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设面向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学资源库平台

2008-12-29金利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5期

  随着校园网在广大中小学广泛建立,为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许多学校的网络应用单一,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造成了大量的网络设施被闲置。以笔者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了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匮乏;以购买代替建设,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各自为政,标准各异,不便于实现共享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货难流通”的局面,显然与我们建设网络的初衷是不符的。如何处理好上述问题,建设高质量、高性能的教学资源库,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应该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大工程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提高共享意识,强化联盟建设
  
  从网络的本质说,网络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正是网络这一功能在教育领域的切实体现。没有资源,网络对于教育的推动力将大打折扣;没有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将失去意义。
  从教育的本质说,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传播人类的优秀科技文化成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辟了教育在信息时代完成这一使命的全新途径,而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则是更好地完成教育这一使命的关键。
  从教学资源库建设自身说,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应该提倡合作建设、联盟建设,而实现这一建设方式的重要内驱力就是充分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本身,也包括人力、技术等等。
  可见,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参与的个人或集体,首先应该具有共享意识,在这个基础之上,探寻合作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够真正实现合作建设、联盟建设。
  
  符合规范要求,提升资源质量
  
  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保证教学资源库建设质量的基础。在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对教育资源建设的层次、资源分类以及资源的管理、应用与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依据《规范》,我们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应该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原则:
  ◆ 科学性原则:资源的整合是否客观、科学,资源提供的知识性是否比较强,能否为日常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参考,是否有错别字以及产生歧义的科学性错误。
  ◆ 教育性原则:考虑所整合的资源的教育意义,看它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
  ◆ 技术性原则:资源提供的清晰度与画面结构以及课件、文本等运行的技术要求是否与现行浏览器相符。
  ◆ 艺术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多媒体素材而言,根据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情节的生动性、构图的合理性以及画面的灵活性等来考虑。
  
  搭建先进平台,促进建设应用
  
  教学资源库不是教学资源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先进平台。这个平台应是在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同时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开发完成的。借助这个平台,应该能够实现便捷的信息检索、灵活的资源管理、有效的教学应用、安全的权限设置等一系列功能。以笔者所在单位已建的城域网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例,它主要包括如下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管理整个平台的核心模块,以搭建平台的底层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具体的子模块包括:参数设置、资源类型管理、数据库管理、分布式资源设置、建立全文索引、计费管理、系统日志管理。
  2.资源管理模块
  资源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资源库平台中的各类资源。具体的子模块包括:审核管理,数据导入,评论管理,资源查询、屏蔽、删除,资源统计分析,资源金额设置。
  3.权限管理模块
  权限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群组等的操作范围和能力进行管理,以做到各行其职,保证平台安全。具体的子模块包括:资源分类权限管理、部门管理、管理用户管理、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注册用户管理。
  4.用户应用模块
  用户应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注册用户的应用界面,根据用户的级别和权限,可以使用相应的功能或者资源。具体的子模块包括:资源管理、资源应用、备课模块。
  上述功能模块的满足,需要一个稳定的软硬件平台;同时,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然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经常性的修改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服务器平台和数据库系统的选择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多项工作的进行。就目前的IT发展状况来看,考虑到未来资源容量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笔者建议:服务器档次应该定位于主流配置,如果是建设城域网的教学资源库,有条件的可以考虑服务器集群或中小型机架构;软件上,操作系统可以选择Windows 平台,其易于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系统可以选择SQL Server。
  
  多种方式结合,丰富资源数量
  
  从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效益和作用发挥的大小并不一定与投入的多少成正对应比例关系,而恰恰和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密不可分。如前所述,通过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我们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证资源的质量,但如何不断丰富资源的数量,则又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应该通过以下的来源解决:
  1.购买商业资源
  这是最直接、最简捷的获得资源的途径,但一般来说也是投资最多的方法。商业化软件大多与最新技术紧密结合,界面美观,操作简单,能够提供安装、调试以及培训等服务。但是,商业化软件除了费用较高之外,教育针对性和实用性差、内容更新较慢、兼容性差等缺点也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购买能够进行二次开发的平台,以便进行更多的本地化建设,或者,寻求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建设。购买商业资源,要强化用国家相关标准评价的意识。选购时,要充分考证其科学性和教育性,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其易用性、开放性、可管理性以及应用性能。
  2.吸收网络资源
  Internet是一个信息的海洋,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中可用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与日俱增,然而,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分布零散、标准各异,有的还可能在科学性等方面存在问题,不便于直接使用。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源下载,经过简单的整理、适当的修改之后,使之规范化、标准化,然后充实到我们的教学资源库中,这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来源,更是一个长期不竭的信息来源。当然,这里我们要充分考虑版权等问题。
  3.自创特色资源
  广大教师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符合教学规律,贴近教学实际,适应学生特点,是提升教学资源库针对性、实用性的主要部分。各级各类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都应该努力发挥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来。其实,很多教师自己积累的电子教案、试卷、论文著述等,稍加整理,规范化以后,就是教学资源库中非常有价值的资源。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就采取了用资源换积分、通过积分使用其他资源的技术激励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