导弹能力、扩充核武库打开方便之门。
美印军事合作各取所需
对美国而言,在美印军事关系中,美国处于强势、主动的地位,试图利用军事合作来拉拢影响印度,实现其全球和地区战略目标。
美国将印度的崛起纳入其战略轨道,在亚洲利用印度制衡中国。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美国日益看重印度在南亚的地位和地缘政治作用,将印度视为其
改变亚洲力量对比、平衡中国崛起、推动全球“民主化”、反恐的重要战略伙伴。
美国在不断地争取印度在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伙伴作用。这是因为,由于美国长期的过度战略扩张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依靠其自身力量主导世界秩序已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借助盟国和伙伴的力量。美防务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设所谓的“伙伴能力”,让“新的伙伴协助它完成战略任务”。美国希望通过军售和联合军演等提升印度的海上作战能力,使印度能够确保印度洋海上通道及关键阻塞点,特别是从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的安全。
抢占印度军火市场。近年来,印度加紧军事现代化建设,用于军事装备进口的开支不断增加。仅2007年,印度的军购费用高达105亿美元,占国防预算总额的44%。据估计,未来5年印度用于军事现代化的开支将达600亿美元。未来20年印度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进口国之一。目前,美国在印度的军火市场所占份额很小,因此极为重视这一潜在巨大市场。
熟悉俄制武器装备性能。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俄罗斯,而且新式俄制装备占相当大的比例。印军使用的苏霍伊系列战斗机与中国现役俄制战斗机有很大程度的通用性和相似性,因此对美军来说,在主要以俄制装备军队为假想敌的今天,它可以通过与印度军队的共同演练来摸清俄制装备的性能,找出对付它们的办法。
对于印度而言,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同样符合其战略需要。
借助美国提升其大国地位。印度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美国仍将是全球惟一超级大国,印度要成为全球大国,必须借助美国的力量。加强与美国包括军事在内的各种合作,可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赢得更多的战略主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和周边安全环境,实现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
防范中国,打压巴基斯坦,维持其在印度洋和南亚的霸主地位。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印度军事战略的主要假想对手,印度一直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深感不安。印度希望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制约美巴关系的进一步升级,巩固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
引进美国先进军事技术,增加其武器进口的选择余地。印度是俄罗斯军火的传统市场,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多数是从前苏联或俄罗斯引进的,装备过分依赖于俄罗斯。为摆脱对俄制武器的过度依赖,印度希望多渠道进口武器并引进技术,实现军事装备的多元化。加强与美国在军贸及高技术领域的合作,既可获得美国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也可使印度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等方面具有更多选择,增强印度与各武器供应国的谈判地位,甚至将军购变成影响对方对印政策的筹码。
美印军事合作的矛盾
从前文来看,尽管美国与印度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的利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双方战略的理念、目标以及对一些国际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其合作也存在深刻的矛盾。主要表现表现为:
美印根本战略目标相互矛盾。美国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一方面是控制能源,另一方面是控制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带,防止在亚欧大陆上出现对美国霸权产生威胁的国家。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美国不希望在这一地区出现对自己构成威胁尤其是海上威胁的国家。而印度的战略则是致力于把印度洋变为“印度湖”,并宣称其战略利益“覆盖从非洲之角到西亚、中亚、东南亚及更远的地区,并包括整个印度洋”。这些战略目标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抵触。因此,美印在大的战略问题上最终目的并不一致,甚至是针锋相对的。
美国对印度的海上威慑能力,特别是印度致力于发展以核潜艇及潜射弹道导弹为主的核武器投放能力深感不安。美国认为印度可能通过设法扩大海军来最终控制印度洋,使美国在印度洋失去立足之地。印度发展射程超过5000公里的弹道导弹的计划也引起了美军方注意,因为这已超出印度对付“中国威胁”的需要。印度全力加速具有核打击威力的海军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在印度洋的地缘战略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从这方面来分析,美国与印度的合作是策略性的,从长远来看,美国是不会允许在印度洋地区有一个像印度这样的具有核威慑能力的力量崛起和存在的。
中美印互动影响美印合作。中国的崛起及所谓的“中国威胁”是促使美印海洋合作的重要原因,中美和中印关系的发展对美印战略合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中美关系比较稳定,中美的共同利益也越来越多,美国视中国为“利益攸关者”,双方军事交流也已恢复并有所发展。同时,中印关系也在深入发展,在今年10月的中印两国总理会晤中,温家宝总理还和印度总理辛格就中印边界问题达成了共识。因此,中美和中印关系的稳定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印合作的战略需求。
美印其它方面的矛盾阻碍双方合作。美印在核武器、反恐、克什米尔问题、人权、知识产权等方面有较大分歧。例如,印度对美国支持巴基斯坦发展海上力量、卖给巴方先进武器,特别是向巴方出售F—16战斗机以及在未事先通知印度的情况下宣布巴基斯坦为美国的“非北约盟国”非常不满;对美国在反恐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继续批评印度对巴基斯坦和在克什米尔的政策和印度人权的举动感到不快。这些方面的分歧对印美双边关系有着微妙的影响,也必然会影响印美在战略方面的合作。
美印军事合作前景
总之,冷战后美印虽在印度洋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军事合作,但是这一合作主要是策略性的,双方可以说是同床异梦,仅是为了一时之需。从目前来看,美国对印度的战略需求将会对印度的海洋战略产生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印度海洋战略某些目标的实现。对印度来说,这一时期自己的海洋战略与印美关系处于一种和谐的、积极的量变时期。但从长期来看,美印双方在海洋战略上存在着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印度海洋战略发展到一定程度,美国可能会遏制其进一步发展,以避免威胁自身利益,这将对印美海上合作和印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双边关系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