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视频技术 打造灵动课堂

2008-12-29齐元沂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9期

  现代化教学中的多样化视频技术应用
  视频技术大体可分为视频录制技术、视频编辑技术、视频存储技术以及视频传输/播放技术。如常用的视频技术有摄像摄影、高清技术、Premiere视频编辑、字幕制作、编码解码、DVD制作、流媒体技术、点播直播技术等。
  视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大众化、普及化。电视、电影、录像等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形式多样化、资源存储丰富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视频展示台、视频会议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运用视频技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呢?下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视频技术通常指与影像摄取、记录、处理和再现有关的技术。它应用于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生动性、教学环境富有真实性、教学事件富有启发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应用需要讲究方法、遵循原则。本文就来谈一谈笔者的一些认识。
  
  ● 视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随着视频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也更加灵活多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应用方法。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笔者将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介绍视频技术的应用方法。
  1.课前运用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利用合适的视频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使学生在获得具体形象的资料和感性的认识的同时,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制作Podcast(播客)节目,学生通过一定的视音频设备(如ipod、itouch、iphone等)订阅并接收节目来进行学习。这将有利于学生提前预习上课的内容、扩展学习的资源、增加知识的储备。另外,教师也可以录制与学习有关的视频光盘,发放给学生,以方便学生在家提前预习上课的内容。
  2.课中运用
  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视频技术使视频资源在讲课与放映间穿插进行。这种方法将课堂讲授的各个环节与视频带来的冲击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但每次的放映时间长度应恰如其分,不应过长,过长会使学生审美疲劳,也不应过短,过短又满足不了学生感性认知的渴望。例如,运用录放设备进行的“微格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与负担,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便于被训练者技能的掌握和指导者的评估。
  3.课后运用
  利用录放设备记录真实的课堂情况,可以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有利的材料支撑,也为教师间的互评提供了方便。对于学生而言,视频技术的运用、视频资源的共享可以加深其对教材的理解,也为其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提供了方便。例如,学生在学习外语口语的时候,可以利用视频虚拟技术,在网络上与外教对话学习;利用视频软件能方便地停顿、重复、跟读等特征来学习外语;利用随身视频设备(mp3、ipod等)随时随地地学习,这些都为外语发音的可视化提供了有利支持,为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视频技术的应用也是不拘一格的。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摸索探究适合自己、适合所教学生的运用方法。无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中、课后运用视频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是第一位的,应根据具体的实际,做相应的调整。
  
