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境内外经商游戏规则大不同
2008-12-29邓玉珠
中外企业家 2008年10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3/KF5HE4pzVX2qyAX5LyzyGx.webp)
想要在境外经商获得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钱那么简单。当全世界的人们谈论起中国公司进入世界各地进行跨国经营并取得成功时,这个基本事实往往被掩盖。联想成功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海尔竞购美泰,中信悬而未决地与贝尔斯登的战略联盟——这些都表明了中国资金充裕的现状和进行海外投资的强烈愿望。
我们读到或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话题——正如我在美国的一次亚太商业论坛中听到的,由一位知名基金经理人发表的演讲——他说道,“中国有充裕的资金。中国需要的不是你的钱,而是你的技术、管理技能、品牌和分销能力。”
对于大多数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他们并不一定都拥有大量的资金,在进入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巧妙地运用很多因素,而运用财务资源只是众多因素之一。
以下是关于企业“跨出国门”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的案例。
寻求切入点
在对未来的行动作决策时,大多数人倾向于借鉴我们过去的经验。举例来说,有很多中国企业家接手每况愈下的国有企业后,重组业务,并成功地把它们转变成为盈利的企业。于是,他们中的有些人就认为对于衰败的境外公司,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成功。
在我最近的一次中国之行中,我遇到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当时正在考虑购买受困扰的或破产的美国公司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进入市场的方式。
要采取这一战略取得成功可能要克服各种困难。一个著名的案例浮现在脑海中:几年前,美国一家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遭遇了麻烦,其中国供应商未能按时交付产品,进而导致这家美国公司未能及时向客户递交产品。当这一情况被公布后,这家美国公司的股票价格就开始下降并一路探底,它也逐渐被大家认为是一家问题公司。随后一名中国的战略投资者试图通过挽救这家公司以打入美国市场,这名投资人得到十分优越的条件,包括灵活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控制权以及供给美国公司的供应合同。但由于该公司问题重重,这笔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只坚持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困扰缠身”,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3/BycyXKjjNsVp9NYkmyjZtR.webp)
只要公司一出现问题,其利益相关者可能就会做出许多行动加速其盘旋下降的趋势。例如,供应商可能选择不供应,或者撤销信用支持并要求现金支付,甚至要求提前支付;银行则可能催还其贷款并拉紧合约条款;客户则可能为了确保其供货不被中断而购买其他卖家的产品;员工可能跳槽到其他公司,而不是逗留在一条正在下沉的船上。一旦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