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文本的课堂教学与视觉素养培养
2008-12-29丁卫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0期
“视觉素养”一词是1968年由作家John Debes提出并首先使用的。Messaris把视觉素养理解为从视觉媒体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技能。这种技能保证个体能够理解和使用视觉元素有目的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一个具有视觉素养的人应该能够阅读和书写视觉语言,包括能够成功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和阐释以及对有意义的视觉交流进行编码和构成的能力。
视觉文化的发展和成熟,不仅改变了当代人社会生活的样式和思维方式,也必将对未成年人的文化心态及其对各种事物的解读方式产生特殊的影响。因此,基础教育应该自觉地从单纯文字语言教学转到发展儿童视觉素养的新轨道上来。如何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视觉素养,是需要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在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运用视觉文本,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那么,视觉文本是什么?它在课堂中会有哪些表现形式?视觉文本与视觉素养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的问题。
一、视觉文本与视觉素养培养
视觉文本是指可以用来表达某种含义或者传递某种信息的图形图像,视觉交流则是运用视觉文本进行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过程,而视觉素养可以定义为一种建构和解释图形图像含义的能力。对视觉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视觉素养,而不同的视觉素养同样也会产生不同的沟通交流能力。…视觉文本能够激发儿童对世界的好奇与想象,开启生活中的经验与视野。通过视觉文本简单易懂、超越文字的特性,让儿童在阅读中不断探索与发现,并藉由视觉文本让学生解读教材内容,理解视觉元素的涵义,进而灵活运用这些视觉元素提升个人的视觉素养。
在传统的语言文字与图形图像的二元结构中,语言文字是思维的手段,而图形图像只是感知的工具而已。对于图形图像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它的地位自然低于对语言文字的理性认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具备不同视觉素养的人鉴赏同一幅画时,其理解力有高低之分。这说明视觉文本也需要我们用心解读。提高儿童解读视觉文本的能力,是视觉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视觉文本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应用案例
视觉文本的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静态视觉文本、动态视觉文本以及超级视觉文本(智能化图形图像,强调与用户的实时交互)。从质量上考虑,动态视觉文本和超级文本无疑更具有吸引力。它们以生动、丰富的色彩感觉和灵活的人机交互能力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同。然而,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小学教学设备的现状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静态视觉文本占主导地位。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表现形式:
(一)结构图
所谓结构图,是用分离和支解的方式把物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呈现出来的一种作图方式,它能把物体的细节及内部的主要构成形象地反映出来。在课堂中使用结构图,一方面可以让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儿童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触摸事物的本质,例如,生态系统结构图、火山结构图、河流结构图以及各种生物结构图等;另一方面可以将非常细小,甚至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事物组成部分呈现出来,从而说明该部分的运作方式及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如血液循环系统结构图、人体内脏结构图、皮肤呼吸系统结构图等。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只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描述清楚的事物,用结构图则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一个事物的真实面目。
(二)分解图
分解图又称为爆炸图。它主要用来分别命名和展示事物的各个部分,如动物骨架图、机器引擎图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分解图,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它能把普通图片无法反映的事物的隐藏部分或者较难以看清楚的细节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诸如人体到底由多少根骨头组成?它们是什么形状的?②分解图会对事物的每一个细小部分进行精确的命名,便于教师的讲解说明和学生的记忆。④可以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对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模拟或真实的聚集装配,如按照分解图的说明组装帐篷或飞机模型等等。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分解图有创造性地对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形成另外一一种独特的事物,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或服装裁剪等。与语言文字讲述相比,运用分解图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科学世界的欲望。
(三)彩色编码图
所谓彩色编码图,就是用各种颜色来说明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一种图示,每种颜色代表一种含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彩色编码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位置、大小和形状;另一方面,通过颜色对比,使各个组成部分能够比较清晰地区分开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识别和记忆。
(四)流程图
