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服务对象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

2008-12-29白继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目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的开发已经摆脱了技术的束缚,需要向服务转化。将这种资源应用于教学中,特别是为中小学(包括高中)阶段的教学提供服务,就需要开发适合于中小学生使用的数字资源平台。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批准号:教电馆研066110210)针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索。本研究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涉及的用户入手,分析平台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面向学生
  
  学龄初期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这个阶段的学习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变成一种狭义的学习,与游戏、劳动是有区别的。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认为教师的话是无可怀疑的。进入学校后,其学习兴趣得到了发展,特别是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尤其是9~12岁这个阶段阅读量达到最大,而且阅读面极广。
  学龄中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直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生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迅速生长时期,对教师的态度已经不像小学儿童那样偏于情感上的依恋,开始有了较高的独立评价能力。在学习方面也比小学儿童有了一定的广阔性,出现了更大的分化性和选择性,在深刻性和自觉性方面也有了发展。此时的阅读量却呈下降趋势,阅读目的开始明确,对传记类读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学龄晚期的青少年大致步入了高中学习阶段,在生理、心理上都已趋于成熟。家长和教师对其要求也更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少年相比更加广阔、深刻,体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这个阶段属于高级阅读期,阅读理解与阅读技巧日臻完善,这个时期的少年对挖掘社会内涵及探索人生意义的文学、哲学书籍产生兴趣,并进行思索。
  面对这样巨大的生理、心理发展差别,还有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对阅读需求的不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的开发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依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资源平台进行设计开发
  依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将数字资源平台设计开发为三个不同的版本,即小学、初中、高中,并根据学习者在各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特点设计用户界面风格。不能认为提供资源、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就是完成了服务,在建设以人为本、以服务为目的的数字图书馆中必须切实为用户考虑。在设计资源平台时,要依据使用者的心理特征,设计完全不同的用户界面,提供不同的检索结果。由于图书在出版的时候就设定了读者范围,如果是教材还说明了书籍使用的课程、难易程度,而且,书籍的内容说明又描述了出书的想法和目的、内容的章节结构和涵盖范围、这本书的特色和创新点、是否运用了特殊的教学策略或教学元素以及在学术上的特殊位置等,因此,依据这些信息,就完全可以在建设数字资源库的初期完成书籍的分类,设定出用户检索范围。
  2.提供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资源平台的操作使用指南
  三个不同时期的用户各自之间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也与成人完全不同,因此,对资源平台的操作使用介绍也应有所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操作使用方法介绍的具体形象化或抽象程度上,体现在文字使用的书面化程度上。站点地图、操作指南等导航策略是在研究“信息迷航”现象后提出的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特别是面对小学阶段的用户,可以采用动画设计、角色扮演的方法,并减少使用逻辑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词语来表达。
  3.提供学生概念上比较熟悉的图书资料分类和检索
  目前最基本的图书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提供的检索选项主要以“Dublin核心元数据集”为依据,包括题名、创建者、主题、描述、出版者、日期、类型、格式、标识、来源、语种、关联、覆盖范围、权限。这些内容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特别深奥,一般学生都难以理解。但他们对于自己学习的科目、年级和自己的年龄都比较熟悉,所以,在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中应提供按照这些标准的分类与检索。对于学习内容联系紧密的学习辅导书或者其他材料,按照学科与年级进行分类;联系不紧密的少儿读物,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读者范围确定读者的年龄范围。
  4.提供图书推荐指导
  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逐步得到发展的,是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逐步完善的,但面对数量巨大的图书信息,中小学生往往失去了选择和辨别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资源平台也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为学生推荐优秀的图书。指导推荐的文字用语要符合年龄特点,让各个阶段的学生能读懂,并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对教师的依赖程度的不同,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如针对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对教师的充分信任,可将图书推荐的服务定名为“教师指导”;针对中学生已经逐渐失去了对教师在情感上的依赖,可以将在中学板块的资源平台中提供的图书推荐服务定名为“专家推荐”。
  
  面向教师
  
  学生一进入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成就动机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低年级的儿童一般还不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儿童的学习兴趣、成就动机等的培养就要依靠教师来完成。在教育的逐渐影响下,虽然中年级以上的儿童对教师的态度逐渐带有选择性、批评性,但是许多优秀的教师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亲切而机智的关怀对一些即使是被人看成有特殊不良倾向的学生,也能培养出正确而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从教师角度,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的开发需要做到两点。
  1.建立教师书库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应该为教师提供有关学习和备课等的资源,并让教师参与资源平台的建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使用。
  2.赋予教师更多的使用权限
  教师是数字图书馆最有权威的用户,他们了解学生的需求,指导整个学习的进程。通过教学设计,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于教学之中,为学生推荐图书,指导学生阅读,可以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可以说,教师也是数字资源平台前沿的“代言人”,他们不仅代言,更身体力行。因此,要给教师赋予更多的权限,如教师可以把自己给学生选定的图书推荐到资源平台上,让学生在平台上能够看到教师所起到的作用。
  
  面向家长
  
  家长因为与使用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学生用户有直接联系而成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潜在用户。儿童在阅读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由很多因素造成,其中,父母参与和家庭背景是影响阅读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研究和试验活动表明,父母参与儿童的早期识字、朗读和阅读活动,对培养子女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技能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那些阅读困难的儿童更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完善面向服务对象的平台建设还要考虑到针对家长的服务。
  1.建立家长书库
  在各个不同的开发平台中建立家长书库,为家长提供他们比较关心的关于孩子教育、成长等话题的书籍,并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2.推荐亲子阅读书目
  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有专家指出,父母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听取子女的朗读,实际上是学校教育向家庭的延伸。同时,提供亲子阅读的书目促进亲子阅读,也为家校互动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