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对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调查
2008-12-29张佳高铁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0期
2005年5月,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拉开帷幕。在计划推进过程中,各地区提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大规模培训工作应该怎样做,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如何培养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沈阳师范大学和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联合对辽宁省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深入开展的制约因素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为落脚点,是针对性较强的教师能力培训。掌握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是制定相关政策、培训策略的前提,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依据。
(一)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基础薄弱
教育技术能力包括教师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掌握、设计并开发教学课件的能力、应用常用软件的能力等。本次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以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多少作为主要调查内容。经过大量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尚显不足。
1 课件制作能力薄弱
调查中,有945名教师回答了关于教学课件制作的问题。其中,28%的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33%的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但不能制作课件。仍有21%的教师既不能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也不能自己制作课件。我们可以看出,79%的教师能独立完成教学设计方案,但大多数教师需要与他人合作或完全由他人制作教学课件。
2 使用软件熟练程度不均
据调查数据显示,55%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般的教学课件,76%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word制作电子文档,56%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Excel制作电子表格,但能够熟练使用其他软件的教师不多,更有16%的教师均不能熟练使用所有办公软件。这表明,农村教师使用软件的熟练程度不均,使用软件的种类较少。
3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薄弱
本次调查,有963名教师和247名校长回答了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问题。虽然有90%的教师和98%的校长在不同程度上知道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但有过专门学习和深入研究经验的教师仅占6%,校长仅占5%。仍有10%的教师和2%的校长对教育技术理论一窍不通。因此,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和校长的教育技术理论培训将是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
综合以上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辽宁省农村学校的教师和校长能够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但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不深,大部分教师不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基础薄弱,这成为制约农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因素。
(二)教科研活动有待增加
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教研、科研活动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教师自觉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二是教师参与科研课题活动。鉴于教科研活动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故单独将其提炼出来进行调查。
1 农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实践
调查发现,只有10%的教师曾经或正在进行专题研究,43%的教师介入过,但没有真正实践过,17%的教师曾自己摸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由于缺少理论支撑而流于形式,仍有30%的教师只是听闻,未曾接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可以说大多数农村教师没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虽然有少部分教师开展了相关活动,但缺乏实质上的理论指导。
2 农村教师主持或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课题
本次调查中,有966名教师和243名校长回答了主持或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问题。只有17%的教师和26%的校长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的研究工作,仍有50%的教师和35%的校长没有参与过该领域的课题研究工作。这说明教育技术科研工作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得到普及。
(三)培训制度有待完善
有效的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二是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
1 教师对上级组织的培训需求度高
为了解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际情况,此次调查项目包括教师能力提高的途径、对参加培训的态度及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意见。统计结果表明,47%的教师认为提高教育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是上级部门的培训,66%的教师表示愿意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对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显示,45%的教师要求进行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可见上级部门的培训比较受欢迎,但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要更多地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
2 校本培训效果不显著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的学校经常开展校本培训,47%的学校一年开展校本培训不足3次,仍有13%的学校根本没有开展校本培训。调查还反映出,很多教师和校长不具备培训本校教师的能力,甚至有29%的教师和16%的校长自身不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大部分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不足,大部分教师、校长不具备相当的教育技术水平来指导本校教师。
综合分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科研和培训情况可以发现,教师教育技术基础薄弱和培训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的主要因素。只有改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提升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议
基于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我们提出“制度保证、培训引导、科研深入”的应对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
自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相关的配套政策。基于此次调查我们认为,应该出台针对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政策保障和相应制度。具体包括:1,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制度保证。2,农村地区教师教育的资金保证。3,农村地区教师培训制度。同时优化并改革农村地区教师人才引进制度,鼓励高层次教育人才加入农村教师队伍,改善农村教师队伍教育技术水平薄弱的现状。
(二)完善培训体系、强化培训力度
当前,我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还尚未成熟。主要表现在:1,培训基地多设在城市地区,不便于培训农村教师。2,培训基地缺少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骨干教师。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建立以省级师范大学为依托的省级培训系统,完成市、县、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建立并完善以各级教育学院为依托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大县级培训制度建设,增加县级培训基地的师资力量。
在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学员学籍、成绩单及班主任名册,使培训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
各级培训基地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方式,注意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方式相整合,实现天网、地网与人网的有机结合。培训基地还要重视集中培训和分散教学,要积极主动地到农村学校进行指导。培训基地可以重点培养学校骨干,以点带面,为校本培训提供人员保障,促进校本培训的开展。
(三)增加农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机会
教育科学规划部门应积极设立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科研课题,增加农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机会,提高农村教师教科研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应推动城市和农村教师的交流,把城市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协助农村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学校有关领导要支持教师参与更多的教科研活动,并给予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物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