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008-12-29郑颖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早期阅读的主要阅读材料——图画故事书
1.成人与幼儿阅读的本质区别:“成人读字,幼儿读图”
从心理学角度讲:成人的文字经验积累雄厚,在阅读时能迅速将文字涵盖的意义和映象辐射于大脑,从而体验阅读的快感,所以成人的阅读是“读字”。而在文字经验积累薄弱的学前期,绝大部分幼儿在初次阅读时都会直接辨析图画,将图画所表达的意义在大脑形成一定印象,在读懂图画形成口语表述的基础上与书中文字相互匹配,形成图文合二为一的印象并获取阅读的快感。简言之,“成人读字,幼儿读图”,这是由幼儿与成人的思维发展、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成人多热衷于纯文字作品的阅读;幼儿会自发选择图画故事书为主要读本。
2.图画故事书的定义
图画故事书是以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
3.图画故事书的地位与作用
图画故事书在幼儿早期阅读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本看似简单的图画故事书中,画面生动活泼,语言浅显易懂,充满人性中真善美的光环,往往会涉及文学、语言、美术、心理、教育等学科领域,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发现幼儿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并有效地采取教学策略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呢?如何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为成功开启人生的智慧之门寻找金钥匙呢?
解读图画故事书的四个不同阶段
阅读的过程可以延展到各个领域,我们站在文学阅读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带来裨益;同时,我们发现图画故事书的精髓,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解基本信息与内容。一本图画故事书出现在孩子面前时,往往在初次翻阅的过程中,孩子在看图时,通过识别图画,能发现故事的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并用口语进行表述,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阶段:发现图画特点与文字特点。每一本书的图画特点(绘画方式、材料、布局等)和文字特点(字体的大小、色差、修辞等)都因故事内容的区别而有所不同,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应对“图画”与“文字”本身进行探究,发现图画与文字中隐含的意义。
第三阶段:感受结构特点。结构特点是指一本图画故事书中贯穿始终的主要脉络或者轨迹,有时直接用图文展示的,有时隐藏在故事当中,需要读者去揣摩发现。
第四阶段:尝试创作故事,这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在经历前三个阶段后,幼儿用逐步累积的经验续编故事的某部分或者创编新故事,并绘画、匹配文字、装订等,制作成一本完整的图画故事书与人分享。
范例分析:《小机械立大功》。
第一阶段:基本信息与内容。讲述了森林里的小矮人制造树屋的过程,从而介绍了生活中可以省时省力的机械原理,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小妙招。
第二阶段:图画特点。以清新的铅笔淡彩勾勒出富有卡通风格的人物造型,配以绿色的象征森林的底色。原本枯燥的机械原理用充满童趣的、形象贴切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模仿、学习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语言特点:理解“问答”句式的结构特点,体验“问者”与“答者”的情绪情感变化,丰富的感叹词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使用机械前后人物的心理状态,再用生动、适宜的语气进行朗读,尝试分角色合作表演,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提高语言的实用性。
第三阶段:结构。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展示生活中的小机械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道理,充满悬念,激发好奇心。
第四阶段:创作故事(幼儿自制的图画故事书)。
运用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对图画故事书进行深入的诠释,会让孩子更好地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自主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画故事书阅读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与教学策略
1.问题的提出
从阅读的四个阶段不难看出,图画故事书阅读对教师的阅读水平是一种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有:①孩子达到四个阶段的认识,要不断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兴趣会逐渐降低,怎么办?②教师感觉自身的阅读水平难于应对教学活动怎么办?③家长只将读字作为重点强加于幼儿怎么办?④四个阶段是否一定要在每一读本中全部挖掘运用?
2.教学策略的调整与应用
在三年的研讨与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策略调整,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要先于孩子爱上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阅读图画故事书之前,要先于孩子爱上阅读,从情感和行为上影响孩子积极从事阅读活动。让幼儿养成自己阅读时能深入分析画面从而理解故事内容的习惯。
(2)教师养成站在阅读角度透彻分析读本的习惯,不断提高阅读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师的阅读水平。图画故事书当中传递的有价值的东西,有时会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限制了幼儿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仔细阅读读本,根据读本的自身特点,将四个阶段合理运用,进行阅读活动的课时预测,逐步深入阅读,满足幼儿的需要。
(3)加工策略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把“识别、假设、匹配、联结”这几个加工策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运用,例如,运用“匹配”策略发现语音与字形、文意与图画的的关系;运用“联结”策略发现故事整体框架与故事线索等。
(4)采用丰富、适宜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避免重复阅读带来的倦怠。每个课时如果幼儿只和图画故事书本身进行互动,势必会产生倦怠,此时,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就要适时运用到活动中。但是,要注意运用的目的,要避免喧宾夺主。可运用的方法有:阅读小书、共读大书、运用多媒体观看读本幻灯片等。
(5)注重图画细节的观察,真正读懂图画蕴涵的意义。画面的细节往往和故事情节紧密相连,例如,《变色鸟》的页码部分,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蓝色,为什么呢?原来,变色鸟每吃到一种颜色的水果,下一页画面的色彩就会变成这种水果的色彩。所以,页码的颜色是在预示变色鸟要变成的颜色,孩子读懂这个细节,就会更深刻地领会变色鸟的特点与图画书的趣味。
(6)提倡家园合作,将适宜的阅读方法带入家庭,引领家长改变错误的观念,正确进行亲子阅读。教师要定期对家长进行阅读理念与方法的培训,扭转家长片面认为“早期阅读=识字”的观念,引领家长选择真正适合幼儿阅读的读本,利用亲子阅读协调沟通亲子感情,让孩子、家长共同爱上阅读。
综上所述,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决定幼儿阅读的效果,儿童的好奇心主要来源于新异的刺激,来源于挑战,而不是他的已有经验。如果我们给孩子的阅读只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上,我们给幼儿的东西低于他的发展水平,就会导致“发展滞后”。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阅读难度与恰当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尺度,真正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