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2008-12-29孙启国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10期
新课程的实施,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与要求,也给任何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的契机,更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作为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依照新课程的理念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呢?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学期听了一位老师的一节教学研究课,教学内容是初一思想品德“交友”单元的内容。这堂教学研究课的课堂教学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我选择其中的课堂教学片断与同行们探讨。
教学片断
师:下面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的几个片断,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对我们交友有什么启示?
(播放了近6分钟,不知什么原因,声音却像是闽南语,听不懂。教师一直也不说话,显然是出乎她的意料。但学生们似乎都懂故事情节,也很专注,反而听课教师们有些坐不住,开始低声讲话、议论)
师:请结合书本第24-27页相关知识,前后座位的同学一个小组讨论三个问题:①如果你是辛巴,你愿意和谁交朋友?②如果你是辛巴,你不愿意和谁交朋友?③在现实生活中,你怎样与朋友交往?
(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气氛很热烈,时间达3分钟)
生1:找到了,叮满和彭彭,他们帮辛巴走出困境,是益友。
生2:我认为是娜娜、叮满和彭彭都可以作为朋友,因为他们善良、乐观,他们帮助辛巴战胜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都是益友。
生3:我认为沙祖是最值得交往的朋友,因为他敢对辛巴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并帮他改正缺点,他是诤友。
师:辛巴喜欢沙祖吗?
生4: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4:他没有听下逆耳之言的度量和知错就改的勇气。
师:那你们为什么还给他找这样的朋友?
生5:这是真友谊,时间越长越珍贵。
生6:他能帮辛巴克服缺点,战胜自己。
……
(学生们的发言逐渐积极、主动起来,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当有一名学生说到:“从自身找毛病,如果是自己的错,就该向对方道歉”,全班响起了掌声)
到这里,课堂教学进入第二板块。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就我们中学生而言,你认为交友方面的问题有哪些?并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1:“以自我为中心”难建长久友谊;“圈子太小”难建广泛友情;“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情。
(这个学生一下子将书本上的三个要点答齐了,虽然是正确的、全面的。但教师不希望学生们这时就知道答案。于是,教师开始进一步启发学生)
师:你们能不能举出实例来说明呢?
生2:有一对朋友,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他们就在对方的朋友前挑拨离间,希望破坏对方与别人的友谊。
生3:有的同学拣到钱了,我们让他请客,或和我们一起分。
生4:交友能不能过分亲密?
生5:有个同学大大咧咧的。一次,他的朋友受了委屈趴在桌子上,他碰了朋友一下,没想到他朋友生气了,两个人很长时间不讲话。
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求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并帮助提出解决的方法。
(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或是自己所见所闻,或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其中,有些已超出了课本,但都很真实,也是他们想得到解决的问题)
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
生1:我们交友要讲原则,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生2:我们还要注意下列问题:“以自我为中心”难建长久友谊;“圈子太小”难建广泛友情;“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情。
然后,教师边在屏幕上打出本节课的学习提纲。边归纳讲解。
(学生的归纳与教师的基本一致,教师显得很满意)
……
教学思考
上面的教学片断给我们探讨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难得的案例,由此引发了两大方面的思考。
一、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里,应该认识两点:
(1)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这种交往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通常一节课,教师就只有一位,而学生却不止,他们之间的交往是有趣、丰富和广阔的。这一方面在这个片断中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2)教学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达不到学生的有效学习,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学。而教师仅仅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传统的政治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其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理念的错位,导致当前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有知识无文化”的弊端。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意识到,只有充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能力和精神境界,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在本片断中教师已经注意了这一方面。
二、明确教师的教学责任
1.创设一种宽松安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主动构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否充满自信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真正打开思维的闸门,能否敢于自由地发表意见、参与交流,从而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有所学,有所体验,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要降低重心,放下“架子”,以“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处。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以贴近学生的口吻,拉近了师生心理距离,营造出一种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2.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而它的执行主体是学生,这些学生又千差万别,课堂上必然会发生各种不同的情况,充满变数。这样,二者之间就会有矛盾、冲突。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课前的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关系,在有序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同时,注意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变通性,随课堂上发生的学习实际而适时作出调整。这里,我们更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给学生的思维与探究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经历真实体验的地方。本节课上,学生们在讨论到交友中存在的问题时,就提出了“挑拨离间”“请客吃饭”“关系密切”“大大咧咧”这些超出课本内容,却又客观存在、学生们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交流中,问题得到了同伴、老师的答复,学生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同时,课堂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而课堂上两个学生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与教师的几乎一样。这可能是教师所希望的,却失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差异性。课堂上,要努力改变教师一味地控制课堂,一味地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早已设定好的框框里的现象。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来说,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老师采取“课堂讨论法”,认为有此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这种讨论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者,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确定。有些老师虽设计一些较开放的讨论题,但往往是在学生兴致正浓的时候突然刹车。有些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中。这种讨论往往是老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记忆来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
3.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帮助
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小于学,教为学服务,教要服务、服从于学。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了解服务对象(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际l的学习基础、水平,现实的学习情绪、状态等,并由此出发来安排、组织教学。动画片《狮子王》片断,学生懂不懂?播放了近6分钟,时间是否过长?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是一部经典动画片,学生几乎都懂,而且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还不时发出赞美声,只是听课教师倒有些坐不住了。另一方面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例如,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并且在过渡、转折等学习环节上加强引导,对学生的讨论、发言给予科学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对重难点、关键点讲清讲透,也就是发挥出教师这种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少而精”的作用。这样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亲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一个机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向前发展的规律,而我们教育界也是如此。“新课程精神”是一个不断流出新鲜泉水的源头,灌溉着课堂教学这片广阔的园地,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命力;亦是一座蕴藏着许多资源和财富的大山,有待于广大教师去开发、去探求、去采掘。这过程中,有艰辛,有汗水,不也蕴含着丰收和喜悦吗?
责任编辑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