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管理模式之探讨
2008-12-29张万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5期
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设备每天高效运作,会引发设备出现故障,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使得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在保证教学的同时为教学发挥最佳效能,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技术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工作,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多媒体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维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多媒体教室内设备种类繁多,线路较复杂。现有管理维护人员不仅要确保整套教学设备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正常运行及故障排除,还得对授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使用操作给予指导,协助教师完成多媒体教学任务。现代教育中心的管理维护人员始终忙于因教师操作不规范所造成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使得他们没有更多时间来从事多媒体技术方面的研究等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
2.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是否符合价值规律
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是为授课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而提供的一个教学平台,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多媒体教学设备每天高效运作使用,与此同时,一些非学术性讲座(包括班会等)活动的频繁使用也加重了设备的负荷,常常是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显示寥寥几个大字的标题,多媒体教学设备却要运行数小时,导致教学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价值效益降低。像投影机灯泡那样的高值耗材成本的增加,长此以往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现代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管理模式探讨
1.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提升设备资源的综合性能
选择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网络中央控制器,将所有多媒体教室分校区整合到一个控制网内(也可跨网段控制),这样所有多媒体教室讲台及整套教学设备通过IP网络由集中控制室远端控制,为防止网络出现故障则也必须具备本地控制功能。在集中控制室里管理维护人员只需要提前打开控制服务器,就可以实时监控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全面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现代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由多媒体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过IP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现故障,该诊断专家系统就会立即报警并提示故障地址、故障现象以及处理方法,从而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对于授课教师的误操作,该诊断专家系统就会中断其设备使用权。比如我们目前使用的竞业达MNC9600-D多媒体网络中控就可以通过服务器端软件进行远程维护与管理,执行还原、存储、删除以及远程杀毒等操作,使得教室端计算机免于受到人为操作不当或系统发生错乱导致文件丢失或毁坏以提高管理效益。
3.提高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性价比
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多媒体教室,调动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同时按照教务科对教学课程的统一安排,杜绝不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室的现象,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
4.提高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设备维护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延长教学设备的使用寿命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既是管理部门又是业务部门,而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设备管理维护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多媒体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要提高管理维护人员自身的素质,除定期举办业务强化培训外,平时的相互经验交流和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低层次向高水平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符合实际管理与使用的快速反应机制,激发调动管理维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人人具备熟练精确灵活的操作技能,密切与教师协作,将教师与多媒体之间紧密地联结起来。管理维护人员必须养成定期维护教学设备的习惯,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设备使用的培训与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核心设备是计算机,对计算机及其他媒体设备的熟练操作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的前提。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对教师进行集中和个别辅导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的一项职责。由于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首先应了解教师的实际水平,然后再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与相应目标。在教师培训中除应注重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外,还应注重可持续性的培训即自我完善的智能结构以及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化的能力培养。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教学中对计算机的操作坦然自如。
以人为本,落实技术培训,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其次要成立多媒体课件研发中心,培育高水平课件制作人员。再次是软硬件的分批投入与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应保持同步。硬件不到位,而教师已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则是一种智力浪费,如果硬件投入一步到位,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准,则是一种物质浪费。因此,软硬件的投入要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教师培养在前,课件开发紧随,投入产出对应,资源高度共享。我校每年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在“岗前培训”时都要进行有关课件制作及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培训,连续几年的循环培训,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
部分高校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管理模式实施的具体措施
多媒体教室规模不断扩大与管理维护人员不能同比增长的事实导致许多高校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管理模式的不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员+合同工技术人员+后勤人员共同管理模式。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负责教室的设计建设与技术研发工作、综合性和疑难性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设备的培训答疑工作;合同工技术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能够独立解决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设备一般性故障以及教师误操作等问题;后勤保障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多媒体教室的家具和卫生工作。据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采取这种管理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员+临时工管理模式。在人才交流市场招聘熟悉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的下岗待业人员。这种管理模式节约学校开支的同时又解决下岗再就业的社会问题。据悉北京对外贸易大学、中央办公厅电子信息科技学校等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基于商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由承担多媒体教室建设的集成公司与校方签订有偿服务合同,驻校进行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的管理。这种有偿服务的管理模式,对多媒体教学的保障起到积极作用:一是年轻化,他们具有本科或专科学历;二是专业化,一般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的网络传输、投影机维修的基本技能,且接受新技术快,排除故障的反应和应变处理能力的速度也快;三是服务态度好,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多媒体教学的正常进行。据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采用这种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