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烦恼”
2008-12-29冉伟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2期
2003年11月20日,教育部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微软将在未来五年内提供价值1000万美元捐助,用以支持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微软将首先从师资培训与技能培养、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管理培训等具体项目开始展开合作。这一协议的签署和实施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微软公司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具体落实的又一进程。
教育部周济部长表示:“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千秋大业。基础教育信息化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尤其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师生们来说,教育信息化将使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共享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缩小城乡差别。与微软这样的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公司合作,无疑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20年前,我从一个边远贫困的山村小学调到县职业中学工作,只有中师文凭的我,从此与讲台告别了整整十年。在这所学校里先后干起了教务员、出纳、打字员等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闲杂人等,于职称、提干不加奢望。因为学校刚成立,学生人数少,工作量小,每天干完本职工作后,剩余时间写写画画,竟也出了点成绩,成了省书法协会会员,工作和生活也还悠闲自在。
1996年,学校购进第一台联想电脑。因为是打字员,这台电脑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办公用品,从此,告别了陪伴我近三年的铅字打字机,与信息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给我带来了太多的“烦恼”。
“烦恼”一:知识结构须不断更新
自从有了电脑,我就被这个神秘的世界紧紧吸引,迷上了它。什么CPU、硬盘、主板、光驱、软驱、内存成为我整天琢磨的新鲜名词;《五笔字型教程》、《DOS命令大全》成为我每天必看的书籍。一年下来,我不仅对于打字、排版得心应手,而且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安装技术。
1997年学校购进了25台486兼容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上议事日程。学校原有的两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到校后板凳还没坐热就早早地被县建设局和县法院挖走了。半路出家的我,被赶鸭子上架,重新走上了告别十年的讲台。
一上课我才发现,自己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是那么肤浅,让我尝尽苦头。没办法,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向已经离开我校的那两位计算机高手请教,帮助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死记硬背下无盘网络组建与管理的方法。
2007年5月,我有幸参加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贵州省中级培训班培训。这次培训,贵州省教师教育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先进的学习实践设备,为我们顺利完成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几位省内计算机骨干教师的授课使我耳目一新,他们坚实的专业知识底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使我接受到知识的洗礼,他们认真严谨的教学和对学员的关爱向我展示了良好师德的魅力,他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让我感受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培训过程中,虽然学习很紧张,但过得很充实,收获也颇多。同时,“携手助学”项目不仅给了我更高层次学习的机会,而且为各地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搭建了友谊平台,我可以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一些难懂的知识,也可以与电脑爱好者交流一些感受z0VkDbSo54FwsFJUmHYAF2Smjh3uVfWy7k46yM3YwvA=。
“烦恼”二:完成更多工作任务
从我开始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之后,学校没有了专职打字员,打字员的工作继续由我兼任。因为打字速度快,正确率高,所以活儿也就越来越多。
“给人做嫁衣”是我经常做的事情,现在虽然校内的教学活动,老师自己想办法,但出去参赛上课,我就必须承担制作课件的任务,如果上课教师不会使用电脑,还得像保姆一样守在教室旁。成绩当然是别人的,自己只能眼巴巴看着。
因为整天与电器打交道,我自然也就成了摆弄各种电器的能手。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会场布置、电器设备安装也就成了分内之事,多媒体组合设备的安装更是责无旁贷。
在这无穷尽的活儿里,我居然也练就了一点文字功夫,熟悉了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加之本人性格随和,对别人交待的事情,有求必应,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2004年学校重组学校行政班子,对提干毫无兴趣的我,一下子从普通教师提为学校办公室主任。
“烦恼”三:肩负校本培训职责
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技术作为重点,而新技术的核心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然要承担起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职责,同时,这也是减轻自己工作负担的最好途径。
自从“携手助学”项目在我省启动后,我以项目组织的创新活动为契机,利用下发的光盘和辅导教材继续加大对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同时,引导教师们登录“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网站(http://www.mspil.edu.cn)进行网上学习,自觉参与DVD课程网上测试。这样一来,解除了我在培训中无三头六臂之能的困境。
由于大家的热情高,学得相当快,现在都能自己打字、排版、制作表格,有个别教师甚至可以制作PPT课件,主动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如今,教师使用电脑虽达不到驾轻就熟的水平,但“麻烦”我的事在逐渐减少。
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县教育局检查验收中,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获得“优秀”等级,我本人也被铜仁地区教育局评为全区教师继续教育“优秀辅导教师”。
“烦恼”四:承担大量社会义务
随着电脑普及率的飞速提高,大量的社会义务劳动应接不暇,诸如购买电脑的参谋、软件使用的辅导、电脑硬件的维护之类的事早已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在我们西部贫困地区要求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信息技术普及的任务,无疑就落在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上。从涉足信息技术教育领域起,我就一直承担县成人培训中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培训任务。曾先后参加了由县人事局举办的全县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培训、公务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培训,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举办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举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县教育局举办的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小学新教师上岗培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标实验教材全员培训,并被县电大工作站聘为计算机应用兼职教师。十年间,培训人数近8000人次。这一系列培训任务的完成,无疑对全县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农民工的劳动转移、义务教育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虽然在全县信息技术普及上我做了大量工作,但我深知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能完成信息技术普及的重任。从“携手助学”省级培训回来后,我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携手助学”项目活动指导小组,利用暑假近两个月的时间到全县十七个乡镇进行巡回指导,督促各乡镇信息技术教师自觉参与“携手助学”项目培训,完成各项任务,及时上交资料。通过巡回指导和培训督促,各乡镇均按期完成了培训任务,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思想观念得到更新,使他们自觉承担起全面普及信息技术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