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2009-01-05龚新蜀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4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

贺 坤 龚新蜀

[摘要]通过计算NU值,对新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种现象带来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滞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4-0078-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07&ZD028)。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从普遍意义上讲,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根据H·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初始城镇化由工业化推动。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为获得“聚集的经济效益”而在地理上趋于集中,随之引起区域工业化的提高,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向城镇迁移并引起了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城镇数量日益增多,城镇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工业化发展导致的非农业就业比重越来越大,工业化进程逐步诱导城镇化进程并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根据经济发展史,当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同处于13%左右的水平以后,人均收入增长使城镇居民需求趋向多样化,工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无法适应需求的扩大,消费、就业、资本及服务创造的需求就开始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城镇化开始加速,并吸引工业企业进一步向城镇集中,聚集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城镇化由工业化驱动后,又借助需求拉动促进工业化的发展[1]。

二、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根据钱纳里发展模型,通过计算NU值,根据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对比,可以实现对一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测度。所谓的NU值是指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之比值,并以此值的高低判断城镇化发展是否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滞后的程度。

计算NU值的公式如下:N=LN/L*100%(1) U=Pu/P*100%(2) NU=N/U(3)

其中,公式(1)中,N为非农化率,LN为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总和,L为总劳动力;公式(2)中,U为城镇化率,Pu为城镇人口,P为总人口;公式(3)中,N为非农化率,U为城镇化率,NU是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之比[2]。国际通用的标准NU值,如表1所示:

根据表2及表3中新疆1997年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我们来计算具体年份的NU值,以此来判断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以2003年的数据为例,计算衡量新疆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关系的NU值:

根据公式(1),N=LN/L*100%=3,240,700/7,212,700*100%=44.93%

根据公式(2),U=PU/P*100%=6,651,100/1,933,950,0*100%=34.39%

根据公式(3),NU=N/U=44.93%/34.39%=1.31

与表1中的标准值对比,城镇化滞后程度为(1.31~1.2)/1.2*100%= 9.17%。

现在以2007年的数据为例,计算衡量新疆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关系的NU值:

根据公式(1),N=LN/L*100%=4,126,900/8,304,200*100%=49.70%

根据公式(2),U=PU/P*100%=8,202,700/ 20,951,900*100%=39.15%

根据公式(3),NU=N/U=49.70%/39.15%=1.27

与表1中的标准值对比,城镇化滞后程度为(1.27~1.2)/1.2*100%= 8.4%,计算结果表明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根据NU值的计算,将2006年同2003年的计算结果相比,近几年来,新疆的城镇化滞后程度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但缩小的幅度很有限。

三、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1.影响新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

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主要依托于人口、工业相对密集的区域和城镇,才能产生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4]。由于新疆城镇化滞后造成的新疆人口和工业分布的分散,造成集聚不经济,使得新疆第二次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较低,吸收第一次产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降低。同时,阻碍第一次产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导致了新疆的第三次产业发展缓慢,从而使得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新疆各个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经济效益,工业化发展缓慢

由于新疆城镇化滞后,城镇人口规模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得新疆工业化发展产业规模效益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人口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产业市场的大小,英国城镇经济学者K.J.巴顿认为,当城镇人口规模增长时,为产业带来市场的潜在规模。新疆地区的本地市场规模较小,使得企业难以形成较高程度的专业化,企业无法采用较大、效率更高的机器,更加不能将生产率与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技术引入自己的生产体系,因此生产规模的制约无法使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经济效益。

3.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缩小了内需,不利于经济增长

城镇不但是各种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而且是居住集中地区,也是区域内最大增长点和消费市场。新疆城镇化滞后和现行的特殊的“户口”政策,使得城镇内有效人口(指居民)增长缓慢,过多的农民拥挤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只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制约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市场有限[5]。

4.导致新疆工业化发展成本增大,效益降低

新疆城镇化滞后对整个产业已经造成了成本增长和效益降低的不良影响,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城镇化滞后导致经济内部活动集聚效益差,外部不经济:首先,运输成本增大。新疆本身就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地区,各种生产要素分布相对分散,运输成本的高低是新疆地区经济是否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由于新疆城镇化滞后,工业相对分散,基础设施较差,使得生产要素流动路径过长,又由于新疆本地市场不大,导致本地企业产品需更多地寻求向外地输出,运输成本增大,技术、信息、传输时间成本增大。其次,物流成本增大。因新疆的城镇化滞后致使新疆的各个产业发展缓慢,因而新疆物流管理落后,大多数物流服务都是企业自营的,呈单一性服务,诸如仓储和点到点的服务,而且规模较小,由此造成物流成本增大。再次,生产成本增大。城镇化滞后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大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必须为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劣付出额外费用。新疆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环境及其脆弱的地区,很多地区的环境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很多产业的发展在考虑生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其发展成本都会相对较高。环境的

