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从秦末至当下
2009-01-05徐静
徐 静
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的三句话,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带给我们太多震撼,仿佛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击打着我们的心鼓,余音袅袅。
“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一非同凡响的志向
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出身雇农的陈胜,从小给地主做长工,深受剥削,心里“怅恨久之”。他与其他伙伴不同,不甘心一辈子受人奴役,而是逐渐产生了反抗压迫、变革现实的鸿鹄大志。自古以来,凡能成大事者,必早立大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正是陈胜内心宏大志向的勇敢表达。他的杰出之处,在于没有被统治阶级“富贵在天”的说教欺蒙,在于他率先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并提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朴素而大胆的要求。反抗命运的决心犹如一团烈火在陈胜胸中燃烧,这对于处在社会最下层的雇农而言,是非同凡响的!
今天的我们也应当拥有宏伟的抱负和志向。陈涉这一句最为质朴的呐喊,至今仍是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励志名言,因为他道出了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最强音。
“等死,死国可乎?”——追寻“生命的意义”
打响反抗秦朝第一枪的陈胜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戎卒们对秦王朝的满腔怨恨如同决堤的洪水奔泻而出,如同夏日的暴雨倾盆而下。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陈胜慷慨激昂的劝说下,面对“死国”和被斩这一同样的命运结局,士卒们毫无疑问选择“死国”。走投无路的他们被逼起义,点燃了灭秦的星星之火,后来星火燎原,始有秦亡。这是一群绝望的人,但绝望给了他们起义的勇气,给了他们重新生活、重新奋斗的勇气,生命的意义被他们重新诠释。因为奋斗,生命不再卑微,不再低贱。
当我们还在为生活中的点滴得失斤斤计比较时,当我们在自己的理想前却步时,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吗?鼓起勇气去奋斗吧,这样我们生命的意义才能最终实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诘问
陈胜、吴广在两千多年前喊出的口号,石破天惊,是一句颇具颠覆性质的宣言。那时的他们就有了“众生平等”的理想,于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社会最底层百姓心中最真实的渴望。在陈胜看来,要想拥有“王侯将相”的“贵”,必须依靠自己打拼。
今天,我们已知道,众生皆平等。一个人的成就和地位不是天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胜对自由、富贵的向往,对封疆等级制度的诘问,依靠的是“揭竿而起”的勇气;而要想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则须依靠知识和智慧。用知识和智慧去叩击命运的大门,我们才不会失望而归。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一场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点燃革命烽火并建立了张楚政权。不久,陈胜以吴广为假王,率重兵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然而,正当起义斗争深入发展时,吴广却被其部将田臧杀死,这一事件给起义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吴广为什么会被杀?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吴广领兵攻荥阳时,另一位起义将领周文率十万义军直捣成阳,因孤军深入,形势极为不利。数月后,终因寡不敌众,惨败于渑池(令属河南)。这时,秦王朝组织数十万军队,反击义军。田臧等人见周文战败,秦军不久即至,荣阳迟迟未克,就准备分部分兵力牵制荥阳之敌,以大部分精兵迎击秦军。他们相与商议说:“今假王(吴广)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于是假借陈胜之命杀了吴广,献其首级于陈胜,“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时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从这段史料可知,吴广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至于部下无法与他商议军事行动计划,不得不杀之。有的通史著作据以称“吴广骄傲无能,被部将田臧杀死”。吴广被杀的原因,没有更多的史料来确定某一说。但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上,而倒在部属的刺刀下,终究还是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