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在网络与教育的交汇处(上)
2008-12-29林高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期
关键词一背景·前景
背景
1.“尊重、民主、和谐”校园文化的积淀:浙江省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长期以来秉承着一种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的理念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尊重、民主、和谐”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近几年来,这种办学思想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这一理念已经转化成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易成为大家认同的办学目标和工作方式,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地被全体教师认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正是有了“尊重、民主、和谐”校园文化积淀,为绿苑博客的开放、自由、交流、共享的思想风行奠定了一种必然。
2.技术成为新课改下教师行走的方式: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学校在寻求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式上寻求突破、如何让校园网从传统的信息共享向“思想共享”演变。基于以上认识,学校首先以绿苑论坛的形式来开展网上虚拟教研。基于论坛的网络教研主要是以话题或专题的方式,进行深度对话、头脑风暴、课例分析等。随后,学校发现论坛的缺点是公共性很强,而个人性很弱,缺乏约束。Blog的出现,弥补了论坛的不足。它强调了微内容在时间上的积累和延续,强调教师个人在网上展示自己、与别人沟通交流。Blog对论坛而言深化了知识管理的专业化和个人化,对于论坛的横向组织方式,Blog则在纵向方向上给予弥补。
前景
一个无法预约的精彩:从纯技术角度讲,Blog这种自由的交流方式,使它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的互联网发展的第四块里程碑。Blog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被教育工作者赋予了教育本身的涵义。它打造了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网络学习情境,这就是由原先基于内容的互联越来越转向人的互联、思想的互联,由基于资源内容的学习越来越转向基于知识管理、基于学习者不断优化内外知识结构网络的互联学习。由Blog这样具有很强身份标识作用的网络节点,作为互联网的“核原料”,一旦产生“核裂变”,这种链式反应不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会对教育产生无法估计的作用。
关键词二目的·目标
目的
“惠”“聚”于人的发展:“惠”即恩惠,是学校博客建设的宗旨。它的具体含义指学校博客建设的目的是要让一切人沐泽在实在的好处之中。“聚”即汇合,是指学校博客建设的指向。它的具体含义是指学校博客建设是否有效最终要以能否促进人的发展来衡量。人的发展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主要看一切人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能否积极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
目标
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及虚拟网络的社会化:预期目标之一是将绿苑博客建成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支持平台,教师同伴互助的环境,课程改革发展的思想集居地,学校的教育资源的平台。试图通过对绿苑博客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整合教师博客队伍,形成教研合力,实现思想和资源共享,通过引导教师积淀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行动研究、心得交流、教育科研、师生互动、情感支撑、课程资源等一系列举措,来建设教师的学习实践共同体。
预期目标之二是绿苑博客虚拟网络的社会化。博客技术作为互联网上新兴的社会软件,它将极大改变教师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方式。从媒体传播角度来说,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师自由发表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从知识管理角度来说,它代表着教师个人知识过滤与积累和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教师博客对于教育教学知识传播、知识扩散和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特别的意义。教师博客的创建有助于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社会演进。学校期望通过教师博客这一数码社区来构建教师网上工作学习的精神家园。
教育管理者如何将博客这种先进的技术推介给教师?从现代社会的营销层面来说就是创造需求的活动。“超级女声”的神话表明策划者的张罗、营运、煽情手法,必须深谙商业操作和流行文化的时代脉息。绿苑博客的推销策略就是要“无中生有”地创造需求。
关键词三营销·管理
营销术
1.“投饵”效应:钓鱼者往往会在钓鱼前将鱼饵大范围地撒下去,引诱大批鱼儿前来觅食。在绿苑博客的推广初期,在校内通过制作一些精美的海报宣传博客技术的前沿性与零技术的可操作性,通过校刊、校报、学校网站等媒体,加强对教师接受博客技术的心理攻势。经过几次精心的策划推介,学校逐步分批、分层次对教师进行非行政、非强制性的软性培训。从一些简单的、实在的、带有一些娱乐成分的技术培训入手,激发教师参与博客的兴趣,驱动教师的内需,最后逐步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慢慢地让教师将博客的使用过渡到以服务于教学为中心。
2.“施肥”效应:栽花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泥土中养分流失一部分,必须及时补充适当的肥料,花儿才能茁壮成长。许多教师在撰写教育网志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沉寂的高原期,如何有效地保持教师参与撰写教育网志的兴趣与持久的热情呢?学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阳光行动”,让笔耕不辍成为有源之水。
(1)与专家对话,激励自我。邀请专家到校做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接受专家的培训;观看专家讲座的VCD等。
