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让香港“沉醉”
2008-12-29崔晓林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32期
“我分享着你的荣耀,我感受着你的快乐。奥林匹克,我们梦想成真……”8月10日黄昏时分,在香港奥林匹克文化广场上,5个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唱着自编的歌曲。
在香港,广场、商店、酒楼、咖啡厅……几乎所有有电视屏幕的地方,都围满了观众。就连香港“郊区”南丫岛的寂静海岸,都有小饭馆打出这样的招牌:“就餐可看奥运比赛直播”。
2008年夏天,被奥运之风熏醉了的香港,久久不愿醒来。
离奥运很近,也很远
无论在尖沙咀、铜锣湾还是庙街,甚至偏僻的南丫岛,奥运氛围几乎无处不在。在远离北京主赛场的千里之外,香港时时刻刻亦沉浸在奥运的喜庆与欢乐之中。

“我要买福娃”、“还有火炬吗?”、“中国印还有货吗?”8月11日下午,位于中环中银大厦的奥运会特许商品专卖店里,购买奥运纪念品的顾客排起了长队。
“一个人不要买那么多嘛,都买走了,别人还买什么呢?”正在排队的香港市民王先生一边焦急地向前张望一边不停抱怨。
该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店铺自5月份开张以来,生意一直火爆, 7月份之前就完成了全部销售目标,现在的商品都是临时从北京调来的。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近400万香港市民观看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这超过了香港总人口的50%,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港人关心国家队和香港队的奖牌数量,如此热切地关注奥运赛事,这在香港绝对是空前的。”一位香港新闻同行向记者感慨,“香港是离北京最远的分赛区,但对港人而言,奥运却从未象现在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
成为分赛区,只因有“马”缘
香港有百余年的赛马历史,被称为“马运之都”。但相比赛马,马术在香港应该只算个“冷门”。然而,随着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落户香港,马术在香港开始渐渐升温。香港与马的缘分不断加深,而且又有了新的内容。
“2005年,确定马术比赛落户香港之后,几乎所有马术学校都有市民踊跃报名。目前,香港全部三所公众骑术学校名额全部爆满。”香港某骑术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在2005年,我们从英国请来了马术教练,专门开设盛装舞步、障碍赛技巧等课程。现在,我们学校人气很旺,非常热闹。”
该负责人预测,奥运马术比赛在香港进行,可能极大地激发港民的马术热情,“也许这是个契机,香港的马术运动会有一个大的腾跃。”
目前,全港共有9所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