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新安县:县域经济走向“朝阳”

2008-12-29郭振华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32期

  
  从农业穷县到“工业强县”,从国家级贫困县到“河南省综合实力十强县”,短短几年时间,新安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如今,新安又提出发展旅游及第三产业的战略目标,而新安的优势在哪里?发展的重点及目标是什么?为此,《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中共新安县委书记王敬林。
  《中国经济周刊》:新安为什么要提出发展旅游及第三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王敬林:长期以来,新安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明显。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加广大农民土地以外的收入,使农村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
  从目前来看,新安加快发展旅游及第三产业具有几个有利条件:
  一是有区位优势。新安处在西安、郑州、开封三大旅游城市连接点上,交通十分便利,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周边城市游客极具吸引力。
  二是工业基础较好。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工业的发展还增加了财政收入,让我们有更多的财力用于三产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有资源优势。新安不仅有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4A”级景区龙潭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唐志斋、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项目汉函谷关,而且还有极具开发价值的青要山、万山湖、荆紫山等众多景区、景点。
  四是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在新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干群认识到,发展三产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而且,不管是国家还是省市,都出台了鼓励和支持三产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服务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经济周刊》:新安发展旅游及第三产业的重点和目标是什么?
  王敬林:以“汉唐遗韵,黛眉奇观”为主题,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两大品牌为重点,尽快形成贯穿龙潭峡、荆紫山、黛眉山、滨湖度假区的北部山水旅游精品,和以汉函谷关、千唐志斋、王乔洞为重点的南部文化旅游精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把吃、住、行与游、购、娱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推动整体形象宣传、部门进行旅游推介、企业开展产品营销”的宣传促销大格局。
  同时,大力发展城乡服务业,并发挥工业对三产的带动作用。围绕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两大目标,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基础性服务业和公益性服务业。
  《中国经济周刊》:如何使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
  王敬林:一是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加快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制定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加大扶持服务力度。要分门别类制定好服务业发展的专业规划,加大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对发展旅游及第三产业的投资者实行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政策,引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旅游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
  三是要加大奖惩力度。要将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纳入全县责任目标进行管理,对旅游发展目标和任务、特别是旅游业重点项目建设,要逐项分解到有关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动态考核、奖惩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