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2008-12-29于晓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7期

  所谓“和谐课堂”,就是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学生广泛参与,并且学生个性发展得到满足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核心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它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两个方面。
  我校在构建和谐课堂,建立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
  1.校本培训,理论更新
  我校把更新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纳入校本培训计划,对学习任务、学习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学校领导还经常为教师举办业务讲座,帮助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结合形势任务,在教师中开展以“发展、和谐、创新”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为构建和谐课堂提供思想基础。
  2.校本教研,实践探索
  在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构建和谐课堂的途径和方法。每当上级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我校都选派教师参加,回校后向在校教师作汇报课,供教师学习提高。在校内,每个学期都确定不同的主题,采取公开课、研究课的方式,积极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探索。
  3.完善管理,评价推动
  根据辽宁省《课堂教学十项要求》修订学校《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倡民主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为构建和谐课堂创造条件。
  要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应着重解决“学生发展观”。那就是要牢固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二、民主作风,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
  
  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就是要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或对教学活动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魏书生说过:“要育人,就要研究人的需要。”要想知道人的需要,就要给人表达的机会,事情其实就这么简单!
  1.发扬民主,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和谐课堂的形成。民主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它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现的又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
  我校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积极创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我校先后承担了辽宁省《小学语文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实验》和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语文研究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验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实验中,教师完全摒弃了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给予他们自由讨论、辩论以及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教师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逐步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创建了有助于构建和谐课堂的教学模式。
  2.发扬民主,建立融洽的生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我们还特别注意积极促进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优秀的同学可以帮助落后的同学,学会了关心他人,个性也得以发展;落后的学生得到帮助,心存感激,学会了尊重他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之间建立了友好互助关系,既有利于课堂和谐,又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三、合作学习,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合作学习,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同时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环节。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从而使课堂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实现课堂和谐。
  1.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魏书生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助关系,互助就离不开合作。
  通过学习教育,在教师中形成共识: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究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
  我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细则》规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课堂常规》规定:“运用课改新理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潜力,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和体验”,“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转变角色,由“主演”变成“导演”,学生由“听众”转变成“演员”,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并能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洋溢着和谐,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2.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注意学生质量和水平的搭配,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小组竞赛,小组探究等。我们还把合作学习的形式延伸到课外学习。
  合作学习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课堂学习气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学生个性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四、赏识激励,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赏识激励,是为了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最终实现民主教学和合作学习。它的直接作用是使学生品味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微笑传递关爱
  在课堂上,教师感染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微笑,这微笑如和风细雨滋润学生心田,使学生自然产生亲近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课堂应运而生。
  2.快乐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兴趣来源于参与其中而获得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快乐主要来自教师的赏识,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使学生在求知的路上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3.鼓励增强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多采用鼓励式的教育方法,多使用“你行”、“勇敢地试一试”、“加把劲,你能成功”等鼓励性话语。哪怕学生做得并不理想,也应该多鼓励,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勇气和信心。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把赏识激励作为常规要求写进规章制度,我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细则》规定:“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使用鼓励和赏识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严禁讽刺、挖苦,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校《教师课堂常规》规定:“发挥教师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适时适度地、形式多样地表扬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规定:“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教态要端庄、亲切”。
  我们把上述规定和要求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之中,逐步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为构建和谐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鼓励增强信心,信心造就成功,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
  (责任编辑: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