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入汉字》说课设计

2008-12-29蒋毅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7期

  《输入汉字》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主要采用讲解法来介绍“智能ABC输入法”,并在每一步的讲解之后,设计了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边学边练。在本课之后,教材还安排了综合运用输入法功能的教学板块,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成了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
  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拼音基础,也掌握了键盘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较熟练地输入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并能运用编辑区的功能键进行一些简单的编辑。但他们对学习输入汉字并不感兴趣,如何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根据文字输入软件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编排。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兴趣引导、任务驱动、协作学习、竞争激励”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玩”电脑的过程中,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与其他学习小组的竞争,不知不觉地完成对输入法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对“紫光华语拼音输入法”的介绍,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更适合自己的输入法。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输入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正确地输入汉字。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锻炼进行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闯关”的竞争中体验成功,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输入法正确输入汉字。
  难点:让所有学生都学会使用输入法来输入汉字。
  
  三、教法阐述与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竞争激励法等。教师首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在游戏中的各个环节均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闯关完成任务、发展能力。同时,又通过竞争,激励学生快速完成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启发、诱导贯穿始终。
  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一开始,我播放节日游艺会的场面,导入新课:每到节日时,我们就会举办主题班会或游艺会。在游艺会上,我们可以参与很多游戏,获胜后还可以得到奖品。大家一定都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今天,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游艺会。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他们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接下来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我将本课知识的要点分解并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游艺会上“过关斩将”,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任务。
  2.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活动一:猜谜
  学生双击桌面上的“游艺会”快捷方式,进入“游乐宫”网站(由教师自己设计制作)。首先是第一关“猜字谜”,规则是猜出谜底之后不能说,只能写。怎样“写”呢?(学生回答:“输入中文”。)教师接着提问:你会输入中文吗?你知道常用的中文输入法有哪些吗?学生回答,由此引出“智能ABC输入法”。这时,教师不是去讲解输入法的使用,而是让学生直接“写”出谜底,并建议:遇到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2人一组)共同讨论,也可以问老师或者阅读课本。我们不但要看哪些小组将谜底全部“写”出来了,还要看哪些小组的小老师当得好,能教会另一名学生。学生做完后,先请他们说出正确的谜底,再请小组内的“学生”上来示范操作。第一关“猜字谜”的谜底都是单个汉字。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了解“智能ABC输入法”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学生输入成语时,其他学生注意观察示范学生的方法是否和自己一样,说说有哪些其他的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比较好。让学生知道“智能ABC输入法”是基于词而不是基于字的输入法,使用词组输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输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