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导向及方案设计
2008-12-29仲亚吴昊
体育教学 2008年10期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方案,在下达给学校的权力范围内:开发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使之更能切合学校的教育实践,更灵活地适应社会变革。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直接地为学校确定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依据,该标准提出了教材的分类体系,其中七个系列中有两个是必修系列,其余五个系列之下都包含了众多的模块,学校和教师可从五个系列中选择必要的模块作为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学校和教师等更大的对教材的选择、改造和组合的权利,为每一所学校在确定本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基础上自主地编制课程创造条件,使体现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和贯彻。
一、目标导向与系列模块组合
1.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导向的特征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除了完成法定的五个共同领域目标之外,其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并形成了两个关系。校本课程开发目标考虑的四方面因素是:基础性、个别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两个关系是:基础性和个别性之间的关系,时代性和实践性之间的关系。
谈到基础性和个别性,主要反映在不同学制阶段的区别上,一般说来,小学阶段以基础性为主,初中阶段以基础性和个别性并重,高中阶段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突出个别性,这种观点在课程标准中已得到表述,特别是高中阶段强调了形成稳定的爱好和专长,以利于向终身体育过渡,并和大学做好衔接。这就成为了校本课程目标进一步导向实践的理论依据,五个系列所包含的模块的自主选择为实现学生形成稳定的爱好和专长提供了可靠保障。
所谓时代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是指校本课程既要考虑当前学校、学科、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现实可能性,使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切实地能够导向内容、实施和评价,从而完成由理念向操作层次的转移。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系列模块组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共分7个系列的教材内容,其中田径类和健康教育系列是必修,其它均为选修内容,这就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主安排的巨大空间。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选修的5个系列中,学生和教师对这5个系列均可选择或不选,‘因此实际选择的系列并没有要求面面俱到,而只是选择其中一至若干个系列即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际教学工作中,选择的实际上并不是系列,而是系列中的模块,例如球类系列中有篮球模块、排球模块、足球模块、乒乓球模块、羽毛球模块等各种模块,教师和学生只需选择其中1—2个模块的内容就算完成了对整个系列的选择。至于每一个模块的授课时数均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必修系列中的田径类教材,同样可以从田径的各种模块中进行选择,总课时不低于18课时,既可以分散安排,成为选项教学的辅助教材,也可以构成独立的教学单元。必修系列中的健康教育系列,由已批准出版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生用书中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授课,也允许增加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其18课时也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它应由健康教师来上还是由体育教师来上,并无明确的要求。
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完全可以有规则地实现系列与模块的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结构,不仅使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中有了用武之地,而且使课程符合客观实际,便于操作。由于系列模块组合是有不同类型的组合,因此,高中体育课程模式多元化成为了现实的可能,校本课程开发有了较大的空间。
3.教学单元的构建
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模块只是教材分类中的某一层次,并没有提出教材的组合方式和教学的程序,而教材组合方式和教学程序一般是由单元构建来解决的。因此,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系列模块组合其操作技术的切入点,就是要明确单元的性质、特点和实际应用。
单元是由课组成的教学的完整的基本单位;课是教学的最小基本单位,可是不完整。作为教学单元的分类,基本分类有教材单元和课题单元两大类。作为教材单元又可分为单一教材单元和复合教材单元两大类。实际上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系列与模块组合就是把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系列与模块的具体内容合理组合,最后形成由单元构建的全年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体育课程在对待教学内容的系列和模块组合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特点的单元构建,这种单元构建成为了不同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
二、目标导向与课程方案设计
作为高中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案设计,其难点和重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为了实现预定的校本课程目标并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选择性,采取何种系列模块组合的方式,并进而形成由教学单元构成的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就成了重要的切入点。
1.基与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包含了如何在满足基本发展前提下形成稳定的爱好和专长,由于各个学校师资、设备、学生、场地器材条件情况均有不同,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例如,江苏省丹阳中学是具有数十年以篮球为传统项目的特色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的选择过程中就把篮球模块作为了重点,要求凡进入江苏省丹阳中学的学生均把篮球作为必修模块,同时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允许他们选择若干项目进行学习,提出了“一主多选”的体育课程模式;又如,南京市29中,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师教学能力各有所长,场地器材又得到基本保障,该校希望能够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的需求,提出了打乱教学班,学生以选项编班,以实现形成每一个学生实现其稳定的爱好和专长,全校出现开展运动项目多样化的局面。该校提出的外部分班,选项教学为特点的课程设计模式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又如,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考虑到使学生能够逐步地达到形成稳定的爱好和专长,使老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利于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了在高中一年级要求每一个学生选择6个模块,每个模块12课时,教师根据专长轮流教学。到高中二年级,采用打乱教学班重新按选项编班,每个学生按照自己选择学习2个运动项目;到高中三年级实现每个学生按自己选择学习一个运动项目。这种模式被称为B型授课,分步推进。又如南京市11中,考虑到学校规模小,教师改革的积极性高,在没有办法打乱教学班进行重新编班的条件下,采用既不打乱教学班,又由一个老师独立进行课的内部分组和A型授课办法,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不同模块组成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形成稳定的爱好和专长。这种内部分组为特征的选项教学在教学组织工作上虽增加了难度,可是由于体育骨干的培养和学生自觉积极性的提高,这种内部分组的选项教学可进一步得到实施的保障,这种体育课程模式被称为内部分组,分步推进。上述体育课程模式从形式上看,是由对教学内容的系列和模块重新组合的结果,可从实施上看,是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导向变化的结果。
2.不同课程方案设计优缺点比较
由于各个学校实际情况都不相同,包括他们的办学理念、学校传统、师资力量、规模大小、场地器材、学生情况等,所以每所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时都体现了不同的目标取向。以江苏省丹阳中学、南京市29中、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和南京市11中为例,他们采用的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本身就反映了其课程目标取向的不同。当然,他们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的课程模式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上述列举了四个典型案例,各个学校还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新的案例,应当指出的是丹阳中学和11中的案例并没有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丹阳中学的不足表现在学生的自主选择受到限制,而11中学采用的复式教学,具体教学效果好坏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三、结语
校本课程开发,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更全面协调的发展。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学校层面上的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空间,实践中也有很多学校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和特色作了多种的课程方案设计,我们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对待校本课程开发,以求取得高质量的课程和达到很好的育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