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迎接“轻资产”时代到来
2008-12-29王吉万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32期

“即使耐克在全世界的生产工厂都被炸掉,只要耐克总部的‘大脑’存在,耐克就可以重新整合资源,很快在全球各地克隆出连锁生产工厂。”多少年来,我每读到这段文字就热血沸腾,深为耐克基因震撼。
为什么耐克如此霸道?为什么可口可乐也是如此?全球众多的可口可乐加工厂在他们自己投资的生产线上心甘情愿地为可口可乐灌装着那些“圣水”,然后把利润的大部分与可口可乐分享?纵观这些世界级企业,无论是老牌的德国、美国企业,还是崛起的日韩企业——索尼、丰田、三星、LG,无不在“轻资产”上大做文章,在智力资本上参悟商业的本真。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化、证券化的到来,市场变革进一步推进,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轻资产”时代。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以智力、知识、技术、品牌等为特征的企业轻资产、软实力必将成为未来领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型制造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劳动力与土地成本、人民币升值、商品能源涨价、出口受阻等许多生死攸关的现实问题。
媒体称,今年前4个月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已达21%。这些劳动密集型且“重资产”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远远没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强。这种传统产业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面临残酷的考验是必然的。而那些真正断臂求生存、果断做减法的民营企业反而在这次危机中获得了机会和新生。
我们也应该看到,轻资产运营是利弊互现的,在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尚待完善和成熟的现实环境下,轻资产运营的确为企业减少投资、提高效益、强化核心能力、增强灵活性、降低风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轻资产运营的过度化、绝对化、盲目化也必然造成新的泡沫经济。一些企业、行业甚至误入了轻资产运营的误区:善于玩弄空手道,小即好、一味求“轻”、全民皆“轻”、盲目追“轻”等盛行,而对关乎企业的真正核心能力、品牌培育、价值链定位却从此误入歧途。
近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这一代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和企业家,站在改革开放“而立”的新起点上,我们将走向何方?如何走好?在全球化的左奔右突中,在链条扩张逐渐臃肿低效的情况下,在长投短贷的危险资本游戏中,在品牌基因扭曲的构建过程中,在能源、资源危机危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存时,在要效率还是要质量的飘忽决策中,我们是否真正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回归本真的商业价值?重重危机中,中国企业必将迎来一轮整合全球资源、轻资产运营的颠覆性变革,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彷徨的呐喊者,而是审时度势的实践者,在危机中获得新生与崛起。