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历史概念归纳能力初探

2008-12-29陈建云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7期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知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而形成相关的历史概念,这是历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步。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的反映,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学生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该事件或现象的本质时,才能对其有较深的理解。在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反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一、用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所谓抽象就是在思考和教学过程中从同类事物的诸多属性和特征中辨析、归纳出其共有的本质属性。例如,关于“冷战”概念的抽象与概括,人教版教材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中,首先叙述“冷战”开始发生的时间、对象、手段、目的、标志等,进而抽象出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共有的特征是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在此基础上将“冷战”的概念概括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目标各异,导致双方无法继续合作,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采取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对抗措施,“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就是用抽象和概括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了“冷战”这个概念。
  抽象的方法就是抽取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概括则是把历史事物各个基本属性或特征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两者是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过程,抽象为概括做准备,而概括又是抽象的深化和完成,这种思维方法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
  
  二、用比较与分类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或相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常常容易混淆,使用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对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从而准确地掌握历史概念是有益的。
  比较思维方法主要用来训练学生比较两种历史现象异同的能力,在比较历史现象时,有些注意点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必须及时提醒他们,要抓住历史现象的本质和突出的特征去比较,不要去比较表面和次要的东西。例如,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两者间最本质的相同特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再如,比较两种历史现象的异同往往把“异”理解为“相反”或“对立”,实际上这里的异是指差异,文艺复兴没有描绘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启蒙运动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这就是异(不同点)。在进行比较时,常用的方法是先把要比较的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后再加以对照。例如: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点时,先把它们分解为起因、性质、领导阶级、措施、结果等五个部分再对照比较。
  所谓分类就是指在思考或教学过程中,依据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一般特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历史知识组成一类,历史概念的形成和掌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分类。例如对历史上的革命可作这样的分类:(1)奴隶革命:斯巴达克起义等;(2)农民革命:秦末农民战争、唐末农民战争、元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等;(3)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等;(4)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通过这样的分类,便于学生明确“革命”的含义,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为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而进行的暴力斗争,在找出一切革命的共同点的同时,还应指出每类革命特有的共同点,从而使学生明确了奴隶革命、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概念的含义。分类其实也是一种变式的比较,不经过比较就无法认识事物的一般特征,就无法区别历史对象的异同,也就不能进行分类。找出事物的一般特性,就是分析的过程;依据事物的一般特性把事物组成不同的类别即是综合的过程,因此,分类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分析与综合。
  
  三、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所谓分析就是把某一历史知识分解为几个部分,找出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属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名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这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重要方法。如人教版历史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首先组织学生综合归纳“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趋势、影响;其次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的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可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的分析,理解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学习,进一步认清中国的传统和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引导学生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思考逐步形成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概念。
  仅有分析却无综合,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就难以形成。所谓综合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把历史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为一个整体,或把历史知识的个别特征、属性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例如,要形成“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概念,首先应进行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十七世纪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郑成功于1661年率兵到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通过这些历史过程和历史史实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形成“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概念。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结果,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可以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是先分析后综合,但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分析和综合的先后顺序可互换。例如人教版历史必修I《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上课一开始就需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一概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具体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等政体的确立过程。
  
  四、突破思维定势对历史概念方面学习的影响
  
  历史概念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中学生自身的阅历学识等局限,他们对某些历史概念存在着思维定势,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克服主观片面性,不断清除盲点。如中国古代史中的“西域都护”,很多学生认为是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置的一个机构,这是一种误解,应是西汉在西域地区设置的进行军事行政管理、保护商旅往来的一种官职。再如“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中的“市舶使”,从表面上看,好象一种官职,其实是一个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的一个机构,元、明又称“市舶司”。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能自觉地展现以上形成历史概念的方法,即: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等,必将对训练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并提升归纳历史概念的能力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