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的言论不是凭空而降
2008-12-29朱浩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7期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不仅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给整体的教学过程和宏观的教育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某种捷径和技巧,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概而言之,它是一种改善教学、改革教育的新思路。运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活动绝对不是凭空而降的言论,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为每位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与能力提供了可能,能否快速、有效地掌握教育技术将成为可否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衡量尺度。
从社会整体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的相互关系来看,教育信息化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活动。其基本内容涉及资源整合、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等诸多领域。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带来的教育改革的任务与课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前瞻问题之一。从整体上认识教育信息化,更加印证了人们以改善教育教学的需求为出发点来掌握教育技术。技术向前推进,必将使其自身融入更深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又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紧跟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教师在教学上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步就意味着与信息化的进程同步。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工作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主要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的专业化,而非各自学科专业的专业化。每一位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进评价形式,都是需要以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前提和依托的。教师活动的专业化不排斥教师在本学科专业的把握上有所提高和发展,而且也强调学科专业的深化是改善教学不可忽视的保证。把应用教育技术置于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将会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课程改革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教育技术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在制定课程的任务、内容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单纯以教师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收集的方法、专业知识的讲解、疑难问题的思考、重点课题的解决,从既往的独立、分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在同一课堂中对多元多层的教育内容进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设计与传授,并由此收到相协互动、重整顺序、兼进交融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教学模式变化赋予课程灵活设计的可能,同时也因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出现,使课程不但在设计上呈现灵活的特点,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随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方向与方法的调整。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教育技术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提供了宽广的工作平台。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打开了丰富教学资源的新渠道,另一方面迫切需要人们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创造新的教育形态。利用教育技术,使教学能实现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过程的记录、对学习历史的动态追踪和评价、对即时的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等,这些均可看做是应用教育技术的新视角。除此之外,在提升教师的素养、拓宽课程改革的思路等众多方面,教育技术也必将发挥出更新、更好、更深的作用。
(作者单位:日本玉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