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现代化内涵 建设和谐学校
2008-12-29周彬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战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体现为将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并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实现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使之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丰富学校内涵的强大动力,最终融为建设和谐学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是1994年创办的一所外语特色综合性学校。十多年来,从三年制的中等师范学校,发展到五年制的外国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成为江苏教育学院东吴外国语分院。毕业生英语成绩好,口语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就业率近100%;2000年,学校又开始发展优质初高中教育,短短几年间,已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学校也因此挂上了“江苏省外国语学校”的牌匾,并于2006年通过江苏省四星级学校评估验收,在全省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回顾发展历程,学校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学校始终坚持了鲜明的外语特色,更是因为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发展信息化教育、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策略,大大推动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丰富了学校的现代化内涵,为实现建设和谐学校的总目标作出了贡献。
与时俱进,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校落实为教师信息化意识的提升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始终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核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积极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跨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将建设成苏州国际教育园区为规划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先后投入一千多万元加强内部设施的配套,逐步拥有了比较齐全的现代化设施,并于2005年5月成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以充分发挥设施、设备的最大效益。数字化校园环境要具备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等特点,能够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功能,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花大力气培训教师。不仅要从教育技术上提高教师的应用操作能力,还要从观念上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学校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围绕“主导—主体性”教学结构整合教学内容,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完成“学教并重”的教学环境创设。
学校始终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最根本的因素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并通过教学实践的磨练使教师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能力。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操作简单、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反馈及时等优点,于是更加自觉地学习运用信息技术,使得设备的使用率得以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学校的青年教师每人都自备电脑,广泛收集教学资源,自制课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中,先后制作出近千个课件。其中,有的教师已将本学科的全部教学内容制作好了课件,还有的教师制作了个人教学主页。为了能与更多学校和教师交流,吸取他人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校先后派出十多位教师远赴重庆、海口、福州、洛阳、广州、深圳、上海、南通等地参加全国性物理、化学、英语、生物、历史等学科整合课评比或展示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其中,高凤珠等教师的课和课件还被录制成光盘,在全国发行。《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22日第6版对此还作了专门介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丰富现代化学校内涵
开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研究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学校于2000年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2002年5月申报了全国物理教育学会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利用多媒体建构现代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05年5月顺利结题。2002年,学校参加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优化运用研究》的研究,对《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子课题进行了探索,于2005年5月顺利结题,其结题报告被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一等奖。2006年,学校又申报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立项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区域互动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行动研究》的子课题,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全体教师深化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认识,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与途径,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应该应用绩效技术,以使教育信息化实现更高的成本—效益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体现在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