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2008-12-29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0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改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突破时空限制,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笔者参与开发“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多媒体教学软件工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信息管理和索引方式,以及集成表现能力和交互能力,实现以超文本链接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再现和浏览,形成一套简捷、有效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内容结构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多媒体教学软件基于《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内容,包括序言篇(介绍教材的背景、意义等)、教材篇(含各章节内容提要、教学计划、教学案例等)、课堂篇(含三个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范例实录)、课件篇(含若干信息技术课件)、素材篇(包括静态图库、音效库、视频库、gif动画库等)。
  根据《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内容和实际需要,本软件从序言篇、教材篇、课堂篇、课件篇、素材篇等五个部分将资料进行有机组织。五个主目录下再分二级、三级、四级子目录,对材料进行分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分类编辑,为读者提供方便检索、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素材准备
  
  文字素材的采集和处理
  将序言篇、教材篇等模块中的文字材料用wP S或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录入、编辑处理,存储为Word文档。
  
  图像素材的采集和处理
  
  图像素材的采集可以通过外部采集和计算机内部采集的方法获得。外部采集是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从外部采集图像数据,内部采集则是利用抓图工具软件,如HyperSnap—DX、Techsmith SnagIt等,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中抓取图像文件,也可以从网络上、从有关光盘上间接取得图像素材。另外,还可以使用图像设计软件,如Photo Shop、Core1Draw等设计制作图像文件,如启动界面、背景图像和交互按钮等,以及用Photoshop等软件对采集到的某些原始素材和相关图片进行色彩调整、大小改变、特效处理等。
  
  声音素材的采集和处理
  
  声音的采集方式有多种,这里主要用到两种方法:一是从光盘上直接把声音文件复制到计算机中,比如各个模块中的背景音乐;二是通过利用录音硬件和软件录制声音,比如序言篇和教材篇前言的朗读等。使用多音轨数字音乐编辑软件CoolEditor进行高质量录音、剪辑、润色、合成等编辑工作。声音文件可保存为.wav等格式。
  
  影像素材的采集和处理
  
  使用数码摄像机进行课堂教学实录拍摄,得到.avi格式的DV影像文件,使用IEEE1394卡采集数码摄像机的DV数字信号,传输至计算机中,用mpeg进行全运动视频图像压缩。采用Premiere对视频素材进行影片剪辑、-转场设置、字幕添加、色彩校正和视觉美化等处理,完成影像材料的加工制作。
  
  动画素材的制作和准备
  
  动画素材可从素材光盘中直接选取,或用矢量图形编辑和动画制作软件Flash自制备用。如画笔、旋转的风车等课件的制作都需用到Flash软件。
  
  网页素材的制作和准备
  
  利用网页设计开发软件,如Front Page、Dreamweaver等制作网页文件,以备课件篇调用。
  
  技术实现
  
  利用Authorware的交互集成功能,整合各种准备好的多媒体素材,实现以超文本的链接方式进行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再现和浏览。
  1 整体架构
  根据脚本内容,设置层次分明、检索方便的软件结构和各个页面的链接关系。全部页面目录按一、二、三……逐级编排。首页列出全部一级目录名称,采用超文本交互或热区域响应,单击目录名称便可链接到指定位置,进入相应内容。页面下方一般设置有首页、返回、下页、退出、音乐开关等按钮,单击可进入指定的页面,实现相应的功能。
  2 特技处理
  课件启动时,使用数字视频,呈现流动的宇宙、旋转的光盘和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等的图像,以及软件主界面。主界面的设计声像动画结合、图文融洽、图示明了、文字醒目。当鼠标指向各子菜单时,均有向四周扩散的Flash动画,起到激发兴趣、引领导航的作用。制作绿色基调的背景图案,文字主要是蓝色或白色,整个页面鲜活灵动、清新亮丽,令人赏心悦目。页面既保持整洁又不失生动,既突出重点又能吸引读者。各部分均采用古典音乐作背景音乐,或凝重沉静,或温婉幽雅。在课件篇页面,各个子菜单设有动态按钮和按钮音乐。在教材篇中,采用笔记本样式作为文字背景,起到类似图书阅读的情境效果。运用多媒体创作工具中文本对象的自动卷滚功能,文本按照设定的速度自动循环卷滚,使页面既具有动感又方便阅读。退出课件时,显示时间隧道,暗示知识的深邃和久远;注明软件的版权和责任,则体现课件的科学性、规范性与版权意识。
  上述各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动态效果的灵活处理,大大提高了课件的表现力,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无穷魅力。
  3 程序设计
  受篇幅所限,下面仅介绍一些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
  (1)超文本链接
  程序主要部分可以用热区域响应类型进行交互,也可以用框架一超文本进行超级链接。启动组部分包括窗口设置、查找CD驱动器、搜索路径和视频动画等内容。
  拉一个显示图标到流程线上,双击打开显示图标,插入程序主界面图片。再拉一个显示图标到流程线上,双击打开,输入序言篇、教材篇、课堂篇、课件篇和素材篇等用做超链接的字符。执行“文本”——“定义样式”菜单命令,打开“定义风格”对话框,单击“添加”按钮,将“新样式”改名为“超文本”,并对有关参数进行设置,单击“完成”按钮。用绘图工具箱中的“文本”工具将“序言篇”三字选中。选择工具栏上“文本”下的“超文本”,打开“属性:导航”对话框,在“类型”中选择“调用并返回”,单击“目的”右边的下拉三角形,选择“序言篇”,单击“确定”按钮。用同样方法建立“教材篇”、“课堂篇”、“课件篇”、“素材篇”和“退出”的超链接。各部分设置好后,运行程序,单击各超文本区域,便会链接到相应的模块。
  (2)有关文件的调用或播放
  可以利用函数JumpOutReturn调用可执行文件。例如,要运行画笔.exe课件文件,双击打开计算图标,在计算图标编辑窗口中输入:JumpOutReturn(" " "IG:\\\\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画笔\\\\画笔.exe"," ")。“G:\\\\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画笔\\\\”是文件“画笔.exe”所在路径。如果要运行的是光盘文件,而又不知道光盘的盘符,则先进行“查找光驱”操作。新建或打开文件,执行“窗口”——“面板”——“知识对象”命令,在“知识对象”中的“分类”列表框中选择“文件”,选择并双击“查找CD驱动器”,单击“下一步”按钮,将变量名“wzCDDrive”改为“name”,选择返回值的类型为“DrivePath”,单击“下一步”按钮,单击“是(Y)”按钮,单击“Done”按钮。采用相对路径进行调用:JumpOutReturn(" ",name\\\\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画笔\\\\画笔.exe"," ")。其中“name”是在查找光驱时修改的CD盘符名。
  对于.avi或.mpeg格式电影文件的播放,可利用数字电影图标方便地直接导入。为了能控制播放,必须要保证在开发环境中和最终用户使用的系统上,都安装有播放.avi格式的驱动文件。所以,打包时一定要将a6vfw32.xmo等扩展名为.xmo的文件复制到课件所在的目录中。
  4 文件打包刻盘
  设计创作完成后,用多媒体创作工具的打包输出功能将Authorware文件输出并能自动运行,使其他用户在没有Authorware的环境下也可以执行这些文件。
  完成打包,创建自动可执行文件和文件拷贝后,可使用刻录机将相关文件和素材刻录到CD-RoM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