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数据库》教学设计

2008-12-29只宏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期

  开栏语:
  自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逐渐成熟。其中,优质课比赛已经成为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重要活动之一。各个层次的教研组织都在组织优质课比赛。然而,大量的优质课比赛成果未能得到推广,失去了原本的研讨、观摩价值。为了集中展示信息技术优质课例,我们特开设了一个《优质课展台》的栏目,由各省级教研组织推荐本地区的优质课比赛的获奖课例,并由教研员加以点评。本栏目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有关意见可以发至lxynenu@yahoo.com.cn。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与地位
  《走进数据库》一节是高中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三单元《科学管理信息》的第二节。第三单元力图通过展示不同的管理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使学生体会信息管理的思想,形成科学管理身边信息的意识,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第三单元与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知识点相互衔接,是学习此模块的基础。
  本节不是将目标锁定于技术训练,而是通过更多、更深的体验,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价值,引向信息管理的灵魂——数据管理思想,摒弃技术的强化训练,锁定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技术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的道理,进而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化到学会学习。
  本教学设计为本节的第1学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数据库的相关概念术语。
  (2)选择查询的操作技术。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术语;熟练掌握对数据表的查询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查询操作;初步掌握数据库实现高效检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体验有效管理数据的重要性,感受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体会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科学探索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数据库的相关概念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数据表的查询操作。
  (2)难点:实体、属性、记录、字段的对应关系;选择查询中的条件设置。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管理的经验,但对于大量信息管理的方法即数据库管理是陌生的。根据学生重操作、轻知识、轻能力的现状,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加强与现实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以有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并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技术的作用,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依托专题学习网站,结合教师讲授和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Lanstar。
  教学资源
  本学时的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辅助Flash课件、电子学习档案袋。其中,专题学习网站包括以下栏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技术支持、邮票欣赏、邮票小常识、下学时预告,主要作用为透射教师的教学意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教学辅助Flash课件的主要功能为帮助学生理解实体、属性、数据表、记录、字段等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教学思路
  以“邮票管理”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根据信息管理的需求确定信息管理的方法,结合教师讲授和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库的相关术语以及数据查询的操作技术,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查询任务,掌握查询的相关操作技术。
  
  
  教学反思
  本节还应进一步在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就如何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在组间建立竞争机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下工夫。第二节的学习任务应是2学时完成。如果本节是在两节连续的课时内完成,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比如,可以设计若干综合任务,将选择查询、更新查询及添加查询字段的技术隐含于综合任务中,既使学生感受到这些技术的内在联系,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技术是因为学习、生活、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并还在继续发挥着辅助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而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
  
  本节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二节“走进数据库”。本节课在2007年10月举行的天津市第六届中学“双优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从教学设计看,教师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及其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得非常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本节课是借班赛课,课前教师是不允许见学生的,只知道学生已经学习完第二单元的内容,因此,给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带来很大的挑战。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历来被视为教学难点,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宏振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邮票欣赏”环节引入,展示给学生大量的邮票资源,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文件管理在管理大量信息时存在的弊端,从而引出数据库管理方法的优势。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兴趣牢牢抓住,为整节课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从教学实施看,本节课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开展教学,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操作部分,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以前未接触过的,教师突破这一难点的方式是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并辅以教师自己开发的Flash课件,将枯燥难懂的数据库相关的概念术语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并不排斥讲授法,因此,在设计教学策略和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本节课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多种教与学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借助教学网站支持平台,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教师还借助自身是集邮爱好者的优势,汇总了大量与邮票相关的信息与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范例,使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激趣、设疑、讲解,还是布置任务、答疑、解惑,都能做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因此,建议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加强自身修养,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