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 许多愁

2008-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期

  开栏语: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听课已经成为学习先进经验的最好途径之一。很多人听课以后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特开设了《听课札记》这个小栏目,以供大家交流信息技术课听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从实践中来,有感而发,形成文章,以资共享。有关文章和栏目建设意见可以发送邮件至lxynenu@yahoo.com.cn。
  
  对于教师来说,其工作量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目前,似乎更多的人愿意去探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则少有人问津。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亟待提高!如何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如何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往往却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以下,笔者通过对两节不同学科教学效果的对比,反思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景。
  笔者上午听了一节美术课,下午听了一节信息技术课。两个不同的学科一样被划入了所谓的“副科”,其地位在大多数学校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同样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效果却不尽相同。
  美术课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美术课不外乎是写写画画、涂涂抹抹,但是这节课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教师的导入十分巧妙:布袋里到底装了什么,谁也不知道。看不见,那只好用手摸了。学生倒是十分聪明,很快猜出了袋子里分别是苦瓜和树叶。教师特别善于诱导:“为什么不猜是黄瓜或香蕉呢?”“因为我想只有苦瓜的表皮有这么深的纹路。”“对,这些纹路就是苦瓜的‘肌理’。”大屏幕显示本节课的课题——“肌理”。
  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肌理,像树叶、树皮、茎、指纹、手纹,麦田……一幅幅多媒体画面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紧接着,教师又带领着学生学会了用各种方法创造肌理:拓印、临摩、喷溅、涂画……创造肌理的方法真是无穷无尽。而肌理也正是构成一幅幅画面的重要元素,学生们充分发挥其天真无邪的想象力,前后座位分组讨论并开始创造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作品。很快,黑板上贴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美丽画面。哪组最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适时用大屏幕展示了“名人”的肌理画。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肌理,充满了美,问题是我们要学会去发现。
  学生从认识肌理、动手制作肌理到用肌理绘制丰富美丽的画面,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整节课从教材本身向外拓展,从认识到动手、从动手到审美、从课堂到生活、从生活到大自然,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无不反映了教师的独具匠心,真正实现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
  
  从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任务不再是简单的纯技术传授,而是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入手,以“获取信息-加工表达信息-发布与交流信息”为主线,突出把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与实践中去,自始至终贯穿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在八年级第二课中,教材中的案例是让学生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工具,计算出学校各班级的卫生评比结果,其内容牵涉到“排序”和“分类汇总”两个概念。
  显然,学生不一定对这个案例感兴趣,因为这种评比毕竟是少数人的事,愿意参与的人是不多的。其实,案例是丰富多彩的,但要选出一个真正让学生都感兴趣的案例是要颇费一番脑筋的。这里,教师展示了一组“大胖子”图片,引起了学生们的哈哈大笑。教师因势利导:“有谁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胖得这么厉害?”“只吃不干活”、“懒”、“不锻炼身体”……“对,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营养过剩,营养搭配不合理。”教师适时地展示了一个正常人维持健康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及数量。而造成肥胖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摄入的营养严重超标。接着,教师又分别提供了中餐、西餐及肯德基、麦当劳等各种食物种类所含各种营养成分的具体值,让学生们去计算哪种食物或套餐热量最高……
  按理说这个案例比教材中的案例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事实上却未能像美术课那样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学生参与的课绝对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