污染使得企业必须增加必要的工艺和设备,以达到生产和质量的要求。

四、促进新疆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1.提高工业化发展质量,为城镇发展和城镇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加快农业发展,强化其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作用。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必须要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充分利用新疆农业的发展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同时要加强兵团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协调兵地关系,发挥兵团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农业的稳步发展,实现农业对于新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有力支撑。

(2)优化第二产业结构。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快对煤炭、石化、天然气、棉纺、瓜果加工等新疆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逐步实现主要行业关键技术从以消化和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转向以自主开发为主,围绕着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改造一批传统骨干工业企业,使其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落后,要充分发挥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围绕新疆现有的棉花、煤炭、石化等强势产业,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立足于新疆优势的第三产业,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第三产业发展;既要重视第三产业中一些传统部门如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发展,更要加快信息、金融、会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法律、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既要为新疆一、二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更要满足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服务的需求;广开发展第三产业的资金渠道,逐步放松对第三产业的进入管制,允许民营资本有序进入,并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来促进第三产业质量、水平和效益的提高。

(4)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新疆企业竞争力。新疆具有很多地区没有的资源、环境和政策优势,在很多产业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很多产业的竞争优势很弱,其关键就在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产业组织结构是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也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进而推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针对新疆目前的情况,当务之急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对于其它行业,要提高其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并在地域上适度集聚,形成产业地域集群。经过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最终要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中心、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业化的产业协作体系,以及产业内部适度集中、企业之间充分竞争和协调发展、高效有序的企业组织结构。

(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技术开发能力。首先要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的产业政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新疆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建立研发中心,促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其次,要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引导新疆的各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有条件的研究院所进入大型企业集团或成为企业化经营的经济实体;鼓励科研院所走向社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努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疆服务。再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使民间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

2.要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1)采取中心城镇突破的战略。突出发展大城市,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既要把乌鲁木齐市进一步做大做强,规划布局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市群体,又要在南北疆选择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对周边地区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6]。

要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在中心建制镇建立工业园区,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设施完善的平台。同时,要加强城镇的管理和规划建设,合理经营城市,完善城镇功能,合理安置外来就业人群,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把新疆的城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进行要素的集聚与重组。经营活力充足、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壮大第二产业,改变过去新疆以第一产业占龙头的畸形国民经济结构,带动农民向县城和小城镇流动和集中,同时又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色工业园区根据城市规划,把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工业企业集中起来,优化了城市功能,合理利用了城市的空间资源。特色工业园区一般布置在城镇新的发展规划区内,成为当地新区发展的启动点,也为当地房地产、金融及市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工业园区是城镇建设的新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它可以产生强大的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是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较为理想的路径。

(3)依托城镇化,进行区域力量的整合,推动工业化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整合城镇化的社会力量。社会力量的涵盖面很广,当前新疆最重要、和城镇化关系最大的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人口和劳动力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城市就业空间的扩展等方面,其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搞好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是实现农村人口有效转移的重要手段。今后必须整合这些社会力量,在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城镇化进程。

第二,整合城镇化的空间支撑体系。区域基础设施是区域城镇化的重要空间支撑力量。尤其是综合、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更是城市群和都市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新疆实现全区城镇体系的网络化发展、构建西北经济强省的目标下,必须整合现有以及未来的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现代化的、高效、便利的综合交通体系。

第三,整合城镇化的自然环境资源。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地质环境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在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当中,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今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整合有限的自然环境资源,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和各种资源不受破坏,尤其是各种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水、土地、矿产等战略性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区域和生态城市。

第四,整合城镇化的政策力和行政力。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和行政力不仅不可替代,而且在很多方面还日益重要,各级政府仍需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全区城镇化的政策力和政府行政力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和协调政策、行政和市场等方面的力量,避免任何片面行为。

第五,整合新疆区域空间,构建特色都市群。在整合上述几个方面区域力量的基础上,还必须把城镇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落实在地域空间上,这就需要整合区域空间,选择更加有效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空间组织方式,追求更加有效的空间发展效果。从新疆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进一步发展中小城市,争取在2010年前后把尚未达到中型城市规模的各自治州首府、地区专员公署所在地及其它具备条件升级的小城市,逐步扩展为中型城市。要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同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以及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同时,要加强城镇的管理和规划建设,合理经营城市,完善城镇功能,革除对农民进城的体制歧视,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

(4)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解除后顾之忧。按照“广覆盖、低水平、低保障”的原则,在新疆所有城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新疆的特点是外来的流动人口比较多,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是新疆城镇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筹资机制稳定可靠、资金运营平衡高效、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的城

乡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H·钱纳里,M·塞尔昆.发展的形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78-82.

[2]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01-103.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林 泉.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1,(4):14-16.

[5]胡爱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4):99-101.

[6]杨发仁.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问题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04,(2):65-67.

Research 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Xinjiang

He Kun,Gong Xinshu

(School of Economic and Trade of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Xinjiangs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by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NU, and then makes the conclusion: Xinjiangs urbaniza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it, it analyzes a variety of questions that this situation brought about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La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张改兰)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