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敌后
2009-01-05子勋
子 勋
渗透作战即采取各种隐蔽机动的方式,进入敌后方或纵深预定的袭击目标附近,出其不意,攻敌不备,迅即制敌于被动。这是特种部队实施敌后作战惯用的战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敌重要目标隐蔽突然的袭击,直接达成战略、战役特定目的或为战略、战役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特种作战任务的特殊性和作战目的的速决性,要求特种部队的战术行动必须隐蔽、突然、速决。从特种部队参加历次战役或战斗的情况看,采取秘密渗透的战术手段获得成功的战例不少。如1965年,越南人民军一支特种袭击小分队,两次秘密渗透到美军吹嘘为“鸟儿也飞不进”的岘港机场,击毁敌机100余架,给敌人以重创。
空中渗透
在不被敌方发现的情况下潜入敌方领地,空投是最快的方法之一。特种部队都对士兵进行跳伞技能的训练,让士兵要学会所谓的“强制开伞拉绳投法”,即许多士兵同时从运输机上跳下,其降落伞自动打开。但是用这种方式空投的速度比较慢,而且运输机易受到地面炮火的打击。因此,现在的特种部队采用了另外一些新的空投方式。
“高空投下低空开伞投法”即士兵从10000米的高空跳下而不立即打开降落伞,他们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760米的高度时才打开降落伞。这就意味着士兵可以很快地空投到地面,而不太容易被敌人发现。然而,这种空投方式需要对士兵进行大量训练。比如,做自由落体时的士兵在身负沉重背包的情况下要保持固定的姿势,还要保证武器完好。在3100米的空中,空气比较稀薄,还要配戴呼吸装备。此外,由于士兵在降落过程中会暴露在严寒之中,他们的武器,尤其是护目镜,很容易在空中被一层凝结的冰覆盖,所以士兵必须要有好的身体条件且可以熟练地掌握技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训练。
“高空投下高空开伞投法”即士兵从10000米的高空跳下后,先做8~10秒的自由落体运动,到8500米的空中打开降落伞,然后缓慢地、无声无息地飘落到地面。这一过程要持续70~80分钟,而士兵会飞过30千米的距离。这就意味着战斗小组可能降落在敌方领土之外的区域,从而避开敌方雷达的追踪。但这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作战小组组员在空中必须聚合在一起,在着陆时才容易集结。而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风容易把一群人吹开很远的距离。这就要求所有的士兵必须能够很熟练地驾驭降落伞,才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点一起着陆。
到达空投地点后,指挥官要将队伍集合起来。每一个士兵都要牢记集结点的位置。为了引导士兵到达集结点,指挥官将起动便携式无线电归航信标,这种仪器能发出微弱的高频信号。士兵在着陆后,电会起动自己的无线电接收器,这种接收器将指挥官发出的信号转成“哗哗”的声音。当无线电接收器直接指向归航信标的方向时,“哗哗”声会非常大,从而指引着士兵向指挥官靠拢。队伍集结完毕后,应当把所有的跳伞装备掩埋,不给敌人留下线索。
尽管训练了以上跳伞技能,但目前多数情况下还是使用直升机将特种兵送入敌人后方。在直升机到达目的地即“降落区域”后,战斗小组必须尽快离开直升机。也就是说,士兵要先将背包等物扔出机舱,然后携带武器跳出来,迅速进入战斗位置,迎击可能等在周围的敌人。一般情况下,直升机会接触到地面,但是如果地上有很高的草或者地面不平坦时,直升机会悬停在大约1.8米的空中,因此士兵必须跳到地上。而士兵登机的顺序要与离机的顺序相反。指挥官应该确保每个士兵都安全登机后才示意飞行员起飞。
海上渗透
参加这种行动的特种兵必须能很熟练地使用水下呼吸装置。潜入港口和河流后,继续向内陆移动或直接破坏敌方的舰船和沿岸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世界上一些特种部队经常使用一种特别的氧气瓶。使用这种氧气瓶呼吸的时候不会放出气泡,可供士兵在水下呼吸4个小时。此外还要携带武器和弹药,包括水下爆破弹,这种炸弹比较重,可以附置在敌舰舰体上。考虑到人在水下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特种兵水下作战最远的距离约为1500米。
