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趣味作文
2008-12-29王凤玲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10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创作的翅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善于捕捉瞬间、抓住机遇,努力地创设愉快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把艰苦的写作当成一件乐事,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有感而发,使他们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创造性地完成写作。
一、游戏作文
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童年生活中最绚烂的部分,从关心学生的游戏生活人手,可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1.在游戏中抒写童真
在教学习作《神秘的箱子》时,我准备三个漂亮的箱子(箱子里分别装着玉米棒、青蛙、蚯蚓),请同学们到台上依次摸箱子里的东西。游戏中,胆小的同学被吓得脸色苍白,双手发抖,大声尖叫……胆大的同学有些得意洋洋……老师指导台下的同学抓住游戏中人物的眼神、嘴角、喘气等细节,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并从他们的神情和动作中揣摩其心理活动,猜测箱中物体。然后让摸的同学谈手感及心情,实现台下与台上生生互动。每摸完一个箱子,请同学们写一个认为精彩的场面片断,师生共同点评。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写下整个游戏过程也就顺理成章了。
2.在比赛中抒写童趣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会发现,即使学生有了习作素材,写出来的作文仍显得空洞。于是作文前,我利用比赛这一生动有趣的形式,深化学生独特的体验。这样写作时文章才会丰富多彩,就会有生命。如:习作《吹鸡毛比赛》。比赛本身便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再加上淘汰赛包含未知的悬念,所以学生兴趣浓厚。在比赛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比赛得失,同时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再通过多场比赛,让学生进一步获取习作素材,深化活动体验。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对比赛的全过程有了更完整的积累,为下一步习作做了铺垫。
二、小品作文
小品作文教学,即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再现生活中的某个片断。同学们通过欣赏、仔细观察、反复思考,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大胆的想象。用笔把它展现出来,并表达自己盼思想。
1.表演小品的开头,续写故事
有的小品表演了故事的开头,在演绎故事近高潮之处。戛然而止,那故事的结局怎样,则能调动同学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抒写灵性,显现个性。有一次,班里的几个同学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我最机一动,课上让学生表演:在放学的路上,几个同学一起走,突然看到地上有一个钱包,于是他们捡起钱包,发现里边有许多钱,还有身份证等一些证件,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小品表演到这,表演的同学却回到了座位。观看的同学们一脸的疑惑。我趁机让同学们想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怎样呢?于是大家热情极高的讨论起来。当他们把作文交上来时,我看到了:把钱包千辛万苦交还失主;把钱包交给老师;也有打算把钱分了的心理,经过思想斗争,最终还是以物归原主而告终。
2.抓住学生身边的故事,编排小品
记得班级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课间两个学生在座位上疯闹,不小心把桌子碰翻了,致使桌子的底板掉了。由于没有工具,我让家离学校比较近的班长第二天带工具。结果怪事发生了:第二天早晨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同学们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什么,班长告诉我:桌子被修好了。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心里什么都明白了。经过询问证实:原来是疯闹的两个学生自知错了,在放学后回家取了工具,偷偷修好了桌椅。于是我让这几个同学将这件事排成了小品,在班内进行表演。他们表演得声情并茂,同学观看得前仰后合。我乘机让他们以《班级怪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于是一篇篇个性色彩极浓的文章翩然而至。
三、音乐作文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更注重于抒情且最能以情动人。听音乐写作文是大语文观下的一种创新求异的作文教学形式。它以音乐为载体,创设出一个和谐自然、师生互动、思维多元、情感共鸣的作文教学形式。
如:习作《赞美母爱》的教学中,我制作了课件,选择《摇篮曲》、《母亲》两首歌曲作为主题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享受中体会意境,释放自己的情感。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摇篮曲》,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柔和的月光下,慈祥的母亲轻哼小曲哄孩子睡觉的温馨画面。从而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温柔细心的关爱,无微不至的照顾。紧接着播放歌曲《母亲》,通过闫维文高亢、激昂的歌声,把学生带进母爱的情感天地,使学生心中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再次得到升华。此时再略加点拨,赞美伟大母亲的习作便水到渠成。
四、想象作文
让“想象”这朵“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进入孩子的习作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关怀和体贴,因为儿童世界是用想象构建起来的诗意盎然的世界。想象是我们作文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想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凝聚成文字,并且把文字中的内涵充分释放,滋养我们的才气和灵性。
1.选材要新颖有趣
题材要新颖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寻找一些来自儿童学习、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找出与众不同的素材,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五年级的一节作文课《编童话故事》中,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红帽》《小马过河》《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美人鱼》《灰姑娘》等童话故事的精彩画面让学生欣赏。接着出示:铅笔、太阳、月亮、小溪、湖泊、大海、红花、绿叶等图片,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它们以人的思想,人的感情。学生们开始大胆想象:《哭泣的铅笔》因同学们不爱惜它而哭泣;《害羞的月亮》因腼腆所以晚上才出来;《默默奉献的太阳》每天不辞辛苦地升起、落下,毫无怨言地送给万物光和热。接着让学生找出相关联的一组事物(如:“红花和绿叶”、“小溪和湖泊”……),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学生说:“红花因为自己的美丽而骄傲地讥笑绿叶,第二年春天绿叶不再绿,而红花也不那么耀眼了”。还有的学生说:“小溪叮叮咚咚地一路唱着山歌穿过高山、草原,最后汇成大江来到了大海,可湖泊呢,他怎么也不听小溪的劝说,整天在自己家里悠闲地散步,所以它永远见不到大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在阳光下蒸发”……这样,新鲜有趣的题材激活了课堂气氛,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入到美丽的童话情境中。
2.想象要合理深入
教师一方面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另一方面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现实意义,要尽可能性地想全、想深、想透。比如:《编童话故事》作文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神奇美妙的童话故事:红花的骄傲、自以为是;绿叶的谦逊、平和;小溪的勤快、善良;湖泊的懒惰、自私等。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想象故事,明白童话的创作不是空洞的,要在故事的背后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样,通过欣赏、想象事物、想象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学生那扇想象的闸门,激起了学生浓厚韵写作兴趣,燃起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采访作文
记者采访是采访者本着一个目的与被采访者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它是人们认识问题、了解问题的重要方法,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综合表现。
让学生在采访中作文,也是一种新型的作文形式。学生在亲自体验了当记者、作采访的喜怒哀乐后,很轻松的就能把自己的切身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四年级的一节作文公开课上,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采访的内容是《如何保护环境》,首先每个小组根据题目拟订了1-3个问题,然后确立采访对象:采访的对象可以是同学,可以是听课的老师,也可以走出课堂,去采访没有听课的老师,一切准备就绪,采访正式开始。此时,整个课堂热闹起来,看上去很乱,实际上采访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被采访者的合理化建议给“小记者”极大的启发,采访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学生们回到座位上汇报感受,有个同学这样说:“老师,我太紧张了,拿话筒的手在哆嗦,心嘭嘭直跳……”试想,这样的体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又怎么会如此真切?这样经历后写出的文章又怎能不感人呢?交流结束后,同学们开始动笔写下采访的全过程。于是《过把记者瘾》、《我当小记者》等一篇篇感情真挚的习作跃然纸上。学生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的境界。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努力创设儿童乐于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置身于情境之中,亲身去体验、去感受,这样获得的素材才是有生命的,才是丰富多彩的。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让情境成为学生构思的温床;让课堂交流成为学生比武论剑的舞台。如此,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咬笔头、苦思冥想了。就会使枯燥的写作变成孩子们挥毫泼墨的乐园。写出的东西就会更真实、更吸引人、更有真情实感!
责任编辑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