流程图的使用非常广泛。主要有线性流程图、树形流程图和循环流程图三种类型。它们的特点和功能各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线性流程图,能够清晰地把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来,并能反映出各个部分的关系、先后顺序以及发展态势。使用树形流程图,则可以通过事物或事件的分解和归纳,详细说明在事物或事件发展过程中各个因子的作用,并把它们的来源和去向采用排列组合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把某个流程分解成多个流程,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事物或事件的细节。如,在设计计算机程序或者进行逻辑运算时,会经常用到树形流程图。循环流程图用来说明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反映事物之间生生相克的原理。与其他形式的视觉文本相比,流程图能够培养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五)故事板
故事板是借助美术手段描述事件发展的图画和文字说明,是具体事件的故事式图画。故事板中的每张图片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它代表事件发展的某个阶段。因此,故事板能表现出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图片描述某个事物或某个地区的历史变迁,如沙漠的形成、青蛙的成长、黄河的改道等。还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来形象地再现一些历史事件或小说作品,如三顾茅庐、围魏救赵、飞夺泸定桥等。在一些课外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连续的图片来形象地说明某个工艺品或模型的加工、制作流程,如瓷器的加工、飞机模型的制作等。
(六)地图
这里所说的地图,含义比较宽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图之外,还包括各种公共场所的标志,如指路牌、示意图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地图的使用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去某个城市旅游、计划一次度假、邀请朋友参加聚会等。地图的识别和绘制是每个人基本的生存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地图,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使用地图还能够超越语言的障碍。例如,当学生身处异国他乡时,地图标记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工具。
三、应用视觉文本的注意点
(一)视觉文本的应用并不排斥其他表现形式
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有两种系统干预记忆过程:心理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表象系统被物体或物体的形象激活,言语系统被词语激活。当两种系统一起对信息编码时,人们对信息的记忆会比只用一种系统编码更容易些。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多种感官刺激无疑要比单纯视觉刺激效果更明显。在使用各种视觉文本的同时,要采用解说词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把握重点。
(二)提高教师视觉素养有利于发挥视觉文本的作用
从目前教师所收集的课件、网页等教学资源来看,大部分界面缺乏美感,不符合视觉规范。要充分发挥视觉文本的作用,首要条件是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视觉文本和视觉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视觉素养。那么,如何提高任课教师的视觉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学校组织进行相关的培训,系统学习基础美学原理,欣赏优秀教学资源;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断进行有关视觉文化、图像设计等视觉课程的自学;各高等院校把视觉素养作为师范教育相关专业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应用视觉文本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适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图形图像等视觉文本,而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已经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我们才能够比较多地使用语言文字材料。但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视觉文本始终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
(四)依据课堂教学进程合理安排视觉文本的呈现
根据视觉文本的特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认为,在课堂引入、复习和小结三个环节比较适合采用归纳性的大型图形图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在新授阶段除了已经展现的大型图形图像之外,要配合使用教材中阶段性的小型图形图像讲解具体的章节内容配合讲解,使学生能够将教材内容与具体的视觉文本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加强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在练习、反馈和作业这三个环节,最常使用的是细节性的抽象图形或图像,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所作的粉笔画或示意图,让学生对相关教学实践内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应用视觉文本
学生不仅要学会理解各种视觉文本,还要学会自己制作各种类型的视觉文本。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对于学生看似过高的要求已经逐渐成为可能。比如,针对所学课文的某个章节,用绘图工具画出故事场景;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和归纳,采用概念图工具绘出整篇课文的整体结构;针对某个问题,采用思维导图表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制作流程图来描述某个实验或运算的过程……提高学生制作视觉文本的水平是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重要方面。一线教师在应用视觉文本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所赋予的工具和技术,促进学生进行视觉文本制作的实践。
当代文化的表现越来越依靠视觉了。美国报纸联合会主席charles Brumback曾经说过,“我们正在向着视觉素养的文化氛围前进,人们的交流形式正从文本素养转变为视觉素养”。这意味着视觉素养对于获取信息、建构知识和获得成功的教育结果是非常关键的。尽管视觉文本在课堂上的应用对于培养视觉素养是如此重要,但在基础教育中,教师应用视觉文本还远远没有形成气候。半数以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教材插图之外的视觉文本,有各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视觉文本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学校不能很好地提供相关的视觉文本资源,教师又缺乏相应的制作能力。因此,要推动视觉文本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视觉素养的提高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我们特别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