如果靠游泳的方法到达目的地比较困难,特种部队就使用特殊的漂浮装备运输战斗小组。有一种在水面和水下都能行驶的充气艇。把它变成潜水艇很简单:关掉发动机并封闭船舱,然后放出艇侧面充气舱里的气体,它就可以从水下接近目标。战斗小组离艇执行任务时,就把它停泊在海底。
橡皮艇可以快速地将特种战斗小组送上敌方海岸。但橡皮艇的防卫能力较差,发动机的噪音大,一旦被敌方发现就很容易被攻击。但如果用划桨的办法接近目标,速度会很慢。英国特种部队有一种发动机装在船尾外的充气艇,它可以运送12名士兵。在河流上执行任务时,2艘或更多的艇被编为一组。其中1艘艇停下来,艇上的士兵监视着前方的动向,而第2艘艇在岸上的战斗小组掩护下,向前航行至对岸以建立观察点。这种行动程序将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所有部队抵达目的地。
夜间渗透
夜晚是特种部队的朋友。夜幕能掩护部队穿越边境线或者迅速撤退。当然,夜间作战需要特别的训练和装备,对人造成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士兵不能像在白天一样看清东西。由于人眼视网膜上有一些特殊的细胞,使人具备一定的夜视能力。然而,这种细胞需要至少3分钟的时间才能适应黑暗的环境。眼睛在夜间对距离的估计也有偏差,能把小的物体看得较远,而把大的物体看得较近。夜间的声音小了,寒冷、潮湿的空气能更好地传播声音,因此听觉比白天灵敏了。对士兵的听力进行大量训练就能使他们辨别声音的种类和来源。比如,经过良好训练的士兵能在夜间听到很远的地方拉动枪机的声音。嗅觉在夜间行动中也可以派上用场。特种部队士兵会根据风向的变化来调整自己休息时的角度,在进行正常呼吸的同时保持敏锐的嗅觉。采用这种方式,士兵就可以嗅到敌人的气味。
夜间行军是特种部队的一个必训课目。训练的重点是使士兵学会用小步子缓慢地移动,身体重心向前倾,同时对前方进行警戒。呈单列队形前进的部队,后一名士兵必须紧跟前一名士兵,前方的士兵要确保道路上的障碍物已被清除。这种战术不仅利于夜间行军,也能够迷惑敌人,使他们判断不出我方部队的人数。部队经过的路边的树枝和灌木丛都应被重新归为原位,以免给敌人留下线索。士兵在夜间行军时应先慢慢抬起左腿至膝盖的高度,同时用右腿保持平衡,并注意感觉地面上的铁丝网和灌木丛等障碍物。外侧脚趾先落地,脚跟随后落地,整个过程中都要始终注意感觉障碍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士兵慢慢将身体重心前移,短暂停顿后,再抬起右腿。
另一种夜间行军的方法叫作“潜近”。在接近敌人哨兵时常用这种方法。夜间潜近一般是采取蹲伏的姿势慢慢接近目标。不过更常采取的姿势还是匍匐前进,这样不容易被敌人发现。速度最快的匍匐前进法是全身俯卧地面,用胳膊和脚带动身体前进。这种方法发出的声音较大,声音比较小的方法是用一侧的身体撑地前行,休息时将身体的重量压在臀部的一侧。声音更小的方法是用脚趾和肘部撑地,慢慢将身体前移。匍匐前进的士兵遇到灌木丛和岩石等障碍物时,可以将它们拨开,也可以绕开它们。
进行夜间作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演习,射击尤其如此。在夜间辨别目标是很困难的,指挥官会在树木或岩石上涂抹发光涂料,以便于士兵区别敌我。每个士兵都要了解发光点的高度,并记住周围环境的特征。如果有敌人靠近,士兵即使看不到目标也能直接开枪射击。如果灌木丛里传来敌人的脚步声,士兵能够判断出敌人与自己的相对位置。
特种兵在黑暗中不是直接观察某个物体,而是只观察它的边缘。这是因为人眼在黑暗中更适于观看物体的边缘。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实验:在黑暗的房间里观察一扇背后有光的关闭着的门。如果只盯着门的中心位置看,就会觉得门的轮廓很模糊。如果只看门的边缘,就能看清楚门的轮廓。特种兵在夜间观察敌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