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化管理,促进农远项目效益发挥
2008-12-29张红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重庆市渝北区实施三年来,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学校办学效益显著增强,师生得到很大发展。为加强项目管理,重庆市教委制定了若干管理规范的制度和记录表册,区县建立了相应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对项目学校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但管理效果不尽人意。在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大胆探索之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手段的简单、粗放,管理形式的单一、呆板,管理过程缺乏指导、督促,并深刻认识到实施项目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目前,渝北区实施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城市学校、农村初中及中心校都已接入教育城域网,多数完小、教学点也通过ADSL连上了宽带互联网;学校的管理教师及学科教师都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切实保障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很多教师家中也有电脑,且连上互联网,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方便。渝北区渝汉中学实施信息化管理一年来,管理效益明显增强,为实施区级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经验。并且,区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已基本完成,只待条件成熟,即可投入使用。
拟建立的管理平台,采用Free-BSD作为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有“黄金组合”美誉之称的 Apache+PHP+MySQL这套开源软件构建Web信息服务平台,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整个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八个栏目。
1.“相关文件”栏目内容的为:国家、市、区等各级部门为远程教育制定的相关文件、政策措施和管理规范、应用要求等,以提高广大师生对项目的认识,增强用好资源、服务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设备管理”栏目的内容为:各项目学校的设备登记表、设备使用登记表、设备维修登记表以及赔偿情况表等有关设备管理的各种表册。这些表册的数据是相关联的,如某件设备正在使用或处于维修状态,在设备登记表的设备使用项上反映出来,由此能真实地反映设备的状态,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
3.“应用管理”栏目用于记录学校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详细使用情况,如使用者、资源内容、使用方式、使用类型、教师评价、教师的课后反思等,并能按项目学校、使用教师、使用方式等进行查询和统计,便于了解学校或教师个体对项目资源的应用情况,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4.“教师培训”栏目用于记录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特别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培训的情况。远程教育资源上有丰富的教师培训内容,如“教师发展中加合作培训计划”“西部教师暑期培训”等,都是非常好的培训教材。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训教师是缩小城乡教师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5.“课件中心”栏目主要用于收集全区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的各种教育教学课件,并广泛交流、修改求精,充分发挥全区教师的智慧,以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课件,导入区级资源库,构建出地方资源库精品。利用此栏目,也可开展课件制作竞赛,鼓励教师广泛参与、人人参评,形成课件制作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资源共享机制以及争创精品课件的良好氛围。
6.“教研教改”栏目主要用于转载远程教育资源上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研究、经验论文等;并收录整个区的远程教育和电教课题成果;也是广大师生发表论文作品的平台。其中收录的资源可根据其他师生提出的看法和建议进行修改求精。每年渝北区电教中心都会对教师的原创作品进行一至两次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推荐到相关刊物发表。
7.“技术支持”栏目主要用于提供计算机系统、网络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便于广大师生学习;提供各远程教育设备厂家、售后服务的有关政策及相关联系方式等;提炼项目管理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以供教师们参考。
8.“远教论坛”栏目将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技术、远程教育、课程整合等学习和交流平台。师生都可在论坛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可浏览其它他问题和解决办法等,参与到论坛的建设当中。相关工作人员会定期提炼论坛中的典型问题,置于平台的相关栏目中,供师生参考。
上述远程教育管理平台既是区县实施项目统一管理的平台,又是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区县级项目管理上,它具备如下的管理优势。
第一,管理平台采用B/S结构,项目学校在平台上进行设备登记、接收登记、资源应用登记等操作时,区县管理者可同步获得该校的相应信息,能立即对信息做出反映,如发现登记不规范、内容不详实、填写不完整的,可立即反馈给项目学校,明确整改要求;对较长时间不接收资源、不应用资源的项目学校也可根据情况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检查督促不及时、不到位而造成学校管理不到位、甚至设备长期闲置的状况,切实提高管理效益;在项目管理或资源应用上,有问题可及时与区项目办联系,及时解决,切实提高学校管理员能力,减轻项目办管理负担,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平台设计为对不同类别人员赋予不同的管理权限,如区县管理员具有查看所有信息,并对区级信息进行编辑等管理操作,但不能对项目学校的各种记录进行编辑操作;项目学校管理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员,具有管理本校各种资料的权限,但不能对其他学校的信息进行编辑操作;学科教师可对涉及本人的记录进行编辑操作;其他人员只能查看信息,不具有任何编辑操作的权限。平台对权限的分级管理,保证了项目管理的有序性、可控性。
第三,管理平台的全区开放,管理数据的公开、透明,全体师生对信息准确性的监督,使平台数据相当可信。管理平台不仅记录了学校、教师个体应用资源的具体情况,而且具有统计功能,可按月、按学年度等统计数据,从定性、定量(应用的质量和数量)的角度对学校、教师个体的资源应用情况做出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第四,各种管理表格的统一设置、有关选项的预置、示例的参考等有利于项目的规范化管理,避免个别学校由于理解上的偏差造成管理的混乱;管理平台中的设备借用、维护等记录,都与设备登记表相关联,设备的借用、损坏与维护等状态从表中一目了然,保证了各表数据的一致性,确保设备管理规范有序。
第五,传统的登记表只具有档案功能,仅供需要时调阅,而管理平台的信息查阅方便、很多数据有相当的学习交流和参考价值。如资源应用登记表中的教学反思、教学评价,设备管理中涉及故障现象、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记录。
第六,管理平台的数据是公开的、透明的,学校项目管理的好坏、资源应用的质量和数量都如实反映在平台中。因此各个学校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学校,会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态,最终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七,无纸化的管理平台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十分方便。比如将优秀论文、课件等直接刻盘保存;对数据库中的管理数据,既可直接保存,也可导出为Excel表格数据,便于查询和使用。数字化的存储方式,让全区每年的数据只需刻一张DVD就足够了,而保存的时间却非常长,相对于通常的纸质档案,成本的降低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设施设备安装到位并正常使用是基础,资源应用是关键,项目管理是保障。远程教育本质上也是网络教育,只有管理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才能保障管理的时效性、可信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区县项目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增强服务水平,切实提高项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