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载体 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008-12-29宋桂英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7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我国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由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板块,以全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呈现在我们面前。而这三大特性恰恰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性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开始形成
  
  在“玩陀螺”这项活动中,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
  首先,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陀螺的制作方法。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前玩过的玩具陀螺进行自主探究,研究陀螺的制作方法、所需工具和材料,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陀螺。
  接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比赛的形式拉开“玩陀螺”活动的序幕。同学们在热火朝天的比赛现场中发现问题——我们亲手制作的陀螺转起来有快有慢,为什么我的陀螺转得慢?怎样延长陀螺转动的时间?这些疑问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课堂上出现第一个高潮,为下一步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埋下伏笔。
  然后,小组同学第二次合作,亲身体验、实践,探究陀螺转动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问题,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一次次的观察、实验中不断总结影响陀螺转动时间的因素,最终解开谜团。
  接下来,改进作品,激励创新。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发现改进本组的陀螺。小组组员分工合作,有做轴的,有做盘的,有设计陀螺图案的,都以自己的最高水平合作制作出本组的作品。此时,教师适时安排第二次玩陀螺比赛,将课堂再次引入高潮。在各组作品的交流展示中,同学们互相反思,然后取长补短,再动手实践,改进作品,完善作品,在合作中同学们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提高学习质量和劳动技能,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
  最后,适度拓展,开阔视野,为新问题的生成铺路搭桥。教师有意把陀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制作成课件,利用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陀螺奥秘的欲望,使学生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
  整个活动跌宕起伏,同学们在探究、设计、实践、反思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沟通,用教学动态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维,产生“1+1>2”的效果。利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性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能力,从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利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开放性来增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1.在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中增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在《“电话奶奶”的生日》这个活动中,了解电话的发展历史是本次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是由于小组合作中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由电话发展历史这个单一的课程内容又派生出电话卡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电话费的计算、电话的发展前景、设计制作自己心中的理想电话的模型、打电话的文明用语等多种活动主题。这些主题活动的派生,都是小组合作带来的效应,是由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引发的良性循环。
  2.在开放式的活动中增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今天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方式已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学习“泡茶”这项劳动时,学生分成4人小组,利用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不同的方式开展活动。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增进合作能力。老师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是否会冲茶,而是考虑到资料的收集、参与的积极性、操作中的技术性、活动中的合作性。用富有开放性的评价来增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利用“劳动技术教育”的自主性来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在《本溪旅游——小小纪念品伴我行》这一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设计了3课时来完成任务。从选择风景区、制定活动计划的酝酿,到收集资料的突破,再到制作旅游纪念品的升华,无不从自主性方面来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1.自主选择风景区
  上课伊始,请同学们介绍他所熟悉的本溪风景区。然后,喜欢同一个风景区的同学自由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学习小组。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而非教师指令安排。通过这种自主选择、自由组合,来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2.自己确定活动计划
  学习小组确定后,小组成员就开始商议制定本次活动的计划。计划制定完毕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补,发展全体同学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互补,最后确定本次活动的计划。计划包括:组长、组员、小组活动内容、小组成员的分工、活动时间的分配、活动注意事项。
  3.自己收集资料
  先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搜集资料的几个途径。然后小组同学自己确定搜集资料的方式: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可以通过图书查询,可以通过社会调查采访等。小组同学为了同一个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把各自搜集的资料再汇集到一起,形成本次活动的一个小小资料库,发挥资料在本次活动中的功效。大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展了合作能力。
  4.自己整理资料
  搜集好的资料以一种凌乱的状态摆在学生面前,怎么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得它发挥其完成本次活动目标的功效?同学们又开始进行思考探究,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按名称、地理位置、风景特点、传说习俗及其他几项来把资料进行分类汇总,记录在资料卡上。同学们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又一次发展了合作能力。
  5.自己设计图样
  通过资料搜集,小组同学已经对自己喜欢的风景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小组同学一起合作为自己喜爱的风景区设计纪念品图样,直到组员都对图样满意为止。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探究、创新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品质。
  6.自己准备工具、材料进行制作
  有了设计好的图样,小组同学则根据图样需要自己准备工具和材料,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再一次合作制作出本组的作品。作品完成后,组内推出一名同学对作品加以介绍,说明合作成果。
  7.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介绍作品
  作品完成后,小组同学经过讨论,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以导游员的身份介绍;有的以拍卖商的身份介绍;有的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有的以小品的形式介绍。同学们在品尝自己劳动果实的同时又发展了合作能力。(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