(2)与同伴对话,对比自我。构建“口头通报——交流讨论——问题研究——经验整理” 固定流程的每月组内教研例会。首先由组内教师谈谈各自在近段时间内课改工作的收获与问题;接着进行讨论交流,把各自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在会上与大家共享;然后,围绕共性问题,对下一阶段的行动进行深入探究,发表各自见解,互相启发,达到集思广益;最后,由段长记录整理经验,编辑发布或发表。
(3)与网络对话,积淀自我。鼓励教师带着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搜索工具,查询问题的答案;鼓励教师通过网络论坛或即时聊天工具等与专家自由讨论。
(4)与书本对话,充实自我。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研究专著,实现与专家学者的间接对话。每月教科室都向教师介绍新近出版的书报名单与推荐热门书刊,以及最新校本课程相关研究成果,并组织教师进行阅读,开展读书沙龙、头脑风暴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
(5)与自己对话,觉醒自我。首先让教师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缺点,接着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制定五年专业发展计划,最后学校教务处根据每位教师制定的计划结合教师的年龄、自身特长、专业素养等因素,进行统筹研究,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实施目标与措施,以此来帮助教师的成长。
3.“点灯”效应:黑暗中当灯亮了的时候,大家都会将目光注视亮处,并且神往之。绿苑博客通常每隔一个月会在管理员的组织下,通过网络投票评选一次首席博客之星,再对民主推选的博客典型进行精心策划包装,最后在博客首页隆重推出。这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剌激网站访问者的感觉器官,引发普通访问者的注意,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诱发一部分人参与绿苑博客的欲望需求,最后这部分人慢慢地成为绿苑博客的积极参与者。
4.“粉丝”效应:Fans们总是追星、从众。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情境的作用下,个体在知觉、判断、动作、态度等方面作出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反应。学校管理人员紧紧抓住教师的这一心理特征,不断邀请一些名师、专家、领导在绿苑博客上构建私人小巢。这些教育教学领域的精英在绿苑博客中谈古论今、百家争鸣,促使绿苑博客在短期内人气聚升。
有效地推销是成功的开始,而管理的科学与否决定教师博客建设的成败。只有在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下,教师博客专题网站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力。
管理篇
1.多元化管理:绿苑博客的多元化管理是以差异和有效的差异管理为基础的,它最基本的观点是接受教师和学生是由多元化的人所组成。首先,博客程序只是提供一般页面内容的框架。这在教师撰写Blog层面上为教师留下了自由的创新空间,这种创造对不同的教师个体和教师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极大反差。由于教师多元化的文化内涵特征,学校不可能让所有的教师都遵守同一套教育教学价值观。那么允许教师在Blog上对理论进行思辩,允许对学术百家争鸣,把博客崇尚自由、对话交流、思想共享的最根本特性,融入到学校尊重、民主、和谐的文化中成为核心价值观,同时形成一种价值多元化的绿苑博客文化的外壳。
2.多层次调控:绿苑博客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专门建立了领导机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室和信息技术专业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它领导绿苑博客事务协调中心、绿苑博客学术研究中心、绿苑博客E网工作坊等。绿苑博客事务协调中心主要负责管理博客的技术规范培训,博客的个性化定制策划等。绿苑博客学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收集研究博客中的个案,教育教学理论的评论对话等。“E网工作坊”作为信息中心的补充力量承担博客言论观察、博客数据库备份、博客文章的排版、博客服务器的维护等常规性的事务。整个绿苑博客管理构架分工明确,有统筹、指导、组织、监督的上层组织,又有负责事务的下线实践者。通过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促使教师博客的滚动发展。学校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博客这个平台,积淀出一批特色教育博客,成就出一批特色名师,最终造就出一批特色学生,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兴趣是发展建立高质量教师博客的营养剂,要培养教师对教育博客的专业持久热情,就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尝试在绿苑博客评选中引入段位制,设立自下而上的“段位职称”。每学期段位晋升评审一次,每升级一次段位可以换取相应的物质与博客权限报酬。比如,一本教育教学经典书籍,一个定制的个性化模板,一个更大容量的上传空间等。其次,为了进一步激发绿苑博客的进取心,学校将优秀的博文收录于学校校刊《课改在线》上,并付一定的稿费。再者,学校将绿苑博客与学校的教科研综合考核挂钩,将教师的博客资源,纳入表彰奖励范畴。
3.多维度统筹:
(1)统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有时间才可能有深度,有空间才可能有发展。建立弹性时间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课余工作时间,读博写博。开放图书室,开放计算机房,保障教师有时间研究,有地方研究。
(2)统筹思想与行动的关系。教育思想大多是被现实的教育逼迫出来的。它不是空想联翩或向壁虚构。它是与活生生的教育现实对话,还一定要作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影响和改变教学现状。所以学校引导教师在绿苑博客上积淀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同时,在教育实践中勇于用自己的思想进行尝试。
(3)统筹严格管理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在管理上,绿苑博客采用注册审核、实名或笔名显示的方式,对于博客开通坚持质量为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做优一个”的原则。以品位造就影响,以教师专业研究角度造就绿苑博客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