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政党中的地方民族主义

2008-12-29付克义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年4期

  地方民族主义与政党的结合构成了非洲独特的政党制度,非洲政党地方民族主义化程度甚深。近代非洲许多国家在独立后纷纷选择了政党政治,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非洲政治传统中地方民族主义因素却不因实行政党政治而改观,依然在非洲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非洲政党与地方民族主义融为一体,演绎着非洲的政党政治。
  
  一、非洲政党与地方民族主义之关系
  
  在政治学里,政党的含义是这样的:“政党是某个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中代表,是阶级社会不可或缺的政治组织。由于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一般是超民族的政治概念,政党自然应具有族际性。”然而,由于“族体的多样性和民族过程的多层次性”表明非洲大多数国家“阶级分野不甚明确,阶级发育不够成熟”。①塞内加尔总统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说过:“根据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我国就会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但是在我们柏柏尔人、黑人社会里不存在对立的阶级,有的只是竞相寻求影响力的社会集团。”②即是说塞内加尔不存在阶级,存在的只是以地方民族主义为背景的政党而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非洲的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展迟缓,远远没有达到社会分层所需要的条件,有的只是由地方民族主义带来的社会分化。
  “民族的不成熟性表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尚相当薄弱,因此,政党往往需要依托某个或某些族体方能存在和活动。跨族际的全国性政党比较少,族体化的政党普遍存在,因而使族体利益直接介入了国家政治生活中,政治斗争变成了民族或部族的较量”。③这里道出了非洲政党与地方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非洲政党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主要由地方民族主义群众支撑,地方民族主义成了非洲政党或其领导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同时,政党也成为了地方民族主义在利益竞争中的有效手段。
  
  二、非洲政党的组织基础:坚定的地方民族主义分子
  
  非洲政党的组织基础是指非洲政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结构主要是由地方民族主义分子所构成。“国内各民族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与矛盾,缺少必要的信任和合作,某些政党的领袖很自然地去寻求本民族群众的支持,而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政党的领袖即是本民族所在地区的传统领袖——氏族或部落酋长等”。这些政党“在组织上均以民族为基础”。像尼日利亚在1944年由伊博人阿齐克韦领导组建了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国民大会,1948年由约鲁巴族人奥·阿沃卢瓦领导组建了“伟大的奥都杜瓦国王后裔协会”(1951年11月改名为“行动派党”),1951年由豪萨族人艾·贝洛领导组建了北方人民大会党。这三个政党的组织基础分别是伊博族、约鲁巴族和豪萨族。“即使在1979年8月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虽然奥巴桑乔军政府一再通令禁止成立单个民族或地区的政党,必须成立全国性政党,但从实际情况看,‘尼日利亚民族党’、‘尼日利亚人民党’和‘尼日利亚统一党’仍然分别以豪萨—富拉尼族、伊博族和约鲁巴族为其组织基础”。④
  我们再以肯尼亚恢复民主论坛为例来看该党的地方民Ei9GgY3f0tO59ZkGFXdL8w==族主义背景。恢复民主论坛在成立之初吸收了法律、宗教以及各族体有影响的政治人物,有着广泛的地方代表性。然而,“由于莫伊利用一切机会指责论坛的部族主义性质,论坛本身也陷入内部争吵之中”。⑤1992年马蒂巴(肯尼亚基库尤族政治领导人)从英国医病回国,此后恢复民主论坛出现了根本性分裂。在马蒂巴与奥金加·奥丁加(肯尼亚卢奥族政治领导人)参加的总统候选人争夺中,卢奥族人认为奥丁加在总统竞选中比马蒂巴更有优势,他可获得卢奥族地区的全部选票,而马蒂巴只能在基库尤地区与基巴基分享选票。不可调和的分歧导致了论坛的分裂,结果是马蒂巴与马丁·什库库(MartinShikuku,肯尼亚卢西亚族政治领导人)组建“论坛(正统)”拥有来自中部省马蒂巴的基库尤族支持者和西部省什库库的卢西亚族支持者;剩下的部分称为“论坛(肯尼亚)”,由奥丁加和穆伊特领导,其民族背景为卢奥族;基巴基成立新党“肯尼亚民族党”,其支持者主要来自基库尤、恩布、梅鲁和坎巴等族。⑥
  
  三、非洲政党的社会基础:强烈的地方民族主义族体认同意识
  
  非洲政党的社会基础是指非洲政党的坚定支持者——地方民族成员,他们对族体的认同胜过于对国家的认同。在尼日利亚,个人身份认同“习惯上认同自己”是“伊格博人、约鲁巴人、豪萨—富拉尼人”,然后才会承认“自已是尼日利亚人”。⑦
  首先,国家的公民最先认同于自己的族体,其次才认同于国家,这是由于非洲落后的经济状况所导致的。1990年,埃塞俄比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20美元,乍得只有190美元,扎伊尔也只有220美元。⑧在非洲,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也十分恶劣”,老百姓在生存的最低线上苦苦挣扎,而国家的政府又无能为力,“对于家族、部落、民族宗教的依附更加严密”。⑨其次,在非洲由于缺乏阶级及利益集团对群体利益的整合功能,致使“政治的代表性往往建立在民族或宗教人物的身上”。⑩地方民族主义向本民族政党倾斜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政治诉求缺少其他基础的时候,民族便成为政治组织最自然的基础”。{11}
  其次,非洲政党寻求地方民族主义的支持能够增强该党在多党竞争中的优势。一方面,由于非洲族体认同高于国家认同,那么一个地方民族主义的群众当然就会出现对另一地方民族主义政党的排斥。政党要想生存和发展,没有群众基础是可怕的,那么它就只能够依赖本民族,取得本民族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多党制国家,“总统和议会选举都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族性,政党的地方民族主义背景在选民的投票倾向中得到充分展示”,{12}以至于“民族政治将最终决定总统大选的结果”。{13}
  另外,地方民族主义能够在党内存在与地方民族主义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才促使地方民族主义成为了政党的必然社会基础。这种关系就是地方民族主义把政党作为其最可信赖和依靠的对象,地方民族主义把政党作为维护自身利益一种有效的政治手段。在非洲,由于殖民统治“分而治之”的恶果导致主体民族在独立后占据统治地位{14},这不但增强了掌权民族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而且也刺激了其他民族为了本民族的利益而形成“民族利己主义”来捍卫本民族的利益。非洲的落后导致许多民族对生存资源的夺取,上台执政的政党自然把本民族的利益放在国家的中心地位,对其他民族的利益则不予考虑。这种走向极端化的狭隘民族利益观导致其他地方民族主义分子的不满,他们把激愤和反抗寄托在本民族政党的身上。在1992年的肯尼亚的多党大选中,对于“肯盟”的卡伦津政治家而言,“裂谷省的地方民族主义不仅能使莫伊和比沃特摆脱因腐败问题而遭受的诘难,更重要的是能保住政权、保住卡伦津人的既得利益,这就是问题的全部实质”。{15}
  
  注释:
  ①③葛公尚:《对当代黑非洲国家民族政策的几点思考》,《世界民族》1998年第3期。
  ②陆庭恩、刘静著:《非洲民族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页。
  ④崔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比较研究》,《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二期。
  ⑤Harvey?摇Gl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