  ● 视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笔者认为视频技术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同时应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
  1.适度的原则
  论语有言:“过犹不及”。新技术的应用也应遵循这个道理。视频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需要遵守适度的原则。例如,视频展示台的应用虽然有利于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展示图片、文字,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有利于配合板书的运用,提高教学的多样性,但是如果教师不加选择地过度使用,将会使视频展示台完全成为黑板的替代品,将辅助的手段变成了主战场,反而降低教学质量。
  2.适时的原则
  尽管运用电视、电影等直观的教学媒体可以把事物、实验步骤、具体的人物形象用具体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让学生获得间接的经验,但这种呈现必须在遵守适时的原则,即在充分考虑学生经验、统筹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适时地呈现,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间接经验的印象,打开学生的思路,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早呈现与过晚呈现都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适才的原则
  各种视频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作为支持。有些教师不具备这样的技术素养,或偏重于喜欢某种视频技术,或不习惯运用视频技术,即使在教学中用了视频技术,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运用视频技术还得遵循适才的原则,不能盲目跟风,见别人用,自己也就用。而且,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视频技术,在运用视频技术的同时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技术来传达信息。也就是说,教师在运用视频技术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因素,更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视频媒体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视频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时,除了考虑适度、适时、适才的原则外,还应考虑时间空间、学校的技术环境条件、原有习惯的阻力等因素的限制,综合考虑各种条件的制约,灵活掌握各种技术,才能使视频技术的优势最大化,最大程度地帮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 视频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在实际的运用中,视频技术也有一定的不足与条件限制,如视频设备、空间问题、时间问题、技术环境条件等。针对视频技术教学应用中的限制,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视频技术应用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也不同。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中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更加关注。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视频内容要生动形象、形式多样,播放时间短;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视频播放时间可以稍长一些,并与此同时积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自觉性相对要高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独自运用视听手段来调控注意力,可运用多种视频手段(异地视频交互、网络视频会议等)来辅助其学习。
  2.发挥视频技术优势,构建学习情境,辅助学生理解性地学习
  视频以其独特的性质,便于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利于为学生提供理解的支持,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以及知识结构和解释方式的理解,也会影响学生记忆、推理、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如在外语教学中借助视频技术采取视听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录像构建真实的交际场景,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体会人物的形象、表情及动作等肢体语言,这样学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语言运用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容易与他人交流思想,达到开口说的目的。
  3.加强教师技能、理念的培训,使视频技术在教学中能灵活运用
  培训教师视频运用设备的技巧,增加其运用的熟练度和灵活度。培训教师制作视频节目的技术,如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MAX、Flash)视频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屏幕录像软件(Wink、Quick Screen Recorder)等。当教师具有了良好的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后,能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以多样的视频技术来辅助教学时,学生便能更好地提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 视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下面,我们以视频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英语口语的教学和研究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弱项。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表现出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不愿“开口说”的现象,结果,学生的英语口语很难自然流畅地运用于实际情景中,变成了“哑巴英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了增强学生英语口语的使用迁移性,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技术的辅助,来提高教学效率。下面从教师课前准备、课中运用、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来介绍视频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准备阶段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组织视频教学,首先要有良好的视频。视频的收集、录制、选择是保证良好视频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收集英语口语视频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Google、百度等)搜索;可以通过专门的视频网站(优酷、YouTube、Teachers TV等)搜索;可以通过查找教材同步的光盘资料来收集。
  教师在具有一定视频技术素养与时间的保证下,可以录制英语口语视频。在录制时,需注意视频内容丰富、画面稳定活泼、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结合运用、主体节奏变化有序、画面色彩搭配合理、主体表现力强等多方面,尽量能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录制完毕后,需重视视频的后期加工,如加入背景音乐、补充对白字幕、消除录制噪音等,尽量使视频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增强视频的感染力。
  当教师在收集、录制大量的视频资料后,需进行仔细的斟酌选择。选择时需考虑所授班级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起点、教材与视频资料的兼容性、视频的清晰度、声音的质量等多方面。
  在准备阶段,除了视频收集、录制、选择方面外,还需注意硬件视频设施、软件播放设备、人员支持、师生意识等实际的问题。在准备时,尽量多加考虑影响视频教学的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课中运用阶段
  在英语口语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视频,如完整放像、无音放像、定格放像及反复播放等。通过无音放像和完整放像,可以培养学生的总体感知;定格播放图像、声音与答问、演示、练习等方法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视频可为学生学习口语提供情景脉络,利于知识的建构与迁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具体的策略。例如,首先,教师可播放一段有趣视频来拨动学生渴求知识的琴弦,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当学生沉浸在观看视频的乐趣中时,可以突然暂停播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向学生提问视频中涉及的口语知识,由此展开课程。在授课中,解决完所提出的问题后,再重复或继续播放视频。一段视频播放完毕,教师与学生可进行互动,模仿学习视频中的口语场景与对话,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口语,从而起到很好的效果。
  3.课后反思阶段
  英语口语的学习,重在反复的学习与思考。课后,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课堂中教师提供的视频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时间与情况,针对不足点,重点学习与突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视频全方位、多感官地观察并分析课堂教学,这将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而且有利于教师产生自发学习的内驱力。对于课堂视频,教师可以方便地切换、重复观看片断,这将有利于教师多角度、深入了解课堂,从而科学地诊断学生对口语教学目标的达标情况及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运用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上,笔者通过三个阶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还需多加思考与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