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视频展台教材在辅助教学中的作用

2008-12-29吴文捷张晓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视频展台教材由于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幼儿园教学中,灵活运用视频展台教材,充分发挥视频展台教材的优势,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视频展台”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活动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音乐律动《洗澡》中,我将洗澡的过程制作成纸动画《洗澡》,形象生动、动感十足的小姐姐放水洗澡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然后,我先让幼儿随音乐节奏模仿洗澡的动作,再通过演示搓背的动作,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再次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的学习热情。这远比教师让幼儿自己凭空想象的效果要生动得多。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视频展台教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参与教学活动。如中班语言活动《摘葡萄》,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摘、搬、装等动词,激发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这一时期的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如果只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在游戏中幼儿练习运用,这样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一次次减弱。而采用在教学时出示视频展台教材,让幼儿通过具体的形象理解摘、搬、装等动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幼儿的注意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事物的性质而变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着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稳定性差,常常不能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去感知、观察某一事物。一般来说,当幼儿感知的事物不太复杂,而又符合他们的经验和兴趣时要求他们持续感知一段时间是可能的。如果感知的事物过于复杂、任务过于困难,那么他们持续地观察下来就很困难。幼儿园故事教学一般采用教学挂图进行讲述教学,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困难。
  最后,幼儿时期,大脑功能不断趋向成熟,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对理解的材料比不理解的材料识记效果要好得多。视频展台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可变静为动,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能让幼儿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例如在音乐律动中,一般采用语言讲解、观察图片的办法,让幼儿凭空模仿,影响了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认识。而采用视频展台,通过教师的操作使图片动起来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果。这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优化教学内容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五岁以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时儿童具有初步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虽然具体性和无意性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概括性和有意性也正在发展。视频展台教材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动、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究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如在中班语言活动中,用视频展台教材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这六种动物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形状的尾巴通过纸动画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幼儿期,在言语方面,词汇更加丰富,可以自由进行语言交际,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因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语言。言语对行为的调节机能也比以前加强了,因而使行为带上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等特点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如何使幼儿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动”中感受音韵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单靠挂图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而视频展台教材,则以其直观、形象、多彩、动态性等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如中班诗歌《蓝蓝的天》,诗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教师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视频展台教材,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环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
  
  学前儿童在知觉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表现得很明显,在观察图片、标本、实物时,往往被新颖的非重点的方面所吸引而离开观察的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次要的与观察目标不相干的方面去。因此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需要教师采用比较容易使幼儿接受的教学手段,达到知识的迁移。而视频展台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展台教材的动画效果,突出教材重难点,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幼儿动手操作的方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对视频展台教材的操作,还能让幼儿得到更真实的体验。例如,视频展台教材《洗澡》的一个重点:了解并模仿搓背的动作。我运用视频展台教材的动画效果,将小伙伴互相搓背的动作做成了动画,既形象又逼真,使幼儿能更真
  实地体验、看到搓背的动作,马上就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问题。
  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运用视频展台教材,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丰富词汇“模糊”、“清晰”,练习说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教师灵活运用视频展台教材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丰富幼儿语汇的目的。视频展台教材的运用在语言教学中为突破故事的重点、难点,深化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班故事《会变的蚕宝宝》,主要是通过故事巩固认识蚕的生长过程。利用实物实地观察受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而借助视频展台教材的再现功能,仔细观察蚕,了解其从蚕——蛹——蛾的过程,幼儿接受